《唐亡宋兴一百年……激荡的五代史》
第56节作者:
帝乡王彦哲 韩归范到达长安时张浚还没有逃回来,但是战败的消息已经传来。昭宗李俨正处在欲哭无泪悲凉境地。韩归范递上这封信后,他立马打开看,结果差点吓晕过去!
这封信言简意赅而措辞激烈,如李克用本人一样雷厉风行,霸气外漏!句句话都如刺刀一样直戳昭宗的内心,却又让他无话可说。
现兹录如下:
“臣父子三代,受恩四朝,破庞勋,翦黄巢,黜襄王,存易定,致陛下今日冠通天之冠,佩白玉之玺,未必非臣之力也!若以攻云州为臣罪,则拓跋思恭之取鄜、延,朱全忠之侵徐、郓,何独不讨?赏彼诛此,臣岂无辞!且朝廷当阽危之时,则誉臣为韩、彭、伊、吕;及既安之后,则骂臣为戎、羯、胡、夷。今天下握兵立功之人,独不惧陛下他日之骂乎!况臣果有大罪,六师征之,自有典刑,何必幸臣之弱北而后取之邪!今张浚既出师,则固难束手,已集蕃、汉兵五十万,欲直抵蒲、潼,与浚格斗;若其不胜,甘从削夺。不然,方且轻骑叩阍,顿首丹陛,诉奸回于陛下之坐,纳制敕于先帝之庙庭,然后自拘司败,恭俟铁质。”(摘自《资治通鉴》)
昭宗亮出书信给大臣们看,满朝震惊!然而却没有一个能人站出来帮皇帝回应。因为回应不了,李克用所言句句属实,这个沙陀汉子这回是真动了情,对皇帝的恐吓之中还流露着自己的委屈。
这封信如果翻译成白话文,其实就是指出了皇帝的四大罪状:
日期:2012-11-17 19:04:59
一、忘恩负义
您今日能身坐鎏金龙椅,头戴通天之冠,那也有我们沙陀人的功劳。讨庞勋、灭黄巢、平光启之乱这些功绩您都忘了吗?
滥杀有功之臣,不仁不义!
二、责罚不公
您要讨伐我理由是我无故侵犯云州,(就是指他找赫连铎复仇那场战争)可是拓跋思恭打鄜州、延州,(此时资治通鉴未记载。)还有朱温侵犯徐州、郓州,你怎么不管?
独独讨伐一人,岂有此理!
三、过河拆桥
您用到臣时就说臣是韩信、彭越、伊尹、姜尚;用不到臣的时候,就骂臣为戎、羯、胡、夷。用到我的时候,就封我为王,赐我国姓;用不到我的时候,就视我为乱臣贼子!这样,天下将领岂不都要心寒?
如此出尔反尔,君子不齿!
四、落井下石
退一万步讲,即使臣有罪,那也应该依据依法处置,怎么趁我兵败云州,(指当时找赫连铎复仇失败)士气低落之时,发兵征讨,这是明摆着欺负人。
天子趁人之危,天下耻笑!
如此四大罪状,昭宗再怎么红口白牙,巧舌如簧,也反驳不了!错了就是错了!不容抵赖……
李俨坐在朝堂上,痴痴地望着下面的文武百官,表情愈发呆滞,他的思绪早已飞到了九霄云外。李俨知道自己这次在军事上、政治上、道义上全部都输了!五万禁军半年内蒸发,这种打击谁能承受得了。
皇帝这次是在一个错误的时间,找了一个错误的对象,派了一个错误的将领,发动了一场错误的战争!最终,满盘皆输!
“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百年身”,今日的大唐再也无法重现昨日的辉煌了,而且以后也不会了!长空如旧,繁华不复有……谁能理解一个帝王最大的悲哀:有心中兴,无力回天!
突然间,昭宗眼眶一热,泪不禁翻涌……
文武百官无可奈何,同样泪湿衣衫。君臣相顾,流泪眼观流泪眼,断肠人劝断肠人,何其悲哉!
李俨下诏,降罪主战派官员张浚、孔纬等人,同时恢复李克用一切官职、爵位,并加授中书令。
至此,这场轰轰烈烈,声势浩大的讨伐河东之战才算尘埃落定!李克用再次赢回了他那显赫的身份,同时沙陀人也借助此战深深影响了天下军阀对他们的看法。李克用又一次到达事业的高峰!
然而这些都还不是主要的,最主要的是在这场战争中,意外涌现出了一位旷世名将,他以一人之力平定东西两大战场!捉孙揆、骂潞州、收昭义、败张浚,八面威风,天下震惊!从此,“李存孝”三个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它也注定会被写进中国历代名将的荣耀榜!
他凭借自己独步天下的武艺和举世瞩目的战绩成为残唐五代时期最闪耀的将星,风头甚至盖过其父李克用!多少年后的后人还在感叹:“王不过霸,将不过李。”意思是:做王最厉害也不过项羽,做大将最厉害不过李存孝!
其实李存孝很早就随其父四处征战,但是之前的战绩并不很好,大约是在夺取东昭义时崭露头角,如今突然爆发,大放异彩!他就像是李克用怀中深藏的一颗明珠,平时从不示人,一旦拿出来便将惊诧天下。这让我想起了一句小诗:
我有明珠一颗,
久被尘劳关锁。
一朝尘尽光生,
照破山河万朵。
一颗明星到了最亮最热的时刻,也将是最危险的时刻,如果它能再接再厉,必将成为整个夜空的焦点。可是如果它不甘寂寞要改变轨迹,那也许就要与其它繁星相撞,最终同归于尽!
一身好武艺,一身倔脾气!大战过后,李存孝将将如何演绎他华丽的人生呢?
祝福存孝,渴望再建惊天伟业!
请看下章 【斗转星移】
————挥剑断天涯,恩怨轻放下
(今天更得仓促 也没看 估计错别字不少,见谅哈~ 好好吃饭 好好睡觉 好好读书 好好写作长高个子 写好稿子 哈哈)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