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国津梁:琉球到底是怎么回事?》
第46节作者:
上官韦弦 日期:2012-11-16 19:48:09
第二十二章 琉球经营之神——怀机(1)只有贸易才能救琉球
皇帝朱瞻基处理柴太监的结果告知尚巴志后,尚巴志也为明朝的大国的风范所折服,这种不护短不包庇的行为,令他着实感动,所以更坚信的认定:只要抱住明朝的大腿,以后子孙万代也就不愁吃喝了。
要说琉球群岛物质实在贫瘠,实在没法跟地大物博的明朝媲美,当时也没兴什么工业革命呢,大家都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巴掌大点的地盘如何混口饭吃,着实不容易呀。
尚巴志自己知道自家事,琉球年年去北京城朝贡,说实话就是想赚点朱皇帝的赏银,但你能好意思空一双手去觐见皇上么?可左瞧瞧右看看,也没多少可拿得出手的,数数这百八十个岛屿,就数硫磺这些土特产比较多。
硫磺主要产自于硫磺岛,硫磺从硫化铁提炼而来,所剩铁渣没有炼铁价值,所以琉球国自古就“缺乏铁砂,惟贵铁釜,喜铁器及匙筋,并仰赖明朝的赐予”。
那年头也不是热兵器时代,尚巴志也不会研制弹药军火,既然自己留着没啥用,一年下来总是要开采几千斤,统统运到中国去,都给明朝皇帝的当见面礼了。
琉球贡品除了硫磺以外,就属苏铁、生红铜、海巴、磨刀石、琉球马最多,琉球,人称“苏铁地狱”,苏铁就不多说了。
红铜可以当铜钱的原材料,也不错。
海巴,就是能入药的贝壳,有明目解毒之功效。
磨刀石,这玩意干啥的,你懂的,当时的军队绝对少不了。
但琉球上贡的马到了中国市场上,压根就不受待见。
为什么?
因为琉球马太矮小了,跟日本国的倭马有个拼。
想当年忽必烈派遣蒙古大军攻打日本九州,蒙古骑兵杀上岸边,只见前方黑压压的一群日本武士骑着似马又似驴的玩意,八嘎八嘎的冲了过来,差点没把蒙古人给笑抽了。
其实这事倒不怪鬼子搞笑,他们骑的确实是马不是驴,只是岛国上的马实在太小了,难怪让蒙古人贻笑大方。
琉球和日本也一样,本土原来是不产马的,后来不知怎么就有了,但琉球马也矮的要命,自己当稀奇品种,到了明朝这边就太不起眼了。
以前朱元璋等人“笑纳”琉球的贡马,都没好意思说什么。但到朱祁镇当了皇帝不久,礼部官员就忍不住多了嘴:琉球的马太穷酸了,皇上,咱们还是不要了,或者教他们以后挑高大点的马来,行不?
史料上说年幼的朱祁镇抹不开那张嫩脸,就说人家也是大老远送来的,多不容易呀,收了吧收了吧。
实际上这也太高抬朱祁镇了,要知道他说这话时才不过是十岁左右,小娃娃知道什么呀?
小皇帝朱祁镇在宫中,得听老妈张太后的话,在朝廷上,要看内阁杨士奇先生们的眼色,说那话的十有八九是哪位爷教的。
可尚巴志哪里知道这些,他只知道新皇帝是很会来事,很会说话的,贡马太差劲,自己也很不好意思,所以决心以后加把劲,好好孝敬圣朝天子。
琉球群岛上主要的土特产也就这些,想再好点再丰富点,一时间也造不出来呀,可贡品年年有,今年怎么办?也得时不时换点新鲜玩意不是?要整就不能把眼光局限于琉球,还要放眼看世界,多整点值钱的舶来品,比如说犀角、象牙、玛瑙还有檀香、黄熟香什么的,反正明朝天子不会亏待了自己,那朝廷爱面子,投以一元钱,就会得到十倍的赏赐,大把大把钞票放在兜里,搁谁睡觉都要笑醒。
要想混个长期饭票,那就跟明朝走,讨好皇上的欢心,什么也就有了,所以尚巴志把琉球最聪明的人安排在了最重要的岗位上:请国相怀机负责朝贡以及与诸国贸易的一切事务。
没办法,家里穷得叮当响,要想这辈子脱贫致富,只能做明朝这笔大生意了,这就是尚巴志的想法,也是当时所有琉球人的共识。
日期:2012-11-17 22:07:47
第二十二章 琉球经营之神——怀机(2)唐十倍
怀机在王茂先生死后,就接任了国相,据说尚思绍在位12年时(1417年),怀机混在朝贡团中回过中国,也算是衣锦还乡,返回琉球后在首里城外安国山筑土掘池,以为政务闲余的游息之所。
后来怀机还负责扩建了琉球王国最大的贸易港口——那霸港,主持建设了不少水利工程,可谓造福于民,泽被后世,所以深受琉球人的爱戴,时人每提到他,绝不会直呼其名,必以国公称之,以示尊重。
顺便说一下,琉球王国历史上被尊称为国公的,也只有怀机一人罢了,大家可以想见怀机在琉球的崇高地位。
怀机担任国相期间,是琉球贸易大繁荣时期,和日本、朝鲜、暹罗、安南、满剌加(马六甲)、苏门答腊、爪哇、旧港(又称三佛齐)、巡达(今天的雅加达)诸国贸易往来频繁。
虽说琉球以前的船比较差劲,但由于多次得到明朝赏赐先进的船只,再加上巨大商机的刺激,琉球的航海业得以迅速发展起来,很快,飘动着琉球旗帜的商船遍及东南亚各国,满世界采购商们带去的国王的书信大都是出自于国相怀机之手。
可以说,在十五世纪上半叶的南洋地区,仁兄您若是混这口海外贸易饭吃的,却没听过怀机大名的,那真是让人笑掉大牙了。
另外琉球采购商若胆敢在别国地盘犯了错,怀机知道后,必然会严惩不待,下次再去买东西,还会捎带一封致国王的道歉信,搞得对方也挺不好意思,忙说,没事没事。
顺便说一句,怀机写的国书完全是用的是汉字,朝鲜、旧港、满剌加诸国回书也是汉字。看来我们中国汉字,在当时的东南亚贸易圈里,就跟现在英语似的,算是国际性通用语言文字了。
琉球国就是这样,到处收购中国需要的用品或新奇玩意,拿到中国来朝贡、进行兜售,在中国得到昂贵的赏赐以及采购商品后,又转手卖给东南亚各国,一来一去,就赚发了财,小小的岛国居然一跃成为了公元15-16世纪雄踞东南亚海上的贸易枢纽了。
就是到了1511年,葡萄牙远征马六甲后,“东方诸国记”中说“每年都有二三只琉球贸易船来到马六甲,并带回大量的印度班加罗尔产生的服装”,琉球的海外贸易能力真不是盖的。
中国的商品在海外各国的价格也十分昂贵,以丝为例,若番船不通,则海外无丝可织,若是由琉球贩卖到外国,中国丝每百斤可值白银五六百两,比原来的价格整整高出十倍”
龙涎香在苏门答腊,官方秤一两,用该国金钱十二个,一斤该金钱一百九十二个,准中国铜钱九千个,即九贯,到了中国市场,龙涎香每斤四十八贯钱,差五倍余。明朝嘉靖年间,龙涎香在中国每斤升值到了一千二百贯,与东南亚原价差133倍,就算苏门答腊价格也上涨了,但也堪称贸易中的暴利了!
日本的倭刀、倭扇也经琉球输往东南亚各国,东南亚的束香、降真香、檀香、乌木、胡椒、鹦鹉、鸲鹆等则由琉球运往朝鲜半岛。
日本学者赤岭诚纪在“大航海时代的琉球”一文中统计,明清琉球共遣使来华达884次之多,明代537次、清347次,名目也非常多,进贡、接贡、庆贺进香、谢恩、报丧、请封及接封,总之只要能想到什么名目,琉球国都会来中国朝拜,**要的是以帝国为核心的中华体系世代巩固,琉球要的是经济实惠,双方皆大欢喜,何乐而不为?
借助中国庞大的经济市场,琉球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还盘活了整个东南亚海上贸易,诸国因为航海技术不发达,明朝停止下西洋后,大家也就只能眼红琉球来倒腾这笔大买卖了,尚巴志赚了那么多的钱,不嫉妒简直是不可能的。
但眼红归眼红,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谁叫琉球格外受老大哥明朝待见呢?琉球这边则是有钱好办事,日子越过越滋润,国际地位也逐渐提升,旧港宣慰使争位事件就很好的说明这点。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