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农村孩子从零到年薪百万的辛酸发迹路》
第28节作者:
明月心洁 日期:2013-10-15 15:38:16
在这里,我累赘一句,大家看了我前面的连载就知道,我的整个大学几乎80%的时间用在了“赚钱”上,记者团、学生会、实习等都是我很小的经历,但在我明确了求职意向——文秘后,我依然选择了放弃掉我所有的赚钱经历,因为我“看透”了一个国有企业,一个央企的的秘书是不会选择思维跳跃、瞎搞乱搞的人的,有一段时间还特别伤心,总是弃之不舍,在木木的强烈建议和随着我对简历的不断悟、悟、再悟,直到最后悟透“简历有且只有一个目的,得到面试机会而已”。
日期:2013-10-15 15:55:00
看简历分这么几个过程,一个是检索关键字,自动挑出基本符合条件的简历;二是人工阅读审核,锁定符合条件的简历;三是呈报人事部主任审核,精选条件不错的面试候选人;四是人事部将面试候选人简历通报用人部门,用人部门会同人事部门最后敲定面试人员名单。
日期:2013-10-15 16:11:53
什么意思呢?一份简历从你投出去开始就在自动进行一个筛选过程,大型企业往往发出招聘简章后会收到上百甚至上千份简历,不仅有你应聘的岗位,还有其它岗位,总之,对于人事部门负责招聘的人员来说,他是很烦的,他每天要收到太多的简历,所以,他会使用一款软件来自动检索你是应聘的什么岗位,你的简历是否符合这个岗位要求的几个基本条件,自动筛选出来后,他才会人工阅读,进行检查审核比对,挑出十几份或几十份觉得符合条件的,跟人事部门主任汇报,人事部门主任挑出十份左右给用人部门看,最后敲定十个、八个的面试人员。你不知道这些过程,你不了解这些背景,你吃不透每次审核把关的要素和关键,你就无法确保你的简历万无一失到达你的目的。
日期:2013-10-15 16:35:59
为什么我的战术策略是“深入浅出”,除了上面我说的含义,还有一个含义是,“深入”是给用人部门看的,用人部门的同事或前辈或领导肯定是这方面多年专家,例如,我应聘的文字秘书,最后肯定跟着办公室主任干,会跟办公室同事一块共事,办公室主任极有可能就是文字秘书出身,对文字、写作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所以不能欺骗他,拿出来或简历里呈现的东西必须能经得起他的推敲,所以必须要深入。
日期:2013-10-15 17:30:18
而“浅出”则是指整份简历必须符合正常的阅读习惯,符合人事部门看人、选人的标准,处处体现让他们节约时间和精力,例如,我的简历里设置的关键字突出,目的就是让应聘方一眼就能看到他要的东西,不需要花费时间自己去寻找,再如手机号码我不会写135638807**,而是写135 6388 07**,中间或3个或4个空开,当他想通知我面试的时候,不需要记太多复杂的数字,而是三个或四个的输入,对人家很方便,总之,我充分吃透对方的习惯,于他便利,他自然能看得出、感受的到。据说,当我的简历在我后来就职的单位用人部门领导看了后,就情不自禁的让他所有的下属来看我的简历,说我可能是个人才。所以,有多少付出就会有多少回报。
日期:2013-10-15 18:39:47
巧妙回答面试问题
非常自然的结果是,我得到了中国粮油集团海南分公司、中国石油潍坊分公司、某电网集团子公司等offer,因为海南离山东太远,我最终没去参加面试,我参加了中油面试和电网公司面试,并都顺利通过了。
还记得当时和我一起面试多是山东大学等一类院校的大学生,面试官问我,“你怎么看你的竞争对手,给我们一个选你的理由”,因为我对面试做过深入钻研,知道不管是面试官提问何种问题,不管你怎么回答,其实他只是为了通过你的回答来验证或旁证你是否具备所应聘岗位的能力和素质以及是否符合他们的企业文化,当时,为了面试,我对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等做了很多方面的准备,我知道国有企业更多地是讲究和谐、宽容,讲究兼容并包等。
日期:2013-10-15 19:21:58
在被问到这个问题后,我沉思了约十多秒,整理了下思路,“一是我很敬佩我的竞争对手,他们非常幸运在一类大学接受更好的教育,有更好的师资和资源;二是我非常荣幸,能够和这么优秀的同学在一个舞台上竞争,让我学到更多东西;三是看到这些同学,我更加坚定了我的选择。
回头看,因为我读的二类本科,所以一开始我就知道我必须付出比一类本科同学更多的努力才能有机会争取到相同的资格或机会,所以大学初,我就确定了文秘求职意向,然后四年里我为之做了大量理论储备和实践活动……”总之,我采取“一二三”这种三段式回答问题的形式,前简后烦,慢慢的引导到我是多么热爱文秘这个岗位,并且为这个岗位做过多少积累和准备,今天看到这么多优秀同学,更加坚定了自己的这种选择等。就这样,据说还PK掉了一个研究生,我最终幸运的进入了电老大系统的较差的一家全资子公司。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