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晋国史话连载(上部)》
第30节

作者: 随风约会
收藏本书TXT下载

  到了周幽王时期,赵氏侍奉周王室的首领是叔带,叔带被昏庸的周幽王驱逐,因此来到了晋文侯时期的晋国。当时的晋国在晋文侯的带领下有勃勃生机,帮助周平王完成了东迁大业。
  晋文侯之后发生了曲沃代翼的内乱。赵氏有什么动作,我们无从考察,但是可以肯定,赵氏站队站对了,要不然肯定会被凶残的曲沃大宗消灭。
  经历了曲沃代翼之乱后的赵氏家族,了解了政治斗争的残酷。从叔带到晋国,传了五代到了赵夙。赵夙还是干赵氏家族的老本行——开车。他给晋献公开车,扫荡了在晋国腹地的魏、耿等国家,受到了晋献公的赏识,耿国就被封给了赵夙。
  赵衰和赵夙是什么关系?一说赵衰是赵夙的弟弟,还有一说赵衰是赵夙的孙子。我和大多数人认为的一样,赵衰是赵夙的儿子。这属于一种推理,基本上没有什么硬证据。赵衰的儿子赵盾和赵穿是族弟,赵穿的父亲很有可能是赵夙的另一个儿子。这样的推理也是附和年代条件的。

  当初晋国有很多公子,赵衰就占卜,侍奉谁合适。结果是侍奉公子重耳吉利,于是赵衰就义无反顾地投奔了公子重耳。公子重耳实力大增。
  日期:2014-08-17 10:12:41
  在狄国的公子重耳,季隗给他生了两个孩子,一个是伯鯈,一个是叔刘。这应该是晋献公的前两个孙子,可惜晋献公没有含饴弄孙的福分。
  公子重耳流亡十九年,在狄国,待了一会。
  一会,指十二年。
  这期间,齐桓公召开了葵丘之会,霸业到达了顶峰。后来晋献公去世,国家内乱,里克杀掉了奚齐、卓子,准备立公子重耳,但无奈于吕甥、郤芮从中作梗,更有狐偃在一旁鼓吹,公子重耳最终没能回国。
  此时的重耳,应该在国际上有很大的威望了。要不然,里克、丕郑也不会在太子申生死后就认定了公子重耳,屡次想要立他为君主。秦国的公子絷甚至也说公子重耳如何如何仁德。当时晋惠公在晋国,只要大家一讨论晋国,就会有这样的谈话步骤:
  1、晋惠公如何如何不好

  2、晋惠公肯定会无后,或者不会有什么成就,或者肯定会遭祸之类的
  3、公子重耳一定能成事。
  这几乎成了套路。当然了,这些都是古籍记载,可能有很多“事后师服”的因素在里面,但是也不得不承认,公子重耳是被众人寄托了期望的一个公子,尤其是在晋惠公统治时期的晋国这样一个大背景下。
  十二年后,时间到了公元前644年。狐偃告诉公子重耳,咱们是时候走了。
  往往重要的决策都离不开大的时代背景。我们可能习惯于从决定本身分析,并对做出正确决策的领导表示倾佩,但却经常忽视了一点——这个决策是由于大背景造成的迫不得已的决策。实际上,绝大多数我们看来无比正确英明的决策都是如此,他们可以顺应时代的潮流,因此用现在的眼光看,这个决策就是伟大的。甚至很多我们认为昏庸的决策也是这样。而如果逆时代潮流而上,那结局很可能是惨痛的。

  任何事情都不能单独分离来看待。
  例如“尊王攘夷”这个战略的提出。大约三十年前,管仲和齐桓公制定了这个方针。这可不是他们二人想出来的花样,而是时代造成的趋势。当时,楚文王带领楚国日益强大,长江流域的小国几乎都被吞并。同时,北方的赤狄、戎族虎视眈眈,周王室也内乱不止。这也就不得不“尊王攘夷”了。
  我并不是想借此来诋毁古人。因为说实话,能认清真正的大势并不是一件容易做的事情。管仲和齐桓公做到了。公子重耳也可以做到。
  我们来看看公元前644年,鲁僖公十六年的情况。
  在这一年的前一年,也即公元前645年,发生了韩原之战,晋惠公被秦国俘虏后又放回。秦国和晋国重新友好,两个国家实力都有所增加。晋惠公在国内的地位也更加稳固。
  齐国不容乐观。管仲和隰朋相继去世,齐桓公开始任用身边的宠臣。
  当年开春,宋国出了几件事情。
  有五颗陨石落到了宋国,宋国的国都上空还有六只鹢鸟被风吹着倒退着飞。这种奇怪的情景让当时宋国的国君宋襄公浮想联翩。于是宋襄公就这件事询问周王室的大臣内史叔兴。
  宋襄公这样热衷于一些稀奇的自然现象,很明显是希望得到一些有寓意的预言。

  宋襄公问:“这些奇怪的现象是什么事情的预兆么?是吉利还是不吉利呢?”
  内史叔兴说:“鲁国可能要有很多丧事,明年的时候齐国会有乱,您会得到诸侯的拥护,但是也没有太好的结果。”
  说完,内史叔兴走出来,对身边的人说:“国君不该这么问,这些事情是阴阳之事,跟吉利不吉利没什么关系。但是我不敢忤逆君主的意思,因此这么回答他。”
  宋襄公也得到了比较肯定的回答。

  远在狄国的公子重耳一行人很有可能了解到了宋国的一些异常景象,甚至有可能知道了内史叔兴的预言。
  日期:2014-08-17 10:14:16
  总的来说,齐国的霸业即将凋落,很多人都能看出这一点。宋国可能会有所作为,但是时间必然不会太长。狐偃明白,公子重耳不能再浪费机会了,必须有所行动。
  狐偃说:“很多年前我们来到狄国,不是因为狄国能让我们安居乐业,不是因为狄国能让我们成大事,而是因为当时形势紧迫,狄国离晋国很近,可以在狄国稍做休整。现在我们在狄国居住久了,我们的远大志向都要被磨灭了,如果我们再懒散下来,就没人能帮得了我们了。我们还是快点远行吧。当初我们不去齐国、楚国,是因为路途遥远。现在的齐侯年老,管仲去世,许多小人在他身边,他也想亲近晋国。齐侯虽然有谋略,但是没有人能辅佐他,心中会想念管仲在的时候,追思管仲的忠言,求得善终。齐国的近邻已经安定,齐侯想和远邻交往。我们这些远道之人依附于齐侯是不会错的。”

  狐偃在十二年之后,趁着齐国霸业将衰,身边缺乏能干的人,提出让公子重耳去齐国的想法。当时的齐桓公肯定希望能和晋国结交来应对危局。如果能立公子重耳做国君,对齐国肯定有好处。
  这个谋略,我们不得不拍手称好。几千年以前,重耳身边的其他人也都是对此表示赞成。
  于是大家整装出行。临走的时候,重耳再见了妻子季隗一面。重耳对她说:“你等着我回来,如果我过了二十五年还不回来,那你就改嫁吧。”
  季隗很伤心,但还是被重耳幼稚的话逗笑了,她含着眼泪笑着说:“过二十五年,我家的柏树都长大了(我也年老色衰了,怎么再去嫁人呢),你去吧,我等着你。”

  原文是“妾待子”。这一句话,无疑给了重耳鼓舞。让重耳知道,日后无论他身处何地,远在狄国,都有一个自己最亲的人,在遥望自己。
  于是重耳走了,走的义无反顾。目标是东方的齐国。
  途中经过了卫国。当时卫国的国君是雄才大略文功武治的中兴之主卫文公。但是,卫文公聪明一世,糊涂一时,竟然忽视这个流亡公子,一点也不礼遇,把他当成一个过路人一样对待。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