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道者...祖父乱世中的一些离奇故事...》
第36节

作者: 月光徒步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5-07-01 18:55:00
  钟叔捡起身边的一根树枝,在地上铺设的几块碎石之间来回划着。边划边说,这阵我到是会解开,但是也要对着晚上的星宿才行,不过现在耽误不得。
  钟叔说罢,从怀中掏出一个竹筒,又倒出我们之前看到的那个蝼蛄说到:“幺儿,又要麻烦你哒,我们现在就在这里,你可好好看清楚走啊,不要让我们白转圈子。”
  钟叔边说边把那蝼蛄放在一块碎石边,想必就是我们现在的位置,只见那蝼蛄落地愣了片刻,左右犹豫了一番,就开始顺着钟叔在地上划的道道转了起来,过了片刻停在了其中的一块碎石边。
  钟叔见蝼蛄停了下来,马上蹲下身把它拾起放入竹筒。对我们说到:“你们跟着我走,记住跟紧了啊。”
  日期:2015-07-01 19:09:00
  说罢钟叔带着我们从一侧的山崖边慢慢的攀爬着下到山底,在山顶看到这山谷间云雾缭绕,我们下到谷底之后却没有看到什么水雾,只见谷底是一条几人宽的溪流,众人顺着溪流跟着钟叔饶了半天,来到一个水潭边。我见水潭边一道瀑布如白琏垂下,不禁抬头仰望这瀑布落下的山头,可是半山腰云雾缭绕,哪里可以看清。我仔细打量了这潭边的情况,见这潭边有许多青石大砖,好多石块都颇有规则的磊在一边,想必这人工的痕迹定是那马希范修墓时留下的,看来我们终于是到了地儿。

  日期:2015-07-01 19:15:00
  果然如我所料,钟叔指了指这落下瀑布的山头说道,马希范的墓就在这山上,但是半山腰有一道人为开凿的山谷,环绕这山峰一圈,这墓室的入口就在这谷中。这山谷面积不大,但是料想不会简单,等下我们进到谷中查看一番,要是没有人来过的痕迹我们就早点撤出。
  日期:2015-07-01 19:59:00
  众人随着钟叔朝山上爬去,越朝上走,周围的出现越来越多的人工痕迹,大概爬了不到半个小时,我们面前出现了一条青石铺就的石道,两边稀稀疏疏的立着一些石雕的骆驼,大象我知道这是唐宋时期皇陵的陵兽,看来那马希范小小一个诸侯王想当皇帝想疯了,连自己的陵墓都照着皇帝级别来建。
  我们顺着石道走了片刻,便看到尽头出现一个下坡,前面一片云雾缭绕,石道一直延伸入内,看不清具体的情况。

  日期:2015-07-01 20:19:00
  奇怪的就是这云雾似乎是有生命一般,就围着一块,泾渭分明也不朝外蔓延,似乎是有一个玻璃罩子把它们团团罩住。这烟雾看着这般诡异想必即使这雾气即使没毒,其中也藏有不少蹊跷。
  钟叔说这是瘴气,有毒,人吸入后会致幻,吸入过多会当场毙命。我听罢在一边说到,我们不是有防毒面具吗,看来可以派上用场了,钟叔摆摆手说到,这防毒面具只是以备万一之用,这瘴气如此浓稠,人站在内部是面对面都看不清楚的,里面还不知道藏了些什么物事,我必须要先出去这瘴气我们才能进去。
  钟叔说罢,从怀中掏出一块绸布,打开绸布露出一个赤红色的小拇指头大小椭圆形丹丸。
  这丹丸我是见过的,就是钟叔从那大蜈蚣头壳内取出的定风珠,当时我还拿来看了看,触手冰凉刺骨,当下却不知道钟叔要怎么使用这定风珠。
  日期:2015-07-01 20:49:00
  只见钟叔从随声的布袋中掏出一小把枯草对我们说到,天地万物看似复杂,其实在我们修道之人眼中也只有阴阳二字,这定风珠是极阴之物,在这青天白日之下若是引发这珠内的阴气大量外泄,必会与外界的阳气冲撞,剧烈作用之下就会造成局域范围内气象大变,引发雷电,造成大风暴雨。我手上是汲阳草,采自山中一年日照最多的崖壁,此物至阳,只要点燃这汲阳草,用燃烧的火苗靠近这定风珠,阴阳相吸,必然会引发这定风珠内的阴气大泻。这山谷不大,只要引起这周围的风雨持续半个时辰,我们就有足够的时间在这谷中走个来回。

  日期:2015-07-01 22:13:00
  钟叔边说边点燃了手中的汲阳草,然后将手中的定风珠慢慢靠近点燃的火苗。
  突然周围狂风大作,天色陡然变得阴沉起来,钟叔拿捏了一下时间,把定风珠收了起来。
  不到片刻周围电闪雷鸣,风雨顿起。

  众人看了看前面围着山腰的峡谷,这时那些雾气瞬间就被雨水和大风刮去大半,但这谷内似乎是有什么物事在喷射雾气,那风雨一边吹散,那雾气却也一边在不停的涨。突然只见眼前几闪,接着几声巨大的雷鸣之声,几道闪电直直的击射到谷中各处,那雾气顿时就不再生涨了,余下的雾气不到片刻就被风雨吹散一尽。
  日期:2015-07-01 22:22:00
  钟叔见雾气散尽,对我们再次叮嘱到,这谷中不知还有些什么别的东西,要我们跟紧他,不要到处乱跑乱摸。
  说罢钟叔从袋中掏出一把乌黑的短剑,示意我们跟进。众人都提起精神顺着石道朝谷中走去。

  日期:2015-07-01 23:32:00
  这青石墓道的尽头是一排排石阶,这石阶一眼扫去大概有上百层,我们顺着石阶下到谷内,见这山谷也就五六米的宽度,两边都是陡峭的崖壁,一头是看不到顶部的山峰,一头是我们下来的山腰,我抬头看了看这山谷两侧都是接近垂直的切面,距离最近的山腰地面也有二三十米,整个围着山腰一圈,这放在现在都算是一个巨大的工程,不知道古代那时耗费了多少人力物力才开凿出来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