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北魏:大佛不放手中刀》
第28节

作者: 弓太宰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3-10-15 22:52:58
  第二十二章:坐失良机
  北魏天赐四年,即公元407年,后秦和北魏之间的战争刚结束没多久,从薛干部逃到后秦并被姚兴委以重任的刘勃勃杀掉了后秦秦州刺史、高平公没奕干——也就是他的岳父,造了后秦的反,自立为天王、大单于,建国号为“夏”,年号“龙升”,定都统万城(今内蒙古乌审旗白城子),将后秦国土一分为二。
  此时最郁闷的莫过于姚兴,刚刚打了败仗,失去了河东霸权,如今又眼睁睁地看着这个自己一手提拔起来的年轻人造反谋逆,不讲一点情面,他气得几乎吐血,但真要查究起来,他却苦笑不得地发现:自己完全是咎由自取!当初薛干部将领将刘勃勃送来寻求庇护,当时就有大臣劝说:“刘勃勃这个人心肠狠辣,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这种人留在身边迟早是个祸害啊!”可是自己却因为这小子长得一表人才,心生爱护,愣是不听劝,把这头豺狼留在了身边,养虎为患啊!如今已经吃了苦果,但悔之晚矣!

  再说建立了大夏(史称“胡夏”)刘勃勃显然比他的祖父和父亲都要有政治头脑的多,为了震慑和拉拢其他部族,他重又举起一个早已不在风光的旗号——匈奴,并按照《史记》的说法大肆宣扬匈奴出于夏朝,是地地道道的大禹后裔,所以他才顺应天命将国号定为了“夏”,这是一个既针对默背又针对中原的策略,而且是将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我是匈奴王,我要统御所有的草原民族!我是大禹后裔,我要统御所有的中原人!

  通过后来许多他的暴行看来,这的确是一个被亡族之恨摧毁心智的人,他对他的杀父仇人——拓跋鲜卑,有着不共戴天的仇恨,所以他将自己的姓氏“铁弗”看作是奇耻大辱——匈奴父、鲜卑母!“鲜卑”这个字眼对他来说意味着血海深仇!他为自己改了新的姓氏——赫连。所谓“赫连”,意为“赫赫连天”!赫连勃勃,笔者觉得这个名字取的真是好——赫赫连天的勃勃野心!恰如其分!
  日期:2013-10-15 23:16:52
  刘勃勃摇身一变,成了赫连勃勃,但不变的是那颗充满仇恨的心!
  当然,除了复仇的欲望,赫连勃勃还有着和苻坚、慕容垂、拓跋珪、姚兴等人一样的远大志向,他要一点点杀尽敌人、开疆拓土、一统天下!赫连勃勃的性格当中,可怕之处有很多,其中一点就是他很有自知之明——他不会对比自己强大的对手下手。他清楚北魏的实力,于是他强忍住心中复仇欲,将矛头首先对准了其他弱小的势力,而第一个被拿来开刀的,就是薛干部。
  薛干部不过是个小部族,在强胡林立的北方实在是不起眼的一股势力,摇摆于各大强权之间,因为酋帅太悉伏曾经要把赫连勃勃交给拓跋珪,所以他算得上是赫连勃勃的敌人,赫连勃勃很快就将薛干部征服,而此时的薛干部是北魏的附庸,但北魏对此却没有什么表示,于是赫连勃勃转而又对他的恩人兼旧主姚兴下手了。
  这时的姚兴已是回天乏术,父亲打下的江山一点点在他手中断送,面对如狼似虎的胡夏,只能硬着头皮强撑,与胡夏的战争应对很是吃力。
  而稍懂一点兵法谋略的人都应该知道,后秦和胡夏之争,刚好为北魏创造了有利条件,北魏只要坐山观虎斗,等两虎俱疲,他度势出击,获益必定丰厚,但北魏却没有一点动静。
  事实是,北魏根本没有闲工夫来看二虎相争这台大戏,其原因有二:
  一,柔然寇边,北魏的注意力在北方大漠;
  二,北魏统治集团内部是非不断。
  拓跋鲜卑,这个风风雨雨一路披荆斩棘而来的游牧民族,在崛起过程中总是有意无意地抓住一个又一个机会,但这次命运之神不再眷顾这个承宠太多的民族,相反,它似乎故意想拖慢拓跋鲜卑前进的步伐,首先在北魏北方安排了柔然,然后又在北魏播种下不和的种子——一一直顺风顺水的北魏开始经受连连厄运。
  日期:2013-10-17 22:10:12
  第二十三章:同室操戈(1)

  第一颗让北魏激起波澜的小石子,是拓跋遵。
  拓跋遵,之前笔者不止一次提到这个人的名字,无论是在与后燕角逐的战场上,还是在后秦争霸的战场上,抑或是在追击柔然的战场上,都能看到这位骁勇善战的将军的身姿。在北魏立国之初,北魏宗室中有三个人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笔者姑且称之为“魏初三杰”,这三杰分别是:陈留王拓跋虔,卫王拓跋仪,常山王拓跋遵。
  拓跋遵对于拓跋珪来说,既是肱骨之臣,也是骨肉手足,拓跋遵的父亲拓跋寿鸠是拓跋珪同父异母的兄弟,拓跋遵是拓跋珪的亲侄子。拓跋遵此人勇猛异常,大大咧咧,不拘小节,为人十分豪爽,拓跋珪对其很是器重,多立战功,位高权重。
  但就在天赐四年,刚刚将后秦摆平后不久,这位骁勇的常山王就被拓跋珪处死。《魏书》给出的解释是“坐醉乱失礼于太原公主”,《北史》给出的解释仅仅是多了一个标点符号:“坐醉乱,失礼于太原公主”。拓跋遵性格豪爽,喜好饮酒,在一次宴会上,多喝了几杯,醉了,然后竟打起了太原公主的主意,“失礼”是个范围极广的词语,读者可以细细揣度其中细节……当然这不是重点,重点是,这个太原公主和拓跋遵一样是北魏宗室,有可能是拓跋遵的姑姑,也有可能是姐妹,也有可能是侄女,一见这种丑剧,拓跋珪大怒,遂下令处死拓跋遵,并且剥夺了他作为宗室的特权,用庶人的规制草草地葬了。

  拓跋珪似乎是一位坚定不移的人伦道德卫道士,痛下杀手是因为对这种乱伦丑剧不可忍受……但问题是,他本身就是乱伦的产物,而且他还因为垂涎母亲的胞妹也就是他的亲姨妈的美色,而杀掉自己的姨父,将姨妈纳为侧妃,还生下了儿子拓跋绍。更何况,拓跋鲜卑本就是游牧民族,游牧民族在这种问题上向来不太检点,游牧民族的传统做法就是:不能浪费一个女人,人口是多多益善!所以才能衍生出相匹配的草原式的婚姻制度与文化,如果因此就杀掉拓跋遵,那无疑就是在向世人宣布:我的出生是个错误,我儿子拓跋绍的出生也是个错误……拓跋珪因为拓跋遵酒后乱性就杀掉他,其实是大有可疑!所以笔者说:拓跋珪杀掉拓跋遵,是另有作案动机。

  那么,动机是什么?
  这个问题先不回答,我们再看看另外一个人的死。
  这个人是拓跋仪。
  朋友们热心顶贴,再不更新罪无可赦!
  日期:2013-10-17 22:10:32

  拓跋仪,拓跋珪同母弟,自幼跟随在拓跋珪身边颠沛流离,作为“魏初三杰”,为北魏立下赫赫战功。拓跋仪从他的母亲贺兰氏那里继承了美貌的基因,相貌极好,是个大帅哥,而且身姿魁伟,从小就擅长舞剑,精于骑射,膂力过人,弓力将近十石,射术无人能及,他的射术和拓跋遵的槊术,在当时称为双绝(卫王弓,桓王槊)。北魏建国初期,不论是平定北方草原,还是攻打后燕,拓跋仪皆身先士卒,是一位身经百战的常胜将军,而且与鲁莽率直的拓跋虔和豪爽好酒的拓跋遵不同,拓跋仪是一位“智将”,不但勇猛,而且有智有谋、能言善辩。

  当初北魏和后燕决战时,拓跋珪派遣拓跋仪出使后燕观衅,后燕君臣对北魏不满,所以当时气氛十分紧张可怕,而拓跋仪面对剑拔弩张的后燕君臣却泰然自若。
  慕容垂问拓跋仪:“魏王(拓跋珪)为何不亲自前来?”言下之意是我是皇帝,拓跋珪身为王爵,应该以藩属之礼来朝见我。
  拓跋仪则不卑不亢地说:“我们大魏世世代代居住北方,子子孙孙传承有序,仍然不失旧时风俗,后来我们被中华正朔的晋王朝封为王爵,与贵国是兄弟之国,派我前来,合乎礼仪。”
  慕容垂见拓跋仪谈吐机智,于是又恐吓道:“我是大燕皇帝,威加海内,天下臣服,你的主君不来朝见,怎么不是失礼!”
  而拓跋仪面对恐吓,轻描淡写地来了一个四两拨千斤:“贵国若不修文德,想要动刀剑耀武扬武,这是贵国文臣武将的事,不是我拓跋仪所想了解的。”

  慕容垂见几次三番都吓不住拓跋仪,只好作罢。
  拓跋仪回到魏国,见到拓跋珪,又将后燕情形分析得很是透彻:“慕容垂已是暮年老人,时日无多;皇太子慕容宝弱而无能、谋而不决;慕容德自负才气,心高气傲,弱主不能辖制。所以慕容垂一死,后燕必然会上下不和,自相攻伐,届时就是我们的囊中之物了!”而后来的情形也验证了他的推断,足见其谋略远见。
  因为有勇有谋,又是拓跋珪的手足兄弟,所以拓跋仪在当时的声望很高,很多贤人雅士都去投奔到他府上做门客,比如当时的大名士侯岌、张兖、许谦,而拓跋仪也对他们礼遇有加,宾主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这些名士私下里还议论说:“平原公(拓跋仪早期封爵)有雄才大略,我等应当小心侍奉,老老实实做他的一条尾巴!(有大才不世之略,吾等当附其尾)。”
  而后,就在这群人拥护下,拓跋仪终于决定谋反了。

  日期:2013-10-17 22:28:31
  第二十四章:同室操戈(2)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