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
第57节作者:
猪猪然2011 此关建在深谷当中,两边都是连绵不断的高山,因此得了“函谷关”这个名字,可见地势是何等的险要。自函谷关往北去,便是那段长达上千里,贯穿南北的黄河干道(河西、河东的分界处),再往西去,则既有秦国原先建成的崤关、武关,又有魏国花了大心血建成的几百里长城(已被秦国夺取)。以上种种,构成了一套密不透风的防御体系。
秦国仗着建成了这道防线,进可攻退可守,一下子牛气冲天,哪还管那六国爱合纵不合纵,直接出兵四处猛攻。魏、韩两国挨的最近,被揍得哭爹叫娘。
苏秦见了,暗叫不好,这样下去魏、韩等国非再次投入秦国怀抱不可。他琢磨下来,想出了一招“一石二鸟”之计:即以齐国为主力,伙同其余五国,一起发兵攻秦。齐军战力本自不弱,再加上其他五国,必能获胜。而且,秦、齐相争,两败俱伤后,其他五国便能获得喘息之机(先前说过,合纵并非只针对秦国,“锄强扶弱”才是合纵的最终目的)。
这时他在齐国已经扎根下来,深得齐宣王的信任,因此齐王听后欣然中计,一边传檄各国,一边就下令出动十万大军当先伐秦。就在苏秦暗自得意时,一人却力劝齐王道:“山东六国虽名为合纵,其实并不同心。若齐国果真拼尽全力前去讨伐秦国,其余五国必会乐得坐看秦、齐二强争斗,哪肯尽力相助。”
说这话的不是别人,乃是田婴之子,名叫田文,号为“孟尝君”。他官拜齐国相国,见苏秦的计策不妥,连忙上前进谏。
苏秦见状,连忙反驳道:“那依相国看,就任由秦国日益壮大,一发不可收拾?”
孟尝君替齐王谋划道:“其他五国若肯一致出兵伐秦,齐国系属同盟,不可不出兵。但齐军出兵时,必须缓缓而进,不可抢在其他各国军队之前——秦军若胜,我军便可毫发无损的撤退;若那五国军队获胜,则我军可乘势进击,并不违背共伐秦国之约。”
齐宣王听后大喜,让齐军遵照孟尝君的策略行事。
经苏秦、齐王等人牵头,山东六国伐秦一事就此拉开序幕,然而,不止是齐国顾虑重重,其他五国也各有打算。话说各国军队依照约定先后开到函谷关下后,你看我,我看你,都不肯担当先锋,各国主帅再一看,充当主力的齐国大军还在半路上慢吞吞的蜗牛一样爬,更加六神无主起来。而秦军趁着这个大好机会,拼尽全力向函谷关下的各国军队发起总攻,不可思议地挫败了人数众多的五国联军。刚走到半路上的齐军一看这架势,率先撤退,结果如孟尝君说的一样:毫发无损。
齐军安全撤回国后,齐王对孟尝君愈发看重,对苏秦却冷淡了下来。不久后,苏秦是燕国“细作”的身份暴露,遭人暗杀,六国合纵再次瓦解。
(另有一说法称:苏秦死于二十年后“乐毅伐齐”时期。至于哪种观点更为准确,此时不再继续深究——本篇开头之所花大量笔墨叙述苏秦、张仪二人,只为讲述清楚当时的局势,以及何为“合纵”,何为“连横”,这些对之后的叙事非常重要。)
日期:2013-08-30 16:40:13
第四十九回:禅王位燕国大乱,得赵助方始复国
前面说过,六国合谋发兵攻秦,最终兵败函谷关下。这一战后,秦、齐二强未遭削弱,反倒更加强盛起来,苏秦也带着合纵未成的遗憾离世而去。
秦国自不用说,那一战大胜后,立即逼得魏国重新投入到自己麾下,同时,屡次对韩作战也大多以取胜而告终。不过,秦国也怕对中原各国攻得急了,那几国会再次大举发兵来攻,相比之前总算收敛了一些,将进攻的主要矛头转向了西南方的巴、蜀等国,对中原攻势渐缓。
这下可就便宜齐国了。
就在苏秦前往齐国充当细作不久后,燕易王病故,其子燕王哙继位。
燕王哙见燕国屡屡遭受齐国欺凌,明白再不奋发图强,早晚要让强齐给吞并。于是,他模仿秦孝公重用商鞅,将改革燕国的重任托付给了相国子之,希望能够令燕国崛起。子之颇有才能,不负燕王之托,被授予重任后果然将燕国治理得井井有条。
燕王见了,大喜。不知是他过于喜爱子之还是迫切期待燕国强盛,最终做出了一个极为大胆的决定:将王位禅让给了子之。
子之才能出众,野心也不小,他见燕王肯禅让王位,毫不推辞地接了过来。
最终,你情我愿的君臣二人,携手造就了一个并不完美的结局:燕国大乱。
因为燕王哙不想当燕王是他的事,他的儿子(太子平)可是眼巴巴的等着继承大位呢。除了太子平外,尚有一些传统贵族也怕子之上任后对自己不利,于是纷纷依附到太子门下。
对太子平来说子之是抢了他王位的人,是乱臣贼子;但在子之眼里,太子平才是谋逆者——我这王位是你父亲送我的,管你小子何事?两边谈不拢,只得出动军队开打,燕王哙这时已经退位,在后面看着也只好干着急,毫无办法。
子之身为新任燕王,手上所掌握的是燕国最精锐的正规军,很快便轻松打败了太子平的军队。他下令将作乱者太子平等人全部处死,又将燕国的许多传统贵族逐个罢黜,终于忙完这一切后,子之终于舒心了:燕王之位这下是坐稳了。
这时,燕国边境传来急报:齐国出动大军,已开赴至我大燕边境。
好一个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齐宣王早就对燕国虎视眈眈,外加之前苏秦充当细作那事双方也搞得很不愉快,见燕国有隙可图,因此出动大军前来伐燕。燕国这时大乱方休,士兵们都已内战得足够疲乏,哪有力气再去阻挡精锐的齐军?
公元前314年,齐军兵不血刃,很快灭亡了燕国,并活捉了新老两位燕王(燕王哙、子之二人最终都被齐军杀死),轻轻松松的将燕国一锅端。
燕国被齐国灭了!这事对山东其余四国君主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自春秋时起,虽然屡屡有大国吞并小国事件发生,但像燕国这等规模的强国被人轻松干掉,还是头一遭——燕国再弱,好歹也是战国七雄之一,那些宋、卫等小国尚且在苟延残喘,这个疆域过千里,军士数十万的强国,怎的就被灭掉了呢!
赵武灵王(赵国国君)迫于严峻的形势,召集魏、韩等国一起出兵相助燕国复国。两位燕王以及太子平虽然都已死,但尚有一位小公子——公子职仍好好地呆在韩国作人质。于是这三国趁着齐闵王新上任(齐国灭燕后不久,齐宣王去世),且燕国国内反抗齐军的运动进行得轰轰烈烈的有利时机,赶走了燕国境内的齐国军队,扶持公子职继任燕王,是为燕昭王。
公元前312年,燕昭王在赵武灵王等人的相助下,总算在燕国站住了脚。他看着已被齐国揍得千疮百孔的燕国,心中愤怒道:亡我国杀我父,此仇不共戴天。寡人有生之年,定要灭掉齐国!
宏大的目标既已制定,接下来的问题就是该如何实现了——毕竟燕国和齐国巨大的实力差距摆在那里。于是燕昭王向老臣郭隗请教,郭隗回答道:“老臣并非安国定邦之能臣,不过大王若想求贤,微臣倒有一策。”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