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2-11-23 15:48:10
16,《下嫁》第三十章、第三十一章,“擦肩而过的缘分(1)(2)”
已发表
顺口溜简介
青春闪光说初恋,
上山下乡赴云南,
海外参战打游击,
缘分已尽将擦肩。
日期:2012-11-23 15:49:58
三十,擦肩而过的缘分(1)
——“他们在天安门被伟大领袖检阅后,
感觉自己从头到脚被一种光芒笼罩了。”
林笛微和坤先生坐在沙滩上望着暗黑的大海,听着海浪絮语,坤先生讲述了自己的身世。
“我有个幸福的童年,父母很疼爱我,那时每天早晨背着书包戴着红领巾上学,眼里都是蓝天白云,心里装满了希望和理想。”
笛微点点头,“那时我们都是小孩子,大人的烦恼能知道多少?”
他们这代人的特点就是爱做梦,都是扬着理想风帆的小船。坤先生原名叫尚寂林,父母都是中学老师,原来在天津住,后来搬到北京。他是独生子,从小在蜜罐里泡大,经常和小伙伴李仙姝玩,两人同班同座,又是邻居。仙姝爱吃零食,总是一捧瓜子,几枚糖块,见面就分一半。有谁欺负她,寂林就和人家打架。以致同学起哄,说仙姝是他媳妇。两家门对门,好得就像一家人。中学后的尚寂林和李仙姝少了童年的混沌,多了青春异性的吸引。仙姝皮肤白皙,身材窈窕,男孩子总往她跟前凑,有的还给她写信,每次她都把信给尚寂林看,看完就撕得粉碎。
“初三时,一次偶然拉手,她羞得脸通红,说我坏,从那起,我脑子里总是她的影子,有空就借口复习功课往她家钻。那时我也长得有模有样了,肩膀宽宽的,身体轴实的像头小豹子。爸爸有个德国老式蔡斯照相机,一到礼拜天我们就照相。北海、故宫、天坛、颐和园转过不知多少遍,记忆最深的是爬香山。正逢十月,满山红叶让人心醉。爬鬼见愁,我拉着她的小手,她累得满脸通红,胸脯一起一伏的,我抓拍了好多镜头。到卧佛寺看卧佛,大殿不开放,我们就扒着门缝看,大佛侧卧在一个案子上,透过一缕光线,能看到卧佛和善的面容和头上的蜘蛛网。我们边玩边吃,一人一只冰棍,一块烤红薯,一会儿冰凉,一会儿烫手,吃得那个香啊!下山天都黑了,我们到国营饭馆吃饭,两人掏遍了口袋总共还剩2角2分,叫了两碗米饭,一碗榨菜汤,吃得津津有味。”
林笛微笑了:“你们是早恋的先锋啊,呵呵。”
“我们拍了许多照片,没钱到照相馆洗,趁大人不在把屋子堵得严严的,自己洗相片。屋里热,我光着脊梁,她穿着粉色小背心,看着她胸前的凸起的两个小桃子,我受不了诱惑就亲了她。她搡了我一把,伸出手指说,只能这一次。我说,再来一次吧,她就撅着小嘴又让我亲了一次。
尚寂林叹了口气,望着林笛微说,“那段时光是我这一生最幸福时刻,在艰难岁月里成了我的精神支柱,仙姝出事后,却成了撕心裂肺的伤疤!”
“仙姝怎么啦?”林笛微抓住尚寂林的手问。
日期:2012-11-23 15:51:23
尚寂林叹口气,“听我慢慢地讲吧。”
刚上高中文丨革丨就开始了。青春躁动期的少男少女,被红旗招展锣鼓喧天的轰轰烈烈场面所吸引,脑子热得发烫,‘造反有理’成了最时髦的口号,尤其在天安门被伟大领袖检阅后,如圣徒皈依了宗教,更加痴迷。每天穿着绿军装,戴着红卫兵袖标,到处破四旧,打砸抄,以为这样就是革命。折腾了二年多,领袖下达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指示”
‘毛主席挥手我前进’,红卫兵变成了知青。按规定他们班应该去北大荒,李仙姝说云南好,四季常青,能到西双版纳看孔雀开屏,尚寂林说还有大象。他们像计划做一次长途旅行。两人跑到云南农场在京办事处,递交了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血书,没过多久就戴着大红花坐上了南下的列车,在父母的泪光中奔赴了边疆”
“到了云南农场才体会到现实和理想的差距。宿舍四面透风,有时半夜钻进蟒蛇,吓得我们光着身子惊叫着跑出来,蚊虫叮咬更别提。每天早晚不见太阳,开荒挖渠,种地割胶,革命小将一下子成了劳动力。繁重的体力劳动,艰苦的生活,真让人吃不消。起初老职工老领导对我们还挺关心,大家新鲜劲儿还没过去,没过半年就厌烦了,消极怠工,偷懒耍滑的现象很普遍,领导就上纲上线地批评,大会批,小会斗,还挑动知青之间互斗。大家都不甘心在这个蛮荒之地当一辈子农民。”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一场世界范围内的革命运动在贫穷落后的亚非拉各国蓬勃兴起,在金三角活跃着一支缅共游击队。口号是推翻旧政府,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革命政府。缅甸***是老资格的政党,三十年代抗日时期成立。最著名的领导人德钦巴登顶都被***接见过,系统地接受过文丨革丨思想。文丨革丨期间是他们的鼎盛时期,军队达数万人,根据地几百万人口。那时中国政府按照列宁关于世界革命连成一体的教导,在思想和物质上,尤其在粮食弹药上给予巨大的支持。不少云南知青怀着参加世界革命的理念投奔他们,这些有思想有文化的城市青年给游击队注入了新鲜血液。游击队成立了知青旅,作战非常勇敢,成了作战先锋,当然牺牲也最惨重。后来缅共内部分裂,进行大肃反,伤害了不少人,杀了许多自己的同志,削弱了自身力量。中国改革开放后与缅甸、老挝、泰国等国建立了正常外交关系。很快意识到到世界革命一体论与国家正常关系间的矛盾,对外宣传中止了鼓动世界革命,停止了对国外红色政权的物质支持。缅共游击队为了生存,开始贩卖丨毒丨品作为资金来源,在人民心目中威信日益下降,在政府军的不断打击下最终解体。这是后话。
尚寂林在的农场背靠中缅边境,河对岸能望见缅甸妇女洗衣服,看见政府军巡逻。说起政府军让人笑掉大牙,上身穿半土不黄的军装,下身围个裙子,脚下一双拖鞋,瘦猴子一样的扁哒兵,懒懒散散,知青对他们非常反感,除了瞧不起那熊样子,再有他们是缅共游击队的死敌。知青们不满于平庸的生活,都想当光荣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农场开始有知青蹚过河去投奔游击队。尚寂林和李仙姝虽然也羡慕参加游击队的知青,但上级反复强调偷越国境是犯法行为,听党的话是他们从小养成的习惯。另外,到了国外和家里断掉联系,父母还不急死。后来尚寂林和李仙姝也走上了这条路,应该说是逼上梁山。
日期:2012-11-23 15:52:41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