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柱国家的荣耀——隋唐英雄起源本传,乱世英雄谱》
第5节作者:
大树将军2006 不管怎么说,宇文氏从此成为中华百家姓的一份子,宇文国在草原上成立了。不过,中原人仍然叫他们鲜卑宇文部,同慕容部、拓跋部、段部等鲜卑部落并称。
北方大草原原来有一个大一统的强国匈奴,各部落在匈奴人的统治下顽强地生存着,匈奴衰落后,草原逐渐形成了群雄并起的局面,宇文部、慕容部、拓跋部、段部纷纷走上历史舞台。
普回死后,其子莫那率众举国东迁,离开阴山老家来到辽西地区,阴山一带成为拓跋部的牧场,而辽西先有强大的段部,后有慕容部逐渐发展起来,草原出现群雄并立的局面。
草原上遵循的是丛林法则,弱肉强食是他们的游戏规则,所以只要部落间的力量对比发生变化,随之而来的战争总是不可避免,战争并非总是正义战胜邪恶,事实上,部族间打来打去也难说谁正义谁邪恶,大家都是为了生存,比如狼吃羊,狼是正义的还是邪恶的?被羊吃掉的草找谁去喊冤?
当宇文国传到宇文莫圭的时候,另一支鲜卑部落慕容氏崛起,宇文国的真正敌人来了。慕容氏号称出自有熊氏,有熊氏就是黄帝,原来慕容氏也是黄帝后裔!传说在曹魏之初,这支鲜卑部落在首领莫护跋的带领下入居辽西,在棘城之北建国,那时燕代之人流行戴步摇冠,莫护跋特喜欢这种形象,于是把散落的头发束起来戴上了步摇冠,这东西成为莫护跋的标志,草原各部提起他来都称其为步摇,谁知三传两传就走样了,把步摇说成慕容了,莫护跋顺势自称慕容氏,对外宣传说他们因为“慕二仪之德,继三光之容”,所以以慕容为氏。
慕容莫护跋之孙慕容涉归当国的时候开始与宇文国结怨。涉归死后,传位于嫡子慕容廆,另以部落一千七百家分给庶长子吐谷浑为别部。
两部的人是兄弟,两部的马有时候混在一起争斗,慕容廆生气了,把兄长吐谷浑叫过来斥责道:既然先公让我们分部而治,你为什么不走得远远的,而让马相互争斗。吐谷浑也很生气:马是畜生相斗是本性,为何要迁怒于人,既然不喜欢我在这,我将率部离你万里。
说到做到,吐谷浑立即率自己人开始了万里长征,他们先到阴山后迁徙到河西,最终在陇西青海湖一带扎下了根,成为河西鲜卑的一支,其后人建立了强大的吐谷浑国,成为北魏、西魏、北周、隋、唐的西部边患,吐谷浑国是众多鲜卑政权中最长命的,一直到大唐朝建国后才为一代军神李靖所灭。
慕容廆亦为一代雄杰,慕容部在他的带领下越来越强大,对宇文国、段国等周边国家构成了威胁,于是宇文、段、高句丽三国联合进攻其根据地棘城,要一举消灭慕容廆。慕容廆坚守不出,命人带着肥羊美酒犒劳宇文部,其他两国以为宇文同慕容有内幕,于是撤走,慕容廆大破落单的宇文大人悉独官,悉独官独身逃走,连普回传下来的皇帝玉玺三纽也被慕容廆当做战利品收走了。
与此同时,另一支鲜卑部落拓跋氏也在逐渐发展壮大,他们建立的国家先称代国,后改为魏国,后人称其为北魏。
当鲜卑拓跋部从游牧者变成定居者,更重要的是接触汉文化后,立即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制造祖宗运动。在这场运动中,黄帝被抬出来做了拓跋部的先祖。他们同慕容部有了共同的祖先。
北魏拓跋皇族说自己是黄帝后裔,取而代之的北周宇文皇族就说自己是炎帝的子孙,反正都是正宗炎黄子孙,别看发迹在大漠草原,论起血统,跟中原的皇族们并无差别。
于是中原汉族儒学家们痛苦地发现,原来这些骑马射箭的北方蛮族居然也是根红苗正的炎黄子孙,一个故事说明了汉人的无奈,当北魏皇帝元修离家出走引起天象异常的时候,梁朝皇帝萧衍曾经很惊讶:原来虏人也上应天象。
事实上,不管史官们如何拔高也改变不了宇文国还属于部落联盟的事实。而且,在草原上生存是讲实力的,实力不够就只能成为其他部落的别部-----做二等公民。
随着鲜卑慕容部的实力不断上升,宇文国的末日一天天临近。
日期:2012-07-12 10:29:02
3、迁居武川
宇文国传到宇文侯豆归手里的时候,慕容部更加兴盛,慕容廆之子慕容皝建立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家燕国,史称前燕,慕容家族后来建立了好几个燕国。
段部被前燕灭掉,燕国统一北方的欲望更加强烈,宇文国同燕国的战争已经不可避免。
战争的结果是宇文部被燕国征服。
侯豆归不幸做了宇文国的亡国之君,从此宇文国分崩离析,一部分部众后来演化为全新的民族库莫奚、契丹,侯豆归下落不明,其子宇文陵不得不向慕容家族称臣并受到礼遇,宇文国作为一个部落联盟式的准国家虽然消失了,作为部落武装还是有相当的实力。
前燕不久为前秦所灭,然而前秦在同东晋的淝水之战中失利不久亡国,原来被苻坚以武力统一在一起的各个山头纷纷独立,北方再次出现英雄并起的局面,慕容家族的英雄们粉墨登场实现了光复大燕的理想,北方大地又出现了后燕、西燕、南燕等三个国家,宇文陵继续为后燕服务。
为了拉拢宇文陵及其部属为自己卖命,后燕皇帝不惜贡献了一个公主,宇文陵做了后燕国的驸马。
通婚是人们为了把没有亲戚关系的人变为亲族的重要手段,夫妻原本不相识,一套流程下来便俨然成为最亲密的人,爱屋及乌,双方家人也就一家亲了。
然而,一个个故事却告诉我们,这种关系往往并不怎么可靠,大耳贼曾经说过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裳,衣裳穿上了可以再脱下来。
一个例证是,中原皇帝一次次把金枝玉叶送到塞外苦寒之地,但这种通婚真的能避免战争吗?皇帝和他的大臣们总是一厢情愿地相信凭一个嫁出去的女子就可以永结睦邻友好,自欺欺人罢了。赔了夫人又折兵是常态。
慕容家的公主是不是花容月貌已经无考,反正没能拴住宇文陵的心,她的作用只是为宇文家生产后代。在利益面前,父子亲情都靠不住,何况是女人。可惜,人们一直参不透这些,这才有了无数个同样的故事的开始和结束。
若干年后,慕容家族遇到了新的挑战者,挑战者不是异族而是同乡,拓跋部建立的魏国开始开疆拓土,战争再次爆发,参合陂一战,慕容氏主力惨遭重创,慕容氏政权岌岌可危。
识时务者为俊杰,颇有远见的宇文陵没有选择为慕容氏陪葬,他率领手下能征惯战的五百部族战士投降了拓跋珪,被封为安定侯、都牧主。
魏主拓跋珪称帝,原来松散式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皇帝统治的需要。
北魏从部落联盟式的准国家向真正意义上的集权国家过渡的时候,最大的问题就是原来相对独立的部族武装指挥权的归属,国家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军事指挥权的统一,在一个国家内部除了国家武装外是不能容忍其他军事存在的。
所以,拓跋珪开始实施一项重要的制度革新——离散部落,把拥有相对独立军队的部落酋长们同自己的部属分离,部属成为国家的编户,从部落奴隶变成国家的子民,部落酋长们除了在朝廷继续做大官享受富贵荣华外,失去了可以跟皇族抗衡的实力。
在这场意义非凡的变革运动中,作为宇文氏嫡系的宇文陵被迫离开自己的地盘和部属迁居到武川镇,成为一名光荣的大魏边防军军官。
按照兵农分离制度,宇文陵族人列为军籍,从此在武川镇扎下根来,成为地道的武川人,后来,当有人问起宇文家族的籍贯时,他们总是回答代郡武川。
其他的族人或留在平城,或迁往其他军镇,留在魏都平城的后来随孝文帝南迁成为洛阳人。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