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柱国家的荣耀——隋唐英雄起源本传,乱世英雄谱》
第13节作者:
大树将军2006 那一仗,王师劳而无功,因为柔然人打得是游击战,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所以当得到大魏大举北伐的消息后,柔然人选择了战略性撤退,带着部属赶着牛羊向北部大草原纵深逃窜。
李崇的大部队基本没有跟敌人正面交锋,但是于谨的两千骑兵却一直追到郁对原,前后跟柔然人打了十七仗,斩获不少。
其间于谨还遇到一次险情。
在他奉命带数百骑侦察敌情的时候,与归附柔然的高车叛军数千骑兵不期而遇,于谨知道不好,打吧,众寡悬殊必无胜算,逃吧,敌人一定紧追不舍,能不能逃得掉是个问题。
于谨的兵书没有白读,危急时刻他命令自己的骑兵分散开藏在树林中间,又派人到半山上挥舞军旗,造成指挥千军万马的假象。
要一般有脑子的敌人看到这个架势也就算了,毕竟中了敌人的埋伏不是闹着玩的。
然而,高车人没有这个头脑。
高车人大抵骁勇善战,根本不知道害怕是什么,所以他们虽然怀疑有伏兵,但却毫不理会,继续向前进攻。
无奈之下,于谨命两名手下骑自己常骑的一紫一黄两匹战马突然冲了出去,高车人认得主将坐骑,抓一个将军和一个士兵意义当然不同,所以争先恐后地追了上去。
等高车人前脚刚过去,于谨立即率队从后面冲了上去,高车骑兵来不及回马组织防守,队伍一下被冲散,于谨从容撤退。
就此,于谨一战成名,战后因功被朝廷封为积射将军。
北魏是原始游牧部落入主中原建立的政权,原来的官号很幼稚,到了孝文帝改制,又采取全盘汉化的方针,设立九品官阶,每品分正从,自正四品以下每品分上下两阶共有正从九品三十阶。
于谨的积射将军为从六品,贺拔岳的强弩将军为第七品。
此时的于谨名望和官职跟贺拔兄弟在伯仲之间。
所以,此次元渊随李崇北征时特地请于谨同行,让他担任主管军法的长流参军,元渊很佩服于谨的智谋,所有军事行动都要听听他的意见,还让自己的儿子佛陀拜于谨为师。
于谨没有辜负元渊的期望。
日期:2012-07-29 13:06:11
14、六镇平息(上)
事实证明,《孙子兵法》是本好书,读懂了的人没有白念的,当然,把它当做教条的例外,例如失街亭的马谡。
碰巧于谨不是个教条主义者。
于谨的智慧加上贺拔兄弟的战力,台军的战斗力大增,大破高车叛军斛律野谷禄部,广阳王元渊取得了北伐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结束了一直以来官军在同叛军对抗中处于劣势的局面。
形势一片大好,于谨接着提出了一个更为大胆的计划,叛军到底人多,凭官军目前的实力是杀不完打不跨的,不如分而化之,剿抚并用。
跟随破六韩拔陵的大头兵属于叛军中坚,对于他们只能抡大棒子,而对于相对独立的高车部族武装,如果抓住机会示之以威晓之以理,争取过来是可能的。
高车部族首领斛律敦就是个例子,当初投奔破六韩拔陵,还被封了王爵,但不久就反正了。
于谨还是干这个活特别合适的人选。
原来,于谨还有一项特长,即精通高车话。他有语言上的天赋,不但鲜卑语、汉语说得流利,高车话也说得地道,另外他对高车部族的情况相当熟悉,这些北方蛮族不识文字且大多目光短浅,只会盯着眼前利益,谁强大就服谁,斛律野谷禄的失利显示了官军的力量,高车人造反的信心已经有所动摇,所以此时具备了劝降高车人的条件。
于谨认为自己能够说服高车人重新回到大魏的怀抱。
听罢于谨的汇报,元渊虽然半信半疑,但出于对于谨的信任仍然决定试一试。勇敢善战的高车人如果归降,对破六韩拔陵自然是致命一击。
于谨亲自前往叛军营地做说客。
果然,凭着于谨过硬的谈判功底,高车部落酋长乜列河等被说动了,乜列河明确表示愿意率所属部众三万户归降。
于谨大功告成,元渊激动地要亲自带人到折敷岭迎接归顺降众。
但是,于谨要的并不仅仅是高车部落的归降,乜列河的归顺只是他整个计划的第一步,他的目标仍然是最强大的敌人破六韩拔陵。
“不忙,如果破六韩拔陵得到乜列河投降的消息,一定不会坐视不管,派兵阻止是必然的。从现在的形势看,叛军占据了险要地形,不容易攻克。不如我们以高车人做诱饵打一次伏击,如此,破六韩拔陵必败无疑。”
元渊现在简直对于谨佩服得五体投地了,这个计划太完美了,破六韩拔陵一定会攻击叛逃的高车人,也一定不会想到我们会牺牲高车人。
毫不知情的高车人不自觉变作了于谨的诱饵。
于谨也不够厚道,凭自己三寸不烂之舌威逼利用说动了高车人,一转脸又要把人给卖了,做诱饵是危险的,操作不好饵料被吞大鱼逃走的事也是有的。
事实证明于谨算无遗策,一切皆如其所料,乜列河南走,破六韩拔陵追击,双方展开厮杀,官军坐山观虎斗。
高车人打得很勇敢,首领乜列河战死,部属死伤惨重,当然,破六韩拔陵损失也不小,就在双方打得两败俱伤的时候,于谨发出了攻击信号,官军杀入,破六韩拔陵遭重创败走。
元渊收编了残存的高车部众,壮大了北征军的力量。
战报上报到朝廷,皇帝亲自下诏进行嘉奖,元渊没有忘记于谨的功劳,上表为于谨请功。
然而,在北部平叛初见功效,双方进入战略相持阶段的时候,洛阳的政治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日期:2012-07-29 13:11:15
14、六镇平息(下)
当初,胡太后被元叉、刘腾软禁于宣光殿,宫门二十四小时关闭,刘腾亲自掌管宫门钥匙,任何人想见太后一面都必须经过刘腾点头,即使皇帝也不例外。然而,自正光四年三月司空公刘腾死后,执政大臣元叉擅权四年之多,作威作福惯了,对胡太后渐渐放松了警惕,孝明帝得以与太后相见。
胡太后决定打一张亲情牌,逼皇帝做出抉择,于是告诉孝明帝既然执政大臣们隔绝我母子,母子不能相见,我打算离开人间,剃发出家修道。
儿子当皇帝,母后要出家,这件事非同小可,孝明帝带众大臣苦苦哀求,怎奈看起来太后主意已定。
孝明帝陪在太后身边数日不停地相劝,这样母子有了单独见面的机会,胡太后不再隐瞒自己的真实意图,两人定下除掉元叉的计划。
孝明帝用心缜密,虽然内心主意已定,但一点也没有表露出来,并把元叉叫来哭哭啼啼地告诉元叉太后如不能见儿子就要出家,三番五次,元叉给闹得没办法,只好答应不再禁止太后见皇帝了。
就这样,胡太后重获自由。
不久,胡太后随皇帝出游洛水,宿于丞相元雍家中,三人共同商定除元叉之策。元雍担忧元叉官居领军手握禁军兵权,其父又领军在外,其弟元罗为都督掌握一定的兵力,兵权不解,猝然发难,一旦他有心造反,倒是难以对付。
太后恨道:既然当初我能提升他上来,我就有办法让他下来。
恰在此时,元叉推荐的徐州刺史元法僧叛乱,胡太后拿这件事做文章,弄得元叉羞愧无语。于是太后道:虽然你忠于朝廷,现在朝廷上下议论你父子皆手握重兵,虽然你说不反,天下人如何相信?不如把领军让出,以其他官职继续辅政。
元叉本无大略,闻听此言当即免冠请求解职。于是元叉被免去领军将军,以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侍中、领左右的身份继续执政。元叉以为自己虽然不领兵了,但仍然是第一朝臣,所以并没有担心自己能出什么意外,仍然该玩就玩,心情依然很放松。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