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柱国家的荣耀——隋唐英雄起源本传,乱世英雄谱》
第22节

作者: 大树将军2006
收藏本书TXT下载
  北伐军刚到邺城,朝廷解除长孙稚兵权以元琛代为大都督的诏命就到了。
  长孙稚知道是元琛搞的鬼,所以拒不遵命,一方面给洛阳上书解释,一方面继续领军北进。
  元琛也不听指挥了,大军行进到五鹿,长孙稚遭遇鲜于修礼大军的攻击,元琛袖手旁观,结果北伐军大败。
  朝廷将两人同时革职查办。

  带领族人在中山避难的宇文肱加入了鲜于修礼的阵营,朝廷太令人失望了,因为拥护政府自己还搭进去一个儿子,但朝廷引狼入室,柔然人洗劫了自己的家园,寄人篱下的日子不好过,缺吃少穿是常态,自己一大家子和追随自己的部众要活下去,除了造反还有什么指望呢?
  平叛是因为要保护家园,造反是因为生活所迫。
  鲜于修礼对宇文家族并不陌生。
  作为曾经的镇兵,鲜于修礼知道宇文肱的大名,所以让他继续统领自己的部众,跟自己一起目标直指定州。
  定州的地方部队如何是北镇好汉们的对手,眼看定州就要失陷。

  台军的出现扭转了乾坤。
  日期:2012-08-28 20:15:40
  23、长孙稚
  受杜洛周造反的鼓舞,留在恒州的降户们也蠢蠢欲动,大家出身一样,受到的不公正待遇也差不多,都窝了一肚子火,杜洛周能反我们也能反,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不过,恒州的降户们更有眼光,他们打算拥立元渊起事, 毕竟元渊是大魏皇室亲王,而且他是同情六镇人的。
  平城到处是谣言,风传元渊要带领大家造反。
  这些话传到元渊耳内,可把他吓坏了,造反,咱可没这个胆,老婆孩子还在洛阳呢,何况,我一个堂堂大魏亲王,日子过得好好地,为什么要造反?
  但是,元渊知道这些谣言的杀伤力,元徽一直盯着自己的脚后跟,如果让他知道了这些谣言,还不得乘机大做文章。不行,必须采取主动。就这样,元渊为 了摆脱嫌疑,赶紧上书朝廷请求回京,先离开这个是非之地再说。

  其实朝廷最担心的就是宗室亲王拥兵自重,鉴于六镇乱平后元渊的威望日盛,平城的地位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加上元徽一直在背后捣鬼,胡太后对元渊也不是很放心,既然元渊主动请辞,就顺水推舟好了。
  很快,朝廷旨意下,以左卫将军杨津北上接管元渊手下的原北征大军。
  至于元渊,为了照顾北讨功臣的情绪,升任侍中、右卫将军,调任定州刺史,恒州刺史由行台元纂兼任。
  元渊帐下众将面临着去留的选择,贺拔三兄弟选择留在恒州,于谨追随元渊到了定州。
  元渊带着于谨上任了,然而,前面等待元渊的不是鲜花是匕首,恒州还没乱,定州先出事了。
  大魏孝昌二年(公元526年),柔玄镇兵鲜于修礼率领定州一带的北镇降户们反于左人城(今河北唐县西)。

  定州州城首当其冲成为叛军攻击的第一目标,定州刺史部设在中山郡,此时的中山太守赵叔隆正在接受台使刘审的调查,原因是六镇大乱时讨伐叛军不利。
  元渊眼见大敌当前,也顾不得请示朝廷,直接把赵叔隆解放出来组织防守,这一下弄得刘审很尴尬,元渊这个定州刺史还挂着侍中的官衔,刘审根本惹不起,只好灰溜溜回到了洛阳。
  刘审到了京城也没闲着,他要出这口恶气,他找到城阳王元徽,元徽一直在找机会报复元渊,两人一拍即合,立即联手向皇帝告了元渊一记黑状,说他越权干涉台使工作,藐视朝廷。
  事实摆在眼前,皇帝虽然没有完全相信元徽,但对元渊擅自做主干扰御史台的工作也不太满意,也于是便命人召元渊回京,回来就是好同志,元渊被任命为吏部尚书兼任中领军。定州刺史由镇北将军元固接任,元固出身拓跋皇族,是景穆皇帝孙汝阴王第六子。
  当然,皇帝并没有追究元渊的打算,孝明帝也清楚元徽跟元渊之间的恩怨,冤家宜解不宜结,国家都乱成这样了,大家同为大魏宗室,不要再内斗了。

  皇帝亲自请客,招呼两位王爷坐到一起,把酒言欢。
  害人不成,却让对手升了官,元徽非常懊恼。
  元渊回来了,定州的事不能不问。
  大魏朝派出左光禄大夫长孙稚为大都督,与都督河间王元琛一起讨伐鲜于修礼。
  交代一下长孙稚的背景。

  长孙稚祖上出自北魏皇族拓跋家族,北魏献帝将部落一分为八,派自己七个弟兄各自统领,如此形成鲜卑八部,其中拔拔氏为八部之一,拔拔氏后改为长孙氏。
  长孙氏世代为朝廷重臣,家族人才辈出,太武帝时长孙嵩、长孙道生叔侄俱为三公,宠荣绝伦。长孙道生重孙即长孙稚。
  长孙稚,字承业,六岁继承父亲爵位,后以前将军从孝文帝南征,宣武帝时为扬州刺史、假镇南大将军、都督淮南诸军事,总领南部兵马,而承业数子皆骁勇无敌,号为铁小儿。
  此次北征以长孙承业为帅,河间王元琛为副,大魏朝的最差组合就此闪亮登场。
  原来,当初长孙稚在淮南打梁朝,元琛作为二路元帅要求主动开战,但长孙稚因为连日大雨不愿出兵,结果元琛大败。
  元琛没有检讨自己的过失,反而把一切都推到长孙稚身上,从此两人就结了怨。

  这次派兵朝廷虽然有让他们相互牵制的意图,但行军打仗将帅不合却埋藏了巨大的隐患,所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决策层如此首鼠不败才怪。
  北伐军刚到邺城,朝廷解除长孙稚兵权以元琛代为大都督的诏命就到了。
  长孙稚知道是元琛搞的鬼,所以拒不遵命,一方面给洛阳上书解释,一方面继续领军北进。
  元琛也不听指挥了,大军行进到五鹿,长孙稚遭遇鲜于修礼大军的攻击,元琛袖手旁观,结果北伐军大败。
  朝廷将两人同时革职查办。

  带领族人在中山避难的宇文肱加入了鲜于修礼的阵营,朝廷太令人失望了,因为拥护政府自己还搭进去一个儿子,但朝廷引狼入室,柔然人洗劫了自己的家园,寄人篱下的日子不好过,缺吃少穿是常态,自己一大家子和追随自己的部众要活下去,除了造反还有什么指望呢?
  平叛是因为要保护家园,造反是因为生活所迫。
  鲜于修礼对宇文家族并不陌生。
  作为曾经的镇兵,鲜于修礼知道宇文肱的大名,所以让他继续统领自己的部众,跟自己一起去攻打定州。
  定州的地方部队如何是北镇好汉们的对手,眼看定州就要失陷。

  台军的出现扭转了乾坤。
  日期:2012-08-30 19:22:47
  24、保卫定州
  在恒州的灵丘郡驻扎着一支台军,这支军队曾经在元渊的率领下平定北镇叛乱,现在的主帅是左卫将军杨津。
  得到定州军情危机的情报后,杨津决定立即率军救援。

  灵丘和定州中山隔着太行山,太行山连绵千余里,从现在的北京一直延伸到河南的黄河北崖,南北朝时期说山东指的是现在的北京、山东、河北一带,说河北的时候主要是黄河以北,包括山东、山西、河北。
  太行山从南到北有八个山谷,成为从山西到山东的通道,依次为有军都陉、蒲阴陉、飞狐陉、井陉、滏口陉、白陉、太行陉、帜关陉。
  从灵丘到中山要经过蒲阴陉,孝文帝时政府曾征发五万民工修筑灵丘道,这条路成为从山西进入华北平原的重要通道。
  有了灵丘道,杨津大军越过太行山赶往中山并不困难。
  杨津赶到定州的时候,定州刺史元固几次被鲜于修礼打败,定州守军人心惶惶,士气低落。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