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菜至尊大厨传奇--炉边镇守使》
第26节作者:
何三刀 日期:2015-04-13 20:02:55
(上接第三章 第2节《入宫随俗》)
通过一阵闲聊,王景林知道了这三位室友分别叫古德、石生明、董泉,来自广州番禺、浙江宁波和江苏苏州,他们以制作广府菜、宁波本帮菜和淮扬菜见长,也是从京城各大公馆被招募进来的。
细聊之下,王景林获知了一个惊人的消息。本来他以为当了御厨,那就得天天忙着给皇家烧菜,其实大谬也!
却说这御膳房,新进的厨师都会有掌勺烧菜的机会,但这机会,只在一个月的试用期内才会有。也就是说,你把最拿手的菜式推出二三道,在开头的每一天,你的菜都会被呈上去,伺膳的太监会给皇上和老佛爷推荐。皇上和老佛爷每餐动筷子吃过什么菜品,或有兴趣尝过什么菜品,吃了多少量,当值太监均有详细记录。如果他们连续一个月,对于某厨师所制作的菜连尝都不尝,这下新进的厨师可就惨了,将从大内调到外御茶膳房了。外面大厨房安置不下,还得再分配到各皇后王妃的私家小厨房。
那么,假如某大厨所做的菜式,老佛爷和皇上偶尔会吃几嘴,但是品尝的频率不够高,这怎么办呢?没办法,这人就得长期在招募处的宿舍呆着,啥时用膳菜单上列明了你的拿手菜,啥时你就得全力以赴上阵。所以,这宿舍里有的人已经三五年没炒过菜了,却还是得候着;就像有的王妃十几年没被皇上临幸过,还是得天天准备皇帝会来的样子。可以这样讲,有的大厨早已名动江湖,却在宫内过着坐牢一般的日子——当然这话谁也不敢说,否则,灭九族的大逆不道之罪,从天而降不是梦!
好在慈禧太后的生活越来越摆谱,这些闲着的御厨们总算隔三差五有了露一手的机会。人嘛,就是这么犯贱,你要是让他拿着银子天天玩,铁定会憋出病来。古德、石生明和董泉,今天都没有制作菜肴的任务,所以在宿舍里正闲得发慌呢。
王景林听完了情况介绍,心里愈发的凉了,看来要当个御厨,也是相当不容易呀!这竞争,与市上做生意或求官相比,压力哪里会小呢?
正胡思乱想着,三个太监捧着东西进来了,一进门就说:“恭喜王大人,官至从五品文官大夫职级!皇恩浩荡,赏官吉服夏装一套,绣白鹇补子,配白明玻璃珠顶戴一顶,并官靴一双!恭喜王大人!”
进来的三个太监都在口里叫着恭喜,王景林却蒙了,呆在原地,好像与他无关,因为“王大人”这个名词,离他似乎有点遥远。还是古德他们几个比较懂事,都站起来作揖道:“谢主隆恩!吾皇万岁万万岁!”王景林这才清醒了,也跟着喊了几句。
董泉说:“还站着干啥,接赏、打赏呀!”
王景林如梦初醒,知道这事是冲着自己来的了,手忙脚乱地把这些东西接过来放到床铺上,再给三个太监每人打赏了十两银子。像这种好事,其实是例行的公事,库房太监们都争着想去,一般可以讨个一二两的赏银;王景林阔公子出身,一出手就把人吓了一跳,那三个太监哪会不欣喜若狂?于是都接了赏钱,千恩万谢地走了。
十两银子是什么概念呢?清宫里最当红的王妃,比如经常给圣上侍寝的,每个月的伙食费是五十两银子的标准。而一般偶尔才轮到翻一次牌的嫔妃,月伙食标准只有二十两银子。那些普通妃嫔就只有十两。
太监们一离开,那三人就迫不及待地来围观王景林的官服。
清朝的官服,级别非常严格,文武都是九品十八级,从帽子、袍子到腰带,都有明确的区分。一品二品大员,顶戴是红色,三品四品要员,顶戴是蓝色,五品及以下,顶戴是白色。当然,红蓝白,内中又有颜色深浅和亮度之区分。
大家围着王景林的官吉服(即官场的常服,非上朝的朝服)参观,如果只看他胸前的补子图案,那只白鹇就代表了五品官阶,这个级别的人出门可以乘坐四人蓝轿了。仔细一看顶戴上的朝珠,虽然都是白色,但正五品的是白水晶珠子,从五品的却是白玻璃珠子,这个一目了然,内行者一见便知。
日期:2015-04-13 20:04:11
众人都鼓禖hong王景林穿起来试试。王景林在他们的帮助下穿戴了起来,转了两个圈,大家都叫好。
王景林问:“莫非天天要穿着这套行头进厨房?”
古德说:“你想得美哦,进厨房有统一的工作服。这身打扮,是让你上街去装洋盘的,特别是回乡,穿着这身服装,平民见了你就得下跪磕头,官宦人士也得给你打拱作揖!那才叫风光啊!”
王景林是个秀才,他只关心同档次的人群:“那些秀才廪生,见了我要不要下跪?”
石生明奇怪地说:“这个你还不懂?秀才只有权力见县官不跪,他见着你,必须立马下跪呀!”
王景林这下高兴了:“这就对了,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不然弄这身官服,真没感觉哦。你们呢,都是啥样的官服,能不能让我也参观参观?”
“算啦王大人,我们的级别都不如你高,我也就个从六品,他们俩都是从七品”,石生明说。
“卑职参见王大人!”这几个家伙真会搞笑,立即作揖打拱地取笑王景林,还真把王景林搞的脸红了。
第二天,有个小太监来叫王景林,把他带到了副疱长梁炳权的办公室。他指着早已等候在那里的一个人给王景林介绍道:“这一位是荤局的陈主管,叫陈明举,以后你就跟着他做事了。”
王景林赶忙作揖道:“陈主管好,幸会!”
陈明举把王景林看了几眼,问他:“听说你的川菜烧的不错,但你要知道这里高手如云。今天可以安排机会给你试菜了,七日之内,你可以每天推出三款菜式,注意不要太麻辣,还有就是猪牛羊的下水(即大小肠)不能使用。至于你制作的菜式能不能得到圣上的赏识,只有靠你自己发挥了。希望你运气好!”
王景林恭恭敬敬地说:“谢谢陈主管的指教。”
梁炳权见差不多了,就说:“这样吧,明举你把小王带过去,仔细研究一下膳谱。王景林是个人才,你要好好栽培他。”
陈明举听见梁炳权这样讲,略微有点诧异,但立即接话道:“请梁大人放心,职下一定不会让您失望!”
王景林听出来先前所花的银子又在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了,也说:“请梁大人多多关照,职下一定尽心尽力做事!”
陈明举把王景林带到荤局的办公室,先让王景林拟出最拿手的六十道荤菜和汤菜的名称。拿着这份菜谱,他沉吟良久,然后拿着朱砂笔开始打叉。王景林站在旁边,看着他把只要跟海味和山珍相关联的一道道名贵之菜,都悉数划去了,心里不由得一阵阵发紧。到最后,连汤菜也被划得干干净净。奇怪的是,“盐煎肉”这道家常菜,却始终榜上有名!
见王景林露出不解的表情,陈明举就让他坐下,给他讲开了道理:
“小王啊,刚才梁大人要我栽培你,你也听到了。栽培,不光要栽花,也要栽刺,以免你走弯路。四川地处内陆,你的海味烧的再好,那也是干货,而这里都是鲜活的海味。我划掉海味,就是要你扬长避短。再说像这‘红烧雪线野鹿肉’,哪个厨师都能做得出来,它的珍贵,在于材料之珍稀。说到这里,我可得告诉你,真正优秀的名厨,绝不应该用最珍稀的食材来哗众取宠,这样一道菜,你知道要耗费多少民脂民膏?如果能用最普通的食材,做出扬名天下的美味,我觉得这才是真正一流的大厨!”
“我懂了,怪不得您始终给我保留‘盐煎肉’这道家常菜。”
陈明举看着他,点了点头。
(第三章 第2节《入宫随俗》完结)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