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兴衰三百年》
第7节

作者: 新木椅子
收藏本书TXT下载
  明朝断绝贡市,部众坐困。
  你还别说,这个理由还真靠谱。

  断绝贡市,确实是明王朝主动断绝的,王杲部众也确实是没有粮食吃了。
  我是被逼的!王杲表示很无辜。
  真的是这样?
  当然不是,你王杲出兵辽阳沈阳有你的理由,同样明王朝主动断绝贡市也有理由。

  数犯边,杀戮甚重。
  理由很简单,但却很说明问题:
  是你王杲入侵在先,明朝是自卫反击在后。
  前文已经简单叙述了王杲的“致富”事迹,这里就不再叙了。
  话说王杲为首的联军此时已抵达辽阳城城郊附近,这才刚到,还未待统帅王杲下达发起总攻击命令,手下“精锐”便一窝蜂似的冲向了附近的繁华集市,开始大肆抢掠。
  惊人的“配合”,惊人的“默契”。
  停停停,不是进攻城市吗?怎么跑去抢劫了?
  这个还真不怪王杲,他眼中的“进攻”就是这样的,就好像一些学生眼中的上学,背包去,睡觉,背包回,一天的学业结束。

  抢劫就抢劫吧,可是抢劫你也得做好呀!
  论起抢劫这个传统发家致富职业,王杲的手下们还真不怎么擅长,比起蒙古同行的职业化抢劫那差的可真不是一星半点,勉强算个业余,连三流都差得很远。
  不仅水平不行,最关键的是:他们还不会判断所要抢劫事物的价值。
  强盗不知道抢劫什么是好东西?
  不是要他们像世界名盗一样多么精通名家书画,可你起码的职业素养和基本知识还是应该要有的吧?

  可惜,没有。
  一个LV的包包和200元,你选择哪一个?
  这个还真不好说,不同情况会做出不同选择,对于一个时尚白领来说,选择LV包包是毋庸置疑的;可对于一个饥肠辘辘的流浪汉来说,200元是他毋庸置疑的选择,原因很简单,LV不能当饭吃,200元却可以让他饱餐一顿。
  既然这个辨别不出来,那就让我们以最常规的方法来做一个选择:价值决定价格。上万元的LV包包和200元哪一个价值更高?
  如果你上过幼儿园,你应该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当然是LV包包。
  这个是傻子都知道的事情,可是:
  王杲的手下们确实比傻子还要傻的存在。
  总结王杲的抢劫,就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抓下放大。
  可是这也不能怪他们,你让一个不懂艺术的文盲去欣赏唐伯虎的作品,他能欣赏的了?别说欣赏了,看都看不懂,更别提发现什么价值了,作品怕是让他当差屁股纸都不乐意呢(纸太硬了)。
  从这件事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启迪:
  没文化,真可怕!连个抢劫都做不好。
  孩子们还是都好好学习吧!
  日期:2013-09-04 20:23:18
  你也许会说,蒙古骑兵也没文化呀!人家怎么能把抢劫事业做的好?
  人家是练过的,伤不起。
  在你眼里,抢劫就是抢劫,是土匪流氓的行径,可在人家蒙古骑兵眼里,抢劫不是抢劫,那是艺术!
  境界的差距!

  不仅境界上有差距,很多地方也有人家有差距。
  一.蒙古骑兵是职业化劫匪,有悠久的历史传统。从当初元太祖成吉思汗时都到过欧洲去抢劫,什么世界名牌没见过?什么世界名牌不知道?人家的眼界是很宽阔的。
  二.有抢劫的天赋。祖辈上都是抢劫的行家里手,一生都奉献给了抢劫事业,血统遗传下来,能没有天赋?
  三.经验老道。这才是最关键的,勤奋才能成功,熟悉才能生巧,一个屌丝多读读名著佳作也可以冒充文艺青年,抢劫也是这个道理。老子领上儿子去抢劫(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真的),老手带新手,儿子被多带上几次也就成了老手(估计老子还没退休呢)。就这,抢劫没个几年的“抢龄”首领都不带你去,嫌你入行太浅,经验不够。

  四.风俗习惯。蒙古族是一个喜爱抢劫的民族,当初政府南宋时就特别热爱抢劫事业,后来国家成自己的了(建立元朝),还抢?就像《武林外传》里的盗圣白玉堂,见了钱手就控制不住,同样,蒙古骑兵几天不抢劫也会心痒的厉害。
  五.生存必须。在为入主中原之前,作为游牧民族抢劫也是他们的主要财政收入之一,同时也是生活必需品的重要来源。没粮?没钱?没女人?Let is go!
  比起专业的抢劫团队,王杲率领的纯业余抢劫队伍可是把辽阳城郊闹了个鸡飞狗跳,乌烟瘴气,王杲好一阵催促众人这才磨磨蹭蹭,拖拖拉拉,恋恋不舍的集合好队伍准备“胜利凯旋”。
  如果没有接下来的这件事情,众县长们早就欢天喜地带着丰厚的战利品回家了。
  其实这还真不算一件大事,甚至还有点误打误撞:

  或许是因为抢劫抢的太忘乎所以了,几百名联军(王杲等抢劫联军)骑兵冲进一个名叫五子味的卫城。
  这下出事了,众所周知,骑兵野战争锋是一大优势,但攻城巷战却是骑兵的致命弱点。
  这几百名骑兵很快便淹没在了五子味卫城中,还没待联军缓过神,一支由三千名明军组成的队伍却不知从何处钻了出来,“神奇”的出现在了联军背后。
  猛地发现自己背后平白无故出现三千敌人,王杲等人自然是吃惊不小,这不是魔术吧?
  王杲的第一反应就只有一个:
  撤。
  撤的越快越好。

  因为狡诈的王杲误以为自己中了联军的埋伏,平白无故背后出来三千人,这事情有问题!
  就算没有埋伏,王杲也必须快速的撤离,绝不会恋战。
  也绝不敢恋战!
  日期:2013-09-04 20:54:39

  王杲不敢恋战,当然不是因为打不过。
  撤退不是因为打不过这三千明军,而是害怕,害怕明军。
  害怕?害怕你还来抢劫?
  这害怕不是因为这突然出现的三千明军,而是在王杲来之前就存在的。

  王杲劫掠辽阳沈阳其实是利用了明军惯性思维的空子,明军看到王杲大队骑兵向辽阳冲来,第一反应就是关闭所有城门,因为他们辨别不出王杲的目的是要抢掠还是攻占城池,及时关闭城门是为了防止骑兵冲入城中,毕竟守护城池是最为关键的,何况是守护辽东的首府。
  关闭城门之后,又得上报将军,又得吹紧急集合号,还得调配弓弩手上城楼守成,还得准备大量的攻城器械。
  这一番忙乱下来会花费大量的时间,而王杲的抢掠利用的就是这一段时间差,等到明军辨别出王杲的真实目的之后再出城迎敌,王杲早已扬长而去,连个鬼影子都没有了。
  王杲之所以不敢与这三千明军对战就是因为怕和这三千明军一纠缠,辽阳城内的明军反应过来,大军出城把自己打个包围。
  王杲还在这深思该如何应对呢,联军早就乱了套:
  “我们中埋伏了”“我看这明军得有好几万呢,咱们快撤吧”“撤什么?就这么点明军,我们一个冲锋就打光了”“冲呀”

  说话声此起彼伏,乱糟糟的都是在陈述自己的意见,但主战的还是大多数。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