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唐往事——细说唃厮啰政权百年风云史》
第32节作者:
河湟三月 日期:2012-11-10 23:01:56
李德明之死
按理说,李德明这一生没啥遗憾了,他除了没有皇帝虚名外,其他都拥有了,他在西夏境内使用的仪仗、器物、宫室和皇帝没啥区别。
李德明是个极其精明的人,聪明的人一般不会为一些虚名去丧失实在的东西。当初他从父亲李继迁手里接过的是一个烂摊子。由于李继迁不断与四周的邻居挑起事端,可以说朋友没有一个,敌人倒是遍地都是,加上天灾不断,西夏李氏的基业岌岌可危。
幸好李德明及时修正了路线,尽量避免了对外纠纷,一心发展经济,大力修建水利设施,使银夏四州变成巨大粮仓,只有老百姓肚子吃饱了,才能建立王业,政权才能稳固。
此后边境地区人口逃亡的势头得道了缓节,有了人口,有了钱粮,何愁王业不成。
为了一个梦想,李德明选择了低调隐忍,多一个朋友总比多一个敌人强吧。
为了梦想,他停止了对凉州六谷部的进攻。
为了梦想,他选择对宋朝称臣。
每逢宋朝皇帝或者太后生日,他都不忘派人到汴京送一份礼物,写一份生日贺卡,祝福当朝天子万寿无期,到了重大节日,他总是献上节日礼物,发来殷切的节日问候,尽管他内心巴不得老赵家全家死翘翘,但这些外交功课他做的很到位。
汴京的宋朝君臣也不是傻子,没人把这些当真。但戏还得唱下去,从汴京不断有使节派往兴州,嘉勉李德明的恭顺。
顺便说一下,西夏党项李氏自称出自北魏皇室,乃是鲜卑拓跋氏后裔,后来李唐赐姓李氏,再后来又接受宋朝皇帝的赐姓赵,是名符其实的三姓家奴,他在给宋朝皇帝奏章上署名是赵德明。
但为了习惯起见,我们还是称他为李德明。
李德明的对外政策总结起来就四个字:东和西战。
具体来说,东面和宋辽不搞纠纷,不制造事端,不主动挑起战端,西面在河西地区保持扩张势头。
他和宋朝终其一生,除了偶尔边界摩擦外,基本上保持和平,保持低姿态,表面上维持着对宋的臣节之礼,这一点,就连他儿子李元昊都看不下去,觉得父亲有些窝囊。
作为年轻气盛的李元昊可以任性,但作为西夏的带头人,李德明脑子绝对不能发热,他出奇的冷静。
他知道如果贸然称帝,无疑东西同时树敌,而西夏目前恰好处在发展的瓶颈期,如果仅仅为了一个虚名,而丧失大好发展机遇,无疑是愚蠢的。
经过十几年的低调发展,国力不断强盛,在他人生的最后几年,他终于拿下了梦寐以求的甘凉地区,将昔日甘州回鹘和凉州六谷部的地盘收入囊中,实现了李继迁的遗愿,消除了也两线作战的隐患,剩下可以全心全意对付宋朝了。
如果假以天年,李德明可以带着党项人走更长一截路,可以为宋夏再保持几年和平,然而这一切仅仅停留在假设。
明道元年(1032)五月,宋仁宗派人册封李德明为夏国王,车马、服饰、旗帜等只比宋朝皇帝低一等,增加赵德明食邑一千户。李德明立刻上书宋朝表示谢意。此时他已经染病了,身体开始不适,至于生的什么病,我们不得而知。
几个月后,他撒手人寰,太子李元昊即位。
日期:2012-11-27 02:23:11
虎子要食母
李元昊小时候无疑是一个全才少年,酷爱学习,手不释卷,尤其是喜欢读兵书。对佛学也颇有研究,语言学方面,精通吐蕃语和汉语。另外还很有艺术天赋,画的一手好画,可惜现在他的作品没有流传下来,他的丹青造诣到底咋样,不得而知。
李元昊是个心智早熟的孩子,这或许与他所处的环境有关,他很小就知道自我炒作,对自己的形象包装上狠下工夫。他五官特征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圆脸,高鼻梁,个头不高,按理来说,算不上相貌堂堂,但这不要紧,他可以通过包装来打造全新形象。
兴庆府的人常看见有一个身穿长袖绯衣,头戴黑冠,腰配弓箭的少年在大街上骑着高头大马耀武扬威,身后紧随着百余名步卒,前面两个士兵扛着旗子开道,还有青色华盖左簇右拥,道路两边的人齐刷刷的一起向他行注目礼。
有时候这班人马还出现在田间地头,甚至宋夏边境带也有行迹出没,时间久了,大家知道此人正是西夏王子李元昊。
李元昊炒作无疑是成功的,给朝野留下深刻影响,以至于引起宋朝方面的注意,宋朝边将曹玮暗中派出间谍画下他的肖像画,看后不禁赞叹不已,料定此人日后必定非同寻常。
如果把李元昊这种自我炒作,看作是王族阔少的自我炫耀,那就小看他了,他这是给世人树立他的第一形象,为以后打下基础。
李德明在和李元昊父子俩交换对时政看法时,也常为儿子独到的见解赞叹不已。有一次谈论对宋外交政策时,为了试探一下元昊,李德明假意说:“我打了半辈子仗,也疲惫了,现在我们能穿上锦缎绸衣,享受美好生活,都感谢大宋朝啊,这种恩情断不能辜负!”
说完用眼角看着李元昊,看看儿子的反应。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