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发财不得不读的一本书:胡雪岩经商的智慧》
第48节

作者: 京城说书匠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4-07-01 14:53:34
  虽然王有龄这边惨败了,但是胡雪岩那边依旧在积极地行动。为了把这些粮食送进杭州城,胡雪岩派遣了一名叫作秦如龙的伙计,命他混进了杭州城,去面见王有龄。
  一看见胡雪岩派来的使者,王有龄的表现却出人意料,他只有感动,却没有丝毫的兴奋之情。
  因为,王有龄清楚地知道,如今清军遭受惨败,杭州城已无再战之力,这些粮食肯定是运不进来了,但是胡雪岩却没有放弃,他依旧在履行自己的誓言,这份一诺千金、言而必行的精神,还是让王有龄热泪盈眶,感动不已。

  在面谈之后,秦如龙简短地介绍了一下胡雪岩的情况,他并且告诉王有龄,太平军已经发现他们了,这些运粮船已经坚持不了多久了,还望王有龄赶紧派兵,去城外运输这些粮食。
  听到这话后,王有龄摇着头说道:“粮食的事情,我早就知道了,兵我也派了,只是全军覆没了。如今我杭州城,再无可战之兵,再无可守之将,而且经过上次的惨败后,太平军不日就会全力攻城,你让胡雪岩赶紧走吧……”
  话音未落,王有龄就几度哽咽,眼泪也顺着面颊流了下来。
  哭吧,绝望的时候,唯有痛哭一场,才是最好的宣泄。
  过了一段时间,当王有龄的心情平和后,他继续说道:“你回去吧,告诉胡雪岩,今生,我们无缘再见了,来世,我们依旧是好兄弟!”说完,王有龄交给秦如龙一样东西,紧接着,他走进自己的内堂,从此不再见客。
  这件东西,就是王有龄自己的遗书。在一番艰难的险阻后,秦如龙成功跑了回来。当胡雪岩听到杭州城的情况后,也彻底绝望了;而当看见王有龄亲笔书写的遗书后,胡雪岩当即昏死了过去。
  费尽千辛万苦,如今运粮归来,只差一步,就可以达成自己的誓言,难道说,这最后的一步,将成为我这辈子最大的遗憾?我经历了九死一生,难道只为见你最后一面?
  不可能,这绝不可能!一想到这些,胡雪岩也就彻底不管不顾了,他通知全军,我哪里也不去,就在这里等,我就不相信了,事情真的一点儿没有转机!这一等,胡雪岩就等了三天。殊不知,这三天,将是他人生中最痛苦不堪、最不堪回首、最心痛无比的三天……

  这三天,胡雪岩天天立于船头,他望眼欲穿的看着杭州城,想看到王有龄的运输队,或者是其他地方的援军。但是,在这三天里,胡雪岩把眼睛都望穿了,他也没有看见任何好的消息;相反,他却得到了,他一生之中最惨痛的消息。
  咸丰十一年(1861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李秀成率领大军开始攻城;咸丰十一年(1861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太平军终于攻破城门,且全军
  杀进内城;咸丰十一年(1861年)十一月二十八日,杭州城破,王有龄自杀殉国。一切都结束了……在杭州城破之时,王有龄先是吞金自杀,怕自己不死,随后又服用毒药;
  还未等毒药见效,王有龄就听见城内乱成一团,他自知太平军近在咫尺,怕自己生前被辱,所以立刻悬挂三尺白绫,自缢于巡抚大堂前的桂花树上,时年五十一岁。
  正如王有龄生前所料,李秀成在攻破杭州城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寻找王有龄。李秀成要好好地看看,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大清官员,居然在外无救兵、弹尽粮绝的情况下,还坚持了这么久,而且还感召了杭州城内数十万的百姓,让他们无一人逃亡,且绝不投降。

  这样一位有气节,让万民景仰的好官,是值得李秀成尊重的。后来,当李秀成看见王有龄的尸体后并没有将其碎尸万段、传首九边,而是把王有龄的尸体装入上好的棺木中,将其厚殓,并遣王有龄的亲兵五百,护
  送他的棺木回到了福建老家。再后来,清廷闻讯后,给王有龄追加了“壮愍”的谥号,并在殉难地建专
  祠,以慰其忠魂,还在浙江与福建为其立专祠,让后世子孙四时祭拜。如今百年过去了,王有龄的事迹,依旧不朽。要知道,面对太平军的强大的攻击,那些清朝的高级将领,他们都一车一
  车地投降,因为根据当时的情况,为了保全住自己的性命,妥协、退让、投降,这应该是最好的办法。

  但是,王有龄却不这样做,无论这个世界多么的混乱,他都要坚持自己的原则,且决不妥协。这种所谓的“死心眼儿”,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专用的称谓:气节。
  《中庸》有云:“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国家政局清明,做了大官,也不忘从前的操守;国家朝政腐败,宁可杀身
  成仁,也不能亏了气节,这才是响当当的好男儿。王有龄,绝对是一个有“气节”的人。值得佩服。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