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描淡写官场各色人等之百态百相轶闻轶事:青瓷轶事》
第1节作者:
陆发跃 日期:2015-03-01 11:14:00
前言:久仰天涯!第一次来舞文弄墨,不到之处恭请大家海涵!且贴拙文于此,恭请天涯广大方家不吝批评指教!陆发跃顿首!
《青瓷轶事》原创长篇简介:青瓷县电视台新闻中心记者贾贤,在其几年的记者生涯里,接触了上到县委书记县长,市委书记市长,甚至省委书记省长和北京来的领导,下到县直各部办委局及乡镇的头头脑脑甚或村居的负责人——等等大大小小各色人等的官人们。当然村居负责人没有行政级别,或许算不上官人。接触时间长了,贾贤就和其中很多人建立了各种关系。这期间,贾贤直接或间接的知道了很多官人的轶事。贾贤素喜涂鸦,就随手把这些个轶事儿都记了下来。天长日久,便有了厚厚一叠手稿。
后来贾贤调离电视台,去了县委办,再后来就当了青瓷县委办副主任。某天闲来无事,县委办副主任贾贤竟把这些个官人轶事儿整理成书,全部拿出来晒了。因书中人物事件多以青瓷为主,是为《青瓷轶事》。
青瓷轶事之一县委办副主任 贾贤
刚做记者时,贾贤就听到台里有这么一种说法,说一等记者跟领导;二等记者聊一聊;三等记者自己找。这里说的领导主要是指县领导,及市里省里甚至北京来青瓷视察的各级领导。这一等记者,天天跟在领导的屁股后面,去来坐小车,日日吃香喝辣,时时觥筹交错,风光而体面。采写的新闻都是时政要闻,几乎不是头条就是二条,稿费多工资高。这二等记者一般是指在这一行当混的时间较长的所谓资深记者,已与县直各部办委局或者乡镇主要负责人很熟,有相对稳定的关系户或者说人脉。所以在采访之前,记者大都先与采访对象或单位电话联系,在电话里聊好后,再进行采访。关系深的,还会派车过来接记者,说笑间就把新闻采拍好了。然后大家一起吃饭,娱乐,放松,最后作鸟兽散。这三等记者,则指刚入行的新手,既没有跟领导的机会,也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人脉。要完成台里规定的采访任务,你就只有在城里的大街小巷,或者农村的田间地头找新闻了。有时你好不容易找着一条新闻线索,一个采访对象,但人家瞅你那一身汗水,灰头土脸的样子,尽管你也扛着摄像机,颈脖上也挂了一张记者采访证,却还是经常被怀疑是不是假冒伪劣产品,就不一定待见你,配合你。贾贤就属于这第三等记者。劳累辛苦不说,有时还尽遭人白眼和冷遇。这是没办法的事儿,大家没事坐在一起闲聊时,老记者们就会拍着贾贤们的肩膀说,老弟,坚持就是胜利!哥们儿谁都是这样走过来的。贾贤望着给他打气的这位仁兄笑了,笑得勉强而苦涩。贾贤在心里说,我不坚持又能怎样呢。台里还有一种说法,就是,一等记者跑时政,二等记者跑经济,三等记者跑社会。意思与前面的说法差不多,比较而言,前者说得直白或者说难听些,而后者则说的艺术或者文雅些,仅此而已。贾贤刚进电视台时,新闻中心主任丁一说,小贾,你刚从学校出来,就先跑跑社会新闻吧。社会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你要把你在大学里学的新闻理论,与社会实际有机的结合起来。这样,贾贤就成了青瓷县电视台新闻中心一名专跑社会新闻的记者。
贾贤这一跑,就跑了差不多一年的时间。一天下午,贾贤采访回来,刚准备伏在自己的办公桌上写稿子,兜里的电话却响了。贾贤掏出电话一看,是一个陌生的号码,就没接。电话响了一会儿后就不响了,贾贤继续伏在办公桌上写稿。刚写了个新闻标题,搁在办公桌上的电话又响了,还是刚才那个号码。贾贤想也许是谁打电话给自己提供新闻线索呢,平常采访一结束,贾贤就主动给采访对象留下自己的电话号码,说如果有什么新闻线索的话,请打我电话。一年来,贾贤自己都记不清到底给多少采访对象留了电话,但他愣是从未接到过曾经的采访对象给他打的电话,或者说那些人压根儿就没准备或没想到给贾贤打电话,也许连贾贤给他们留的电话号码已早忘记到爪哇国去了,更别说提供什么新闻线索了。但是贾贤却总是对其曾经的采访对象们心存幻想。贾贤这样想着,就摁了接听键。一个声音很快在贾贤的耳边响起:贾贤,我是吕望秋。
一听对方说是吕望秋,贾贤的双手禁不住抖了几抖,耳边的电话也差点滑落在地。贾贤悄悄四下望了望,见同事们都在各忙各的,没有谁注意到他刚才的失态。贾贤想不到吕望秋会给他打电话。吕望秋是分管业务的副台长,刚进电视台时,贾贤是在自己的手机里存了吕望秋的电话的。当时,贾贤在姓名栏里都打了吕望秋三个字,想想又觉得直接存领导的姓名有失尊敬,还是存职务好些,就把吕后面的望秋二字改为副台长。存好后,贾贤还是感觉不妥,就从电话簿里把吕副台长翻出来,自作主张地删掉了台长前面的副字,重新存了。但是一年以来,吕台长一次也没有拨过贾贤的电话,贾贤自然也没拨过吕台长。有次下乡采访时,贾贤的手机在拥挤的公共汽车上被人偷了。贾贤就买了一个新手机,却没有换新卡,而是去县移动公司复制了卡号,但原来存的联系号码就全部丢失了。贾贤忙清了清嗓子,说吕台长您好。吕望秋问贾贤现在哪里?贾贤说就在台里,在办公室写稿。吕望秋说那你马上来台长办公室,我找你有事。吕望秋说着就挂了电话。
台长办公室就在记者们的大办公室对面,中间隔着一条长长的走廊。贾贤不知道吕望秋找他到底有什么事。在去台长办公室的路上,贾贤认真地反思自己过来的工作,觉得没有什么严重的失误。这样想着的时候,就到了台长办公室门口。贾贤敲门并走了进去。台长办公室是一个套间,里面那间是副局长兼台长魏竹的办公室,外面则是常务副台长杨柳和业务副台长吕望秋的办公室。台长办公室里只有吕望秋一个人。吕望秋正坐在自己的办公桌前写什么东西,见贾贤进来,就招呼贾贤坐下。吕望秋问贾贤要不要喝水?贾贤说不要。吕望秋说,小贾,你来台里差不多一年了吧?贾贤说是的。吕望秋充分肯定了贾贤过来的工作。吕望秋语重心长地说,小贾啊,学无止境,你要再接再厉,继续虚心向经验丰富的记者们学习,争取取得更大的进步。贾贤点头说是的。吕望秋又问贾贤在工作和生活上有什么困难和要求。贾贤说没有。吕望秋说,小贾,你如果有什么困难和要求一定要提出来,台里和我会想办法。贾贤说感谢吕台长关心,我真的没有困难和要求。吕望秋说,小贾你是不是喜欢文学创作?我看了你在《青州日报》和《青州文艺》上发表的小说,写得很有意思。贾贤脸一红,说,那都是我读大学时的涂鸦之作,登不了大雅之堂的。吕望秋说,写得真不错,很有才气。吕望秋说,我在读大学时也喜欢文学,那时我爱写散文诗。贾贤说,原来吕台长也是文学青年啊。吕望秋说,那时是,不过现在已是中年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