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4-07-01 22:17:12
三十一 潘金莲
潘金莲是《水浒传》里比较著明的一个女人,虽然施大爷并没有对她进行过多的描写,但由于《金瓶梅》的传播,她想不出名都不行。两部书中的潘金莲是不同的,《金瓶梅》中更精彩,《水浒传》中更真实,说明两位作家写作风格的根本不同,前者为了精彩进行了大量的虚构,而后者则是真实的再现了当时的情景。整个水浒都是以写实为主,不像有些作家,为了情节的发展,随意杜撰故事中的人物,意淫的情节充斥在字里行间,施大爷的社会阅历极其丰富,他把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如实的搬进了小说之中,虽然水浒不是历史,却比所谓的历史更真实。那么,本节就真真实实的分析潘金莲这个人物。
潘金莲与武大郎的结合,在现代社会中存在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因为在现代社会,白肤美是不会嫁给穷矮丑的,更不会嫁给武大郎那种超级穷矮丑。那么,潘金莲与武大郎的这桩不可能的婚姻,是不是施大爷杜撰的呢?不是的,因为在封建时代,这是一种普遍现象,在水浒中,还是另外一对例子——邑三娘与王矮虎。邑三娘选择了忍受,而潘金莲选择了走向极端,这两个例子基本上把那种不幸的婚姻,赤祼祼的展现在我们眼前。潘金莲为什么会嫁给武大郎,施大爷是这样交待的:那清河县里有个大户人家,有个使女,小名唤做潘金莲,年方二十余岁,颇有些颜色。因那个大户要缠她,这使女只去告主人婆,意下不肯依从。那个大户以此记恨于心,却倒赔些房奁,不要武大一文钱,白白地嫁于他。
有看官看了这一段,一定会拍着大腿说,潘金莲是个好女人呀,现成的大款不傍,却要嫁给一个三寸丁,丝毫不肯向金钱弯腰。这只是表面现象,潘金莲不做小三,其实还有一个不为大家所注意的原因——主人婆不准。大户缠她,她表面上去告主人婆,实际上是暗中探主人婆的口风,如果主人婆允许,那么潘金莲自然会欢欢喜喜的做小三,而不是“意下不肯依从”。有看官肯定还是不服气的说,她做她的小三,需要探主人婆的什么口风?只要她愿意,谁也拦不住。这样看问题,那就太简单了,世事是很复杂的,请继续听我说。我在讲金翠莲时说过,金翠莲是潘金莲的前生,那是因为她们曾经遇到过相同的问题,而在这个相同的问题上,她们做了不同的选择,潘金莲选择了拒绝,金翠莲选择了接受。金翠莲做了郑屠的二奶,结果被郑屠娘子驱赶,并且被倒讹三千贯典身钱,这个结局好吗?当然不好,如果潘金莲也做这样的选择,那她就是第二个金翠莲,其结局可想而知,她会不会有金翠莲那样的运气,谁也不知道。
经过这样一分析,大家都知道了,这是一桩看似不合理的婚姻,却有它存在的合理理由,这也说明,潘金莲并不是施大爷为了烘托武松这个人物形象而意淫出来的角色。如果大家在读水浒时多想一想,那么就会发现某些情节中存在的漏洞,并不是施大爷笔力不够而造成的,而是事实本来如此。比如潘金莲拒绝了大户,而又与别的男人不清不楚,并不是施大爷前言不搭后语,而是在那个环境中,潘金莲的实际表现就是这样的。
潘金莲嫁给武大郎自然是不幸的,当武松与她遭遇后,会不会碰撞出感情的火花呢?我认为是不会的,而许多看官认为是会的。认为会的看官,是因为施大爷笔下的这段文字——那妇人便道:“奴等一早起,叔叔怎地不归来吃饭?”武松道:“便是县里一个相识请吃早饭。却才又有一个作杯,我不奈烦,一直走到家来。”从这段对话里,透露出这样一个信息:武松是个好孩子,下班不贪玩,急着回家见嫂子。所以有看官根据这个信息说,武松喜欢上了嫂子,半天不见,如隔三秋。持这种看法,简直大错特错,那么,武松为什么会急着回家呢?这还得从长说起,武松年幼时,父母便死了,由武大拉扯长大。对于孤儿来说,第一渴望的是家庭温暖;第二渴望的是父母的爱,尤其是母爱。武大做为一个侏儒,养活自己已经很困难了,还要拉扯一个年幼并且爱惹事的弟弟,其辛苦程度可想而知,所以他不可能营造出温馨的家庭气氛,更不可能给武松以母爱。武松从小缺失家庭温暖和母爱,所以他下班之后,才会急着回家,这个家里有嫂子,嫂子给了他家的温暖和母爱,因此,武松对这个家产生了依恋,而许多看官也因此误会武松,认为武松是喜欢潘金莲的,倒是武大很明白,他说:“我兄弟不是这等人,从来老实。”武大的这个看法是中肯的,从武松后来的表现看,他确实不善于应付女人,的确是个老实人。
由于武松并没有对潘金莲产生非份之想,所以当潘金莲对武松进行撩拔时,武松表现得极不耐烦,发狠话说:“武二是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不是那等败坏风俗没人伦的猪狗!嫂嫂休要这般不识羞耻,为此等的勾当。倘有些风吹草动,武二眼里认得是嫂嫂,拳头却不认得是嫂嫂。再来休那样!”这话说得硬梆梆,句句都像巴掌一样打在潘金莲的脸上,那有一丝的温情,在武松的眼里,端的长嫂若母。由于潘金莲在武松这里碰了一棵硬钉子,所以当她遇上西门庆后,便飞蛾投火一般的扑了上去,下一节,我将讲潘金莲与西门庆之间的那些事儿。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