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隋唐五代史——四百年的壮美与苍凉》
第42节

作者: 迅发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4-07-02 18:37:15
  三十二、北巡燕代(2)
  虽然隋炀帝给予启民可汗很高的礼遇,但他却始终没有同意突厥改穿汉装,由此说明,在隋炀帝的心中,还存在着严重的华夷之辨,他只想让突厥人成为自己的附庸,而不想让夷族再次乱了中原,而这大约与兵部尚书段文振的建议密不可分。据《隋书·段文振传》记作,段文振见隋炀帝对启民可汗过于优待,就上书称:“臣闻古人说过:‘远不间近,夷不乱华。’周宣王外攘戎狄,秦始皇修筑长城,这都是惠及子孙的好事,不可忘记啊。如今,我见朝廷接纳启民可汗,给其土地,接济给他粮食,臣非常不安。这是为何?夷狄的本性是非常贪婪,没有亲情,弱小的时候就投降,强大以后就反咬一口。臣没什么学问,远古之事所知不多,但稍近的像刘曜乱晋朝,侯景乱南梁,就是例子。以臣判断,突厥早晚会叛乱,应该及时劝令他们出塞,然后,构筑烽火台,加强边境的防御力量,务必令边境防御严密,无隙可乘,这才是国家长治久安的良策啊。”

  七月二十九日,隋炀帝又突然下诏征发一百多万男丁修筑榆林以东的长城,该段长城西起榆林,东至紫河。紫河在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县南,蒙古名乌兰木伦,即古代的中陵、树颓二水,亦作紫塞河,上游有二:北为凉城县的宁远水,南为山西省右玉县的兔毛河,这两条河在杀虎口外汇合后向西流去,经清水河县与清水河汇合,注入黄河。尚书左仆射苏威劝谏,但隋炀帝不听,百万民工修筑了二十天,就完工了。隋炀帝整修长城之举,实际上是向启民可汗表明了他自己的态度,那就是他不可能让夷夏混同,而要维护纯正的华夏文明,这与他拒绝突厥改穿汉装是一致的。

  隋炀帝的一系列举措,让隋朝一帮失意老臣很是看不惯。
  还是在隋炀帝征集天下散乐时,太常卿高颎就提出了反对意见,他说:“散乐已废弃很久了,如今一旦征集,恐怕那些无知之徒会背本趋末,又相互学习起来了。”当时隋炀帝听了就很不高兴,他私下对太常丞李懿说:“北周天元皇帝宇文赟因喜欢歌舞而亡国,教训不远,岂可重蹈覆辙!”此时,高颎又见隋炀帝对待启民可汗过于优厚,又对太府卿何稠说道:“这家伙已洞悉中国的虚实、山川险要,恐怕会有后患。”又对观德王杨雄说:“近段以来,朝廷也太没规矩了!”

  礼部尚书宇文弼长期担任汉王杨谅的长史,所幸的是,在杨谅起兵时,宇文弼已被调任吴州(今江苏省扬州市)总管了,因而没有参与叛乱。在隋炀帝看来,宇文弼就是杨谅的死党,只不过侥幸躲过一劫罢了,因此,他即位后,就一直让宇文弼在天南地北的不断颠簸,他即位不久就征调宇文弼为刑部尚书,可等宇文弼进京后,隋炀帝却又令他持节巡视河北;等宇文弼出差回来,隋炀帝又任命他为泉州(今福建省福州市)刺史。宇文弼在泉州一年多一点(其实,路途要占去很多时间),隋炀帝又下令拜其为刑部尚书,等到宇文弼回京不久,又将其调为礼部尚书。

  宇文弼能文能武,素来以才能著称,在隋朝群臣中间享有很高的声望,他的一些言论往往能左右舆论走向,隋炀帝对其颇为忌惮。宇文弼见隋炀帝这么对待自己,自然会满腹牢骚,他也对高颎说:“过去,北周天元皇帝喜欢声色而国家灭亡,拿如今的情况来看,不是比那时候更有过之而无不及吗?”宇文弼还说:“修筑长城,不是今天紧迫需要完成的任务。”
  还有一个牢骚满腹的人就是很早就靠边站的光禄大夫贺若弼。贺若弼是灭陈的大功臣,是他率领隋军与陈军主力交战,而韩擒虎却趁机进入建康、生擒了陈后主,灭陈之后,二人还着实争执了很久。贺若弼自视甚高,狂妄自大,自以为功劳很大,能力很强,下一届宰相非他莫属。其实,越是如此,在强主面前就越是会引起猜忌,隋文帝对贺若弼就是这样,在苏威免职以后,隋文帝并没有重用贺若弼,而是重用了杨素,这让贺若弼十分不满,甚至在隋文帝面前也怒形于色,最终惹得隋文帝大怒,将其免官。过了几年,隋文帝又将贺若弼打入大牢,并对他说:“你有三个太猛:一是嫉妒心太猛;二是自以为是、瞧不起别人的心太猛;三是目无尊上的心太猛了。”不久,又将他释放了。再过几天,隋文帝对侍从们说:“贺若弼伐陈之前,曾对高颎说:‘陈叔宝可灭。皇上不会干出高鸟尽、良弓藏的事吧?’高颎回答:‘肯定不会。’等灭陈之后,贺若弼接连向我索要内史一职,又想当尚书仆射。我对高颎说:‘功臣们应该授予荣誉尊号,而不应该让他们参与朝政。’后来,贺若弼又对高颎说:‘皇太子跟我之间非常亲密,言无不尽。大人终归是能用到我的,为何不替我说句话!’他是想镇守广陵,又想去担任荆州总管,这两地都是能发动兵变的地方,他犯上作乱的念头一直都没打消过。”给皇帝留了个这种印象,你贺若弼就别指望翻身了。开皇十九年,隋文帝驾临仁寿宫,设宴招待群臣,命贺若弼写首五言诗,贺若弼的诗满含怨愤,隋文帝当时心情不错,看后也没有发火。后来遇到突厥使者朝见,隋文帝命其射箭,突厥使者一箭正中靶心。隋文帝说:“除非贺若弼能与此人相抗。”遂命令贺若弼射一箭。贺若弼祈祷说:“臣如果是赤胆忠心、报效国家,就让我一箭射中靶心,如果不是,就让我射不中吧。”结果,一箭中的。隋文帝大喜,对突厥使者说道:“此人是上天赐予我的啊!”

  隋炀帝当太子后,曾问贺若弼:“杨素、韩擒虎和史万岁三人,均被世人称为良将,他们之间优劣如何?”贺若弼回答:“杨素是一员猛将,但不是一个谋略之将;韩擒虎是一员打斗之将,但不是一位有帅才的将领;史万岁是一员骑兵将领,但不是一位大将。”杨广接着问:“那谁堪称大将呢?”贺若弼躬身施礼,说道:“那就看殿下您自己选择了。”他的意思是自己堪称大将。
  我们知道贺若弼的父亲贺若敦在临死前曾用锥子猛刺贺若弼的舌头,意思是告诫他祸从口出。北周武帝时,上柱国王轨曾对周武帝说:“太子不是当帝王的材料,臣曾与贺若弼讨论过此事。”但当武帝把贺若弼唤来时,贺若弼知道太子之位难以动摇,担心会引火烧身,就谎称:“太子品德学业天天进步,我没见出现过什么纰漏。”等到贺若弼退下后,王轨埋怨他出卖了自己,但此时的贺若弼还记得亡父的告诫,他对王轨说:“君主不懂得保密就会丧失臣子的拥护,臣子不知保密就会身首异处,因此,我不敢轻易讨论这种事情啊。”但随着岁月的流逝,贺若弼却逐渐忘记了父亲的告诫,故态复萌,时常口无遮拦。等到隋炀帝即位后,他更是受到隋炀帝的猜忌和疏远。当他看到隋炀帝制作容纳数千人的大帐时,他也认为太过奢侈了,与高颎、宇文弼等人一起私下谈论隋炀帝执政两年多来的得失。

  日期:2014-07-02 18:38:03
  高颎、宇文弼和贺若弼三人的牢骚都被人举报了。就在隋炀帝正式下诏征发百万百姓修筑长城的同一天,即七月二十九日,他又下令将高颎、宇文弼和贺若弼三人斩首,将高颎的儿子们全部流放边疆,贺若弼的妻子儿女没为官府奴婢。此事也牵扯到了苏威,苏威也因此而被免官。
  此事还牵扯到了后梁后主萧琮。因隋炀帝的萧皇后是萧琮的妹妹,(南梁武帝萧衍的太子萧统早死,梁武帝末年,南梁经历了侯景之乱,诸子争权,萧统一系诸王萧詧等人也不甘心帝位旁落到叔叔们手上,遂发生内讧,最终,襄阳的萧詧依靠北周的帮助消灭了江陵的叔父梁元帝萧绎,建立了依附于北周的后梁政权,萧詧为后梁第一任帝后梁宣帝,其子萧岿为后梁明帝,萧琮和杨广的萧皇后均是他的儿女,萧岿死后,萧琮即位,是后梁的第三任也是最后一任皇帝后梁后主)在隋炀帝即位后,萧琮很受重用,被任命为内史令,改封为梁公。萧琮身为亡国之君,自然是低调做人,他不贪图权势,下班以后,只是喝酒作乐而已,根本不把工作放在心上。杨约当时也是内史令,隋炀帝就派杨约去萧琮家里劝说萧琮,杨约又以私交奉劝萧琮,但萧琮却说:“我萧琮如果再埋头于俗务之中,与大人您又有什么两样!”萧琮是暗讽杨约是个宦官,杨约听了,也没生气,只好苦笑而退。

  萧琮虽然低调做人,但在朝廷勋贵面前也丝毫不会低头,一次,尚书令杨素见萧琮把堂妹嫁给了钳耳氏,就对萧琮说:“大人您是帝王之家,名声很好,为何要把妹子嫁给钳耳氏?”萧琮回答:“过去已将一个妹妹嫁给了侯莫陈氏了,这又有什么奇怪的!”杨素说:“钳耳氏是西羌,侯莫陈氏是北虏,岂能相提并论!”杨素的意思是出自北方鲜卑的侯莫陈氏要比西羌的钳耳氏要高贵,这当然是站在北朝贵族的立场得出的结论,因鲜卑贵族建立了北魏帝国,而北朝的北周、北齐、隋、唐其实都可以追溯到北魏。但在南朝人士的眼里,这些种族都是夷族,无所谓贵贱,因此,当萧琮听了杨素的话后,就说道:“把西羌从北虏中分开来说,这闻之未闻。”杨素听后,一脸羞愧。

  萧琮与贺若弼私交甚深,等到贺若弼被杀后,隋炀帝又听到民间传唱一种谣言,称:“萧萧亦复起。”遂对萧琮猜忌起来,将其罢官,不久,萧琮就死掉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