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不尽的宋朝——说不尽的风云变幻荣辱兴衰》
第52节作者:
低首神龙狄飞惊 日期:2014-07-03 19:35:22
【更新】第二十四章 两个被改变命运的男人 (上)
显德四年十月十九日,淮南。
此时的南唐与后周,实力和士气对比已经完全不是一个档次,在柴荣的带领下,周军气势如虹,一路东下,攻城略地,扫荡唐军,不可阻挡,接连攻克濠州、泗洲、扬州、泰州等淮南地区重镇,南唐自恃为优势的水军基本上没有出战表现的机会,就被周军以摧枯拉朽之势摧毁,在淮水之上被全歼。
在这一系列战斗中,赵匡胤的表现依然抢眼,可以说,对付南唐军队,赵匡胤已经打出了心得,打出了自信,打出了经验,打出了技巧,淮南之已经成为了他尽情表演的舞台,他已经成为后周禁军中最为闪亮的明星。
反观南唐方面,在后周军队挥师东进的过程中,已经破罐子破摔,根本没有任何实质性抵抗,除了楚州守将张彦贞顽强抵抗,战至一兵一卒,仍然拒不投降,最后壮烈殉国外,其他城池基本上没费什么力气就一一拿下。据史书记载,这次进攻后周军队“鼓行而东,以追奔寇,昼夜不息,沿淮城栅,所至皆下”,整个淮南东部不到四个月就全部落入后周之手。
经过近三年的反复争夺,南唐赖为屏障的淮南十四州,只有庐州、舒州、冀州、黄州四个州还姓唐,其他十一个州都改姓周了,照目前这个趋势打下去,这四个州对周军来讲也是手到擒来。
对于南唐来说,更可怕的是柴荣似乎还不罢休,大批的后周虎狼之师正陈兵长江北岸,耀武扬威,种种迹象表明,对方随时都有横渡长江,直捣金陵的可能。
面对眼前的这种形势,李璟已经没有了继续打下去的实力和勇气,甚至也没有了谈判的本钱,这种打又打不赢,认输又不甘心的日子无时无刻不在煎熬着他,让他精神上受到极大压力,甚至到了坐卧不安,寝不安枕,食不知味的地步。
经过激烈反复的思想斗争后,李璟终于做出了决定,不惜一切代价向后周求和,保住自己的半壁江山。
对于和平谈判,柴荣还是表示欢迎的,如果和平谈判能够解决他所需要的地盘问题,谁愿意牺牲大批将士来打仗呢?李璟,你早知如此,又何必当初呢?
经过双方的平等磋商(实际上是后周单方面提出条件,南唐点头表示全部无条件接受),南唐和后周达成了如下一致意见:
一、南唐皇帝废去皇帝称号,改称江南国主;
二、南唐每年向后周进贡十万,正式确立宗主国与藩属的关系;
三、双方划江为界,南唐献江北四州,加上后周已经取得的十州之地,约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全部纳入后周版图。
经过艰苦的淮南争夺战,后周获得南唐州十四,县六十,户口二十二万六千五百七十四,人口百余万,对柴荣来讲,这是一场货真价实的胜利,硕果累累的丰收。
淮南争夺战对双方的影响都是极为深远的,后周如愿以偿达到了既定目标,严重削弱了自己最大的对手,将双方的势力范围界线南移了数百公里,推到了长江一线,使得南唐再也不敢觊觎北望,从而为后周下一步战略实施奠定了基础。
反观南唐,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中元气大伤,死伤无数,又是割地称臣,又是赔偿朝贡,从一个堪与后周匹敌的大国沦为了一个二流国家,从此只能偏安江南,保半壁江山。
如果我们看的再远一些,这场战争对历史格局和进程的影响还远非至此。
因为这场战争,有两个人的命运将被改变,这两个人并不是交战双方的最高指挥官柴荣和李璟,却与他们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而且是两个我们更为熟悉的人物,在这里实在很有必要详细谈一谈。
日期:2014-07-04 17:48:50
【更新】第二十四章 两个被改变命运的男人 (中)
先说李璟的南唐。
之前我们说过李璟即位之初搞了一个兄终弟及的约定,也就是自己要是挂了,就又自己的弟弟继位,而不是传给自己的儿子。按照这个约定,当时的南唐,李璟是现任皇帝,一把手;皇太弟李景遂是首席替补皇帝,二把手,法定的皇位继承人,法律术语也称第一顺位继承人;齐王李景达是次席替补皇帝,三把手,第二顺位继承人。
如果一切按照这个约定进行下去,估计南唐的历史就得重新改写,但是这场淮南争夺战改变了这一切。
由于南唐惨败,痛失淮南十四州,李璟痛心疾首,甚至准备向柴荣申请,辞去皇位以示对自己的惩罚,但柴荣没有允许他这么做,所以李璟还是不情愿地继续在龙椅上坐着。
不过皇太弟李景遂却在第二把交椅上做不下去了,这位仁兄责任心很强,脸皮也很薄,他见自己的皇兄都如此高调地表示不想做皇帝了,自己也深感责任重大,主动要求引咎辞职谢罪,他先后递交了十封辞职信,表示自己作为皇太弟,遇到国家危难之时却无力匡扶,实在不好意思再当这二把手了,请求容许我辞去皇太弟职务,出宫到地方担任藩镇吧!
要说这位仁兄还真实很有主人翁精神的,一把手都没辞职,你这二把手倒是挺自觉,你这所作所为,让你的哥哥李璟情何以堪啊!
李璟一看,自己这皇太弟态度还很坚决,挽留是挽留不住了,只好免去了他的皇太弟称号,另行安置。
二把手一走,按照依次替补原则,就该由三把手,齐王李景达来顶上补缺,但是让人没想到的是,这位两次统帅大军北上作战,两次惨败而归,两次狼狈而回的齐王李景达也提出了辞职。
这倒不是因为他自感罪行深重,而是作为间接又间接责任人的李景遂都主动辞职走人了,自己这位逃跑战线上的常胜将军、淮南争夺战失利的直接责任人,要是厚着脸皮继续恋栈权位的话,估计就得被人给拉下马,留下千古骂名,与其如此,还不如自己趁早溜号走人。
史书记载李景达辞职的态度是“固辞”,意思就是坚决地辞职,李璟同样是照章办理,给他也安排了个去处。
前面我们介绍过,李璟就有这两个弟弟(另外一个弟弟已提前报销),两个弟弟都不愿意做继承人,自己当初那个兄终弟及的誓言自然也就失去了法律效力,成为一个无法履行的协议。
就这样,不管李璟是有心还是无意,皇位从自己的弟弟那里转了一圈之后又回到了自己的儿子身上,也就是李璟的长子李弘冀。
话说这位李弘冀身为嫡长子,颇有文才武略,又立有军功,是皇位继承人的不二人选,李景遂在辞职时就曾经建议立这位大侄子为皇储,现在条件已经成熟,李弘冀就顺理成章地被立为皇太子。
作为李璟嫡长子的李弘冀早就对老爹那个兄终弟及的约定十分不满,要是按照约定,自己这第三替补想要打上主力基本上是没有希望的,可老爹的约定在前,自己又无计可施,现在天上掉了个大馅饼砸到自己头上,李弘冀禁不住是欢天喜地,得意洋洋,皇位这样转都能转到自己身上,没办法,自己天生就是皇帝命,不想当都不行啊!
不过,这位皇太子虽有一些优点,却也有一个缺陷,那就是疑心极重,而又性情凶残。或许是因为自己这个皇位继承人的身份来之不易,李弘冀万分珍惜,整天害怕别人抢夺了自己继承人的位置,尤其担心自己的叔叔们万一哪天再回心转意,要回皇位继承人的资格,为免夜长梦多,他竟然暗中派人毒死了主动给他让出位置并且建议立他为皇储的亲叔叔李景遂,所谓狼子野心,大概就是用来形容这位皇太子的。
除了对自己的叔叔,李弘冀对自己的弟弟们也不放心。
如果说叔叔们是排在他前面的主力替补,那自己的弟弟们就是排在自己后面的替补,既然自己有机会超越叔叔们成为皇位继承人选,那以此类推,自己的弟弟们也有可能超越自己这个哥哥成为新的皇位继承人选,甚至说不定哪个弟弟有朝一日会学习效仿自己干掉叔叔一样,把自己这个哥哥给黑掉,他发扬了怀疑一切的精神,对自己的弟弟们也处处设防,时时戒备,甚至想找机会把坏事做绝,彻底免除自己继承皇位的后顾之忧。
可惜的是,这位皇太子虽然一开始运气不错,从老爹和叔叔们那里捡来了皇位继承人的位置,但他的好运没能继续到底,因为老天爷给了他担当皇位继承人的机会,却没有给他当皇帝的命运,就在他谋害叔父几个月后,这位皇太子居然暴病而亡,死因不明。
长子李弘冀提前报销,皇太子的位置又空了出来,这对李璟来讲倒不是什么为难的事情,他用不着像历史上很多皇帝一样,因为生不出来儿子而为皇位继承人的问题苦恼,他足足有十个儿子,皇储的位子根本用不着担心空闲,有的是替补。
李璟虽然生了十个儿子,但是由于当时育婴水平有限,孩子成活率比较低,除了老大李弘冀外,从老二到老五都没能长大成人,早早夭折,现在老大李弘冀也死了,按照继承顺位的规则,他的第六个儿子李从嘉就成了皇位的继承人。
对于李从嘉这个名字,大家可能很不熟悉,甚至压根就没听说过。这也很正常,因为李从嘉只是这位幸运儿的曾用名,在历史上,他还有一个更加正式、更加响亮的名字:李煜。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