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道伐虢”前传——你所不知道的虢国史》
第15节作者:
大意觉迷 日期:2012-11-28 14:41:22
(接上文)
西周东迁之初,周天子勉强可以指挥的诸侯主要有晋、北虢、北虞、卫、陈、蔡、郑、苏、纪、秦、芮、梁、荀、贾、申、吕、许、随(曾)等。
齐、鲁、邾这三个山东地区的国家早就尝过周王室干预之苦,此时对尊王兴趣不大。淮河流域的徐国和群舒一直是周人的劲敌,徐国国君更是早已称王。汉水流域的楚国也再度崛起,楚武王经过多次征伐随国,终于迫使随侯臣服,随楚两国缔结盟约,从此随国不再奉周天子为宗主,而改奉楚王。周人在南国的经营成果将一一落入楚人囊中。秦国虽然是侍奉天子起家,但西国的政局基本上周王室已经管不了了。秦国积极对芮、梁等剩余的西国诸侯加紧攻略,这几国也逐步远离了周王室的号令。宋国国君由于是商人之后,与周王室也处于半敌对状态。晋国的内战接近尾声,小宗曲沃即将胜利,由于王室一直站在大宗翼侯一边,所以曲沃与王室之间的关系很差。而苏国跟王室的关系过于紧密,桓王则无所顾忌地拿苏国的田地与郑国搞土地交换,弄得苏国很是不满。而桓王与郑庄公的交恶,更是让仅剩的几个诸侯国也逐渐疏远天子。然而天子能余威不倒,主要还是靠北虢以及数量众多的畿内大臣联合体,加上与诸侯国之间共同文化基础,外交、联姻、谋略等一系列手段的运用,依然能够给天子提供足够的庇佑。
虢公林父虽然遭到桓王猜忌而逃亡,但北虢依然对王室抱有信心。虢公林父最终命运已经无从知晓,在他之后继位的北虢国君名字失传,只知其简称为虢叔,可能是虢公林父的弟弟。之所以虢叔能够代替虢公林父执掌北虢政治,笔者推测可能是虢公林父逃亡北虞国之后,君位就自动丧失,由虢叔代理。周桓王的朝廷已经变成一个不可理喻的封闭小圈子,对外没有号召力,对内难以整饬朝纲。畿内大臣们各怀野心互相牵制,诸侯们已经不愿意理会这样的朝廷在说什么做什么,而是按照自己的意愿组成联盟来面对天下的局势。在这种情况下,虢叔也只能立足于自己的领地,静静地观察着王室的变化。
日期:2012-11-29 21:54:39
(接上文)
本来宋国通过扣押祭足的方式,迫使其拥立公子突也就是郑厉公为君,算是一招控制郑国的好棋,但这道好棋却在宋人手里玩砸了。原来在祭足被扣押的同时,公子突也被宋人扣押。宋人逼迫公子突答应,如果能当上郑国国君,必须要给宋国好处。公子突虽然地位上不及哥哥太子忽,但在老爸郑庄公的培养下也算是文武兼备,不会盲目听从宋人的支配。公子突在祭足的协助下夺取君位后,很快与宋国翻脸。这样一来,中原又回到宋郑对峙的局面之下。鲁桓公终于打算搀和一脚了,开始四处进行斡旋会盟,力图平息宋郑两国的矛盾。结果宋郑两国坚决不妥协,于是鲁桓公站在郑国一边,又拉上尊王的山东诸侯纪侯,组成联军讨伐宋国。而宋国则拉上了齐卫联盟,外加南燕国进行反制。郑庄公在位末期主导的郑卫齐联盟瓦解,中原诸侯开始了新一轮混战,敌我的界限也越发模糊起来。
接下来发生的一系列历史事件和虢国关系不大,笔者择概要而快进叙述。
郑宋之间又对峙了三年,战争涉及到的国家越来越多。就在这个当口,祭足又赶跑了郑厉公,将太子忽又迎了回来,是为郑昭公。结果鲁桓公又跳到了宋国一边,组成联军反对郑昭公上台,却无功而返。这期间,陈厉公跃、卫宣公晋、齐僖公禄父、周桓王相继病逝。接替他们的分别是陈厉公之弟陈庄公林、卫宣公之子卫惠公朔、齐僖公之子齐襄公诸儿、周桓王之子周庄王佗。
接下来就是宫廷政变的高峰期。首先是卫国,卫宣公两位年长的儿子急子和寿为义而赴死,两位公子的保护者左公子泄、右公子职联合驱逐了卫惠公。随后郑昭公与郑卿高渠弥之间矛盾激化,高渠弥射杀郑昭公,改立郑昭公与郑厉公之弟公子亹(一名眉寿)为君。
新继位的齐襄公开始凸显其霸道残忍的面孔,首先派公子彭生暗杀了自己的妹夫鲁桓公。鲁桓公与文姜之子鲁庄公同继位。随后乘着郑子亹与高渠弥君臣拜会他的时候,将两人杀害。其中高渠弥因为身负弑君之罪,惨遭车裂之刑。祭足因托病没有参加会盟,躲过一劫,于是改立郑子亹之弟郑子仪为君。据守栎邑的郑厉公磨刀霍霍,等待回国的机会。
周桓王死后的的周王室也是乱象丛生,桓王生前已经嫌弃了长子佗,将爱子子仪克托付给了周桓公。周桓公开始密谋策划推翻周庄王。但是阴谋名没有得到畿内大臣们的普遍支持。大臣辛伯在劝说周桓公无效的情况下直接跑到周庄王面前去告状。于是周庄王彻底粉碎了周桓公的阴谋。子仪克投奔南燕而去,周桓公被杀,新继任的周公为周公忌父,与虢公忌父同字。从周桓公叛乱事件来看,这一时期北虢没有干预王室事务,旧有的阴谋被粉碎,新的阴谋还在筹划之中,周王室继续动荡不宁。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