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发财不得不读的一本书:胡雪岩经商的智慧》
第51节作者:
京城说书匠 日期:2014-07-05 17:15:09
我是湖南一匹驴
19世纪的中国,处在一个空前剧烈动荡的时代,这个不仅内忧外患,而且还战争频繁的帝国,正在谱写一场铁与血、信仰与自由之间的殊死较量,且在一幕接着一幕地频繁上演。
这是一个“乱世”的时代,更是一个“出豪杰”的时代。
在这个时代中,1812年 11月 10日晚(清朝嘉庆十七年十月初七),凌晨寅时(三四点钟),在湖南湘阴东乡的左家塅,传来了一声震耳欲聋、直冲云霄的哭声。这一天,已经三十五岁的左观澜的第三个儿子终于呱呱落地了。
孩子出生了,那么就赶紧起名吧!根据左氏家谱排列,这个孩子属于“宗”字辈的,所以他现在只差一个名字,而为他取名字这个艰巨的任务,自然由父亲左观澜代劳。
要知道,相对于其他名人的家庭(比如曾国藩、李鸿章),虽然左家生活也非常的清苦,但他们毕竟是一个书香世家。自《湘阴左氏家谱》记载:自国朝(大清)开始,至“宗”字二十三辈为止,左家已经出了七位举人,还有数十位秀才,在当地也算是小有名气了。而左观澜就是一个秀才,现在正在一边读书科举,一边教书赚钱。
为了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左观澜绞尽脑汁想了好一阵后,最后他默念道:“《诗》中有云:昔日时召伯巡行南国,经行宜阳时,在甘棠树**察民情、处理政务,为不扰百姓而苫草棚居住,召伯因广施惠政,勤政爱民而深受百姓拥戴……”
今日此子哭声震天、浓眉高挑、天庭饱满、双眼炯炯有神,这是一个奇异之人呀,正好与“召伯”之事暗合,希望他未来能够自比召伯,行仁政,惠黎民,也算是对得起我左家列祖列宗了!这样吧,这个孩子就叫“左宗棠”。
左宗棠这个名字,即使过了百年,依旧没有被磨灭,依旧闪耀着自己独特的光辉。
可惜的是,跟其他“伟人”一样,左宗棠幼年的生活,也是极其黑暗和希望渺茫的。
公元 1817年,即嘉庆二十二年,一场百年不遇的大旱灾,立刻席卷了华夏九州。在这场特大的自然灾害面前,黄河断流,田地全干,整个长江以北,数月来天天烈日当头,也不见一丝云彩,那真是:
祝融南来鞭火龙,火旗焰焰烧天红;日轮当午凝不去,万国如在洪炉中。
伴随着这种持续的高温,中国北方的田野禾苗全部枯死,连棵野草也没有剩下,而为了求神祈雨,老百姓天天上供,玩儿命送猪头,也没有半点儿要下雨的迹象。最后,到了秋收时节,看那一望无际的华北平原上,整个就是一片“黄色”的海洋,除了几株不到半米高的干枯玉米外,再也没有任何作物。
在这种背景下,老百姓为了不饿死,把所有的树皮、草根都啃光了,但是天气依旧如此,如果他们继续再待下去,唯有死路一条。于是,大批大批的北方灾民,他们开始渡江南移,希望来南方吃一顿饭,分一杯羹。
与北方相比,中国南方固然水肥草美、物产丰富,但苦于耕地面积稀少,平常只能自给自足,可是这突然出现的数十万、数百万的灾民,一下子给南方增加了十倍、百倍的人口,令号称鱼米之乡的湖南也捉襟见肘。
刚开始的时候,湖南的那些善心之人,他们还无私奉献地供应灾民一二顿饭,但是你架不住一月、两月的时间;一万、两万、数十万的灾民呀。面对这种局面,即使你有黄金美券垫底,万贯家财支撑,也会日费千金,最后所剩无几呀。
这种局面持续了一段时间后,那些湖南的富人们,他们也心有余而力不足了,最后只能选择了关门谢客,任由这些灾民自生自灭了。在当时湖南的大街小巷中,到处挤满了面黄肌瘦、衣衫褴褛、饥肠辘辘的灾民,他们只能靠难得一见的、少得可怜的官府救济,和偶尔几个大户人家的善举度日,而更多的分不到救济的百姓,只能听天由命。
到了最后,在这种遍地“干柴”的局面下,不知道谁大喊了一声,一场波及整个湖南的大规模起义,迅速发展起来。
虽然这场叛乱很快就被镇压了,但是在这次战乱中,左家仅有的“遗田数十亩”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再加上左家人口的不断增多,他们的日子越发艰难了。为了养家糊口,左宗棠的父亲左观澜只能外出身兼数职挣点儿口粮,甚至靠官府救济,才能勉强维持全家的基本生活。
这样的生活质量,我们也就可想而知了。
在这种背景下,左宗棠的家庭遭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在左宗棠三岁的时候,其祖母卒;五岁的时候,其祖父故;十一岁的时候,其长兄左宗棫病故;十五岁的时候,其母亲徐氏殒。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