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隋唐五代史——四百年的壮美与苍凉》
第52节作者:
迅发 日期:2014-07-08 18:34:07
三十八、官逼民反
至此,我想对隋炀帝说,好了,够好了,打住吧!
假如隋炀帝就此打住,热血不再沸腾,真正当一个只知个人享乐的君主的话,也许隋帝国的寿命还要长一些,隋炀帝死后仍不失为一个伟大的君主,谥号自然不会是这个炀字,然而,一心要建功立业的他却根本顾不上自己享乐、丝毫没有止步的迹象。
大业三年他第一次北巡后,到大业四年就下令开凿了永济渠,已经在为平定辽东做着准备了。还在永济渠开挖过程中,一刻也闲不住的他又忙中偷闲,平定了吐谷浑,如今,西方已拓地数千里,而永济渠也已修好,隋炀帝这才将目光再一次转回了东北,决定一举消灭拒不臣服的高句丽。
外族对中国历朝最大的威胁无一例外地都来自于北方,要么来自西北,要么来自东北。西汉,北方匈奴处于鼎盛,经汉武帝打击后,匈奴逐渐消亡,到东汉以后,东胡各族鲜卑、乌桓等族又强盛起来,西晋以后,五胡乱华,中原生灵涂炭,北朝建立的慕容前燕、拓跋魏等都出自东胡系的鲜卑,而前燕入居中原就是从辽东而来的,隋炀帝对这段历史当然非常清楚,因此,在他瓦解了西北威胁之后,自然会对来自东北的威胁不会坐视不顾。
另外,从战略上来讲,隋炀帝征讨高句丽自有其自身的合理性。
在当时的东北亚地区,最强盛的国家就是高句丽,它的领土跨有今鸭绿江两岸,西至辽河,包括今朝鲜半岛北部和辽东半岛。在高句丽的北面是靺鞨,再北是室韦;西边则是契丹、奚等东胡部落;朝鲜半岛东南是新罗、南面是百济和依附于倭国的任那国。在中国南北朝对峙时期,朝鲜半岛也是三国鼎立,因地缘政治的因素,高句丽多向北朝进贡,而百济、新罗、倭国则向南朝朝贡。在此期间,高句丽曾联合新罗、百济联合倭国,在朝鲜半岛上进行了长期的战争,公元562年,新罗吞并任那国,高句丽的势力也伸向半岛南部,与此同时,高句丽安抚、拉拢靺鞨、契丹等,甚至企图联络东突厥,以期在东北亚地区谋求霸权。到隋文帝开皇十八年,高句丽王高元竟然率领靺鞨之众进攻业已投降隋朝的契丹别部,令隋文帝大怒,并派遣汉王杨谅出兵征讨,但由于杨谅无能,致使隋军不战先败,损失惨重。如今,高句丽虎视东北,还想瓦解东突厥与隋朝的臣属关系,一旦中原有变,其既有可能会像当年前燕慕容儁那样挥师入关,因此,在隋文帝末年,消灭高句丽就已经成为隋帝国高层的共识,到隋炀帝即位后,打击高句丽、消除其在东北对隋朝的潜在威胁,就提上了议事日程。
日期:2014-07-08 18:34:57
大业七年(公元611年)二月三日,身在江都的隋炀帝登上钓鱼台,面临扬子津(今江苏省扬州市长江北岸渡口),设宴款待群臣。十九日,他从江都出发,沿京杭大运河一路北上涿郡(今北京市)。一路上,隋炀帝命令尚书选部、门下、内史、御史四部门在船上联合办公,决定全国各地地方官员的任命,参与侯选的士人高达三千多人,有的徒步跟随船队三千多里也没有被任命个一官半职,天寒地冻,因饥饿、寒冷而死的有十分之一二。二月二十六日,隋炀帝正式下诏讨伐高句丽。他在诏书中称:“武有七德,先之以安民;政有六本,兴之以教义。高丽高元,亏失籓礼,将欲问罪辽左,恢宣胜略。虽怀伐国,仍事省方。今往涿郡,巡抚民俗。其河北诸郡及山西、山东年九十已上者,版授太守,八十者授县令。”
为此,隋炀帝进行了精心的准备,可以说整个大业七年隋帝国上下都在为即将到来的讨伐高句丽一仗做着准备:一是修造战舰,组织庞大的舰队。隋炀帝命令元弘嗣前往东莱海口造船三百艘,期限紧迫,在官员的严厉督促下,民工们昼夜站在水中,片刻都无法休息,腰部以下都长满了蛆虫,因劳累而死的就有十分之三四。二是购置战马。隋炀帝命令向富人们加收税赋,用来购买战马,一匹马竟然炒到十万钱。三是全面检查武器装备。务必要让武器新颖、精良,一旦发现质量不合格,将立即把督造官斩首。四是运送粮食等辎重。大业七年五月,隋炀帝下诏命令黄河以南、淮河以南、长江以南修造五万辆辎重车,用来装运铠甲、营帐、衣服等物品,命士兵们拉车,又征调黄河南北的农夫协助。七月,隋炀帝又征发长江、淮河以南的民夫以及私人船只,将黎阳和洛口国营粮仓内的粮食运往涿郡。一千多里之内船只首尾相连,满载着粮食、铠甲、武器以及攻城器具,途中人数始终保持数十万之众,日夜不断,大路为之阻塞,农夫们在途中一个接一个地倒毙,尸体腐烂发出恶臭。五是征召全国军队。隋炀帝下诏不论远近,整个隋帝国的军队全部集中到涿郡;又征调江淮以南的水手一万人、弩手三万人、岭南的短矛突击手三万人,于是,各地军队从四面八方火速北上,赶往涿郡。
整个中国陷于一片混乱之中。
雪上加霜的是:黄河又决口了,太行山以东以及黄河以南地区有三十多个郡被洪水淹没,百姓全被淹死;十月三日,黄河砥柱山崩塌,黄河河水被阻挡,倒流了数十里。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