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玄龄:从一介书生到大国宰相》
第27节

作者: 扁舟湖上行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4-06-30 11:13:05
  房玄龄一看主帅一副拿不开主意没有主心骨的样子,也着急上火,脱口劝谏道:“裴将军言之有理,所谓兵贵胜,不贵久,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啊!汉王徘徊不前,延误战机,这样就会给敌军调兵遣将的时间,对我军进军不利。我们前面打的胜仗便会功亏一篑啊!”
  其实,在战场上,没有胆量就谈不上杰出的统帅,尤其这场仗,杨谅打得很没有把握,一个没有主心骨的军事统帅硬被士兵推到了利益争夺的风口浪尖上。站在生死决择的岔路口,他不知道是该进还是退,前进一步,杀进长安,摘下二哥的头颅,他一时间下不了这样的狠心,退吧,又有一万个不甘心。杨谅正拿不定主意,心烦意乱。
  他一看一个陌生的小军官都敢顶撞他,一腔邪火便扫射到房玄龄身上,他冲他吼道:“什么人,胆敢跟本王说话?这时轮得上你说话吗?哪儿凉快哪边玩去?”发作完毕,杨谅,随即安排各路将领安营扎寨,再听命令。

  其实,房玄龄的建议很简单,战场上时间就是生命,贻误战机,很可能就会全军覆没。把握住战机便攥住了战争的主动权。但部队里各种高级将领、谋士云集,真的轮不到房玄龄这样的小小传令官,来出谋划策。
  古来征战讲究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作为集团行动的最高军事统帅,和负责指挥的将冷,得有智慧、有能力、有随机应变当机立断的能力,作战要有计划,战术应用要机动灵活。还要有纳谏的宽阔胸怀。
  明摆着,杨谅是前敌总指挥,他却与这些都不沾边。
  杨谅,智慧不足赢弱有余,遇事犹豫不决,将领和谋士献计献策时难做决断。及时统兵数量优于敌方,摊上这样徘徊不定的领导,真正临战,即使他骁勇善战,整支部队也会处于劣势。
  日期:2014-07-04 08:03:58
  金鼓动,惊四方。烟尘急,长天烽火被刮到京城。很快,残酷的后果便摆在眼前。朝中已得到杨谅兵变的消息。杨广也是在战争中被历练出的优秀军事统帅,能去征高丽,打突厥的军队统帅,没有人是怂包。

  杨广派遣杨素率一支精锐部队。火速开拔到蒲州,和裴文安的先锋部队交火,发生血拼。冲出蒲州的包围圈儿,率精兵直逼山西太原 。杨谅派出的部队再一次被杨素打败,杨素是身经百战的战场老将,带兵破敌自有绝招。此次率兵反叛,大隋的精锐们自然是士气昂扬。
  眼看着杨素的大军势如破竹跨自己的部队,杨谅这才慌了手脚,率部排兵布阵死守蒿泽,(今山西汾阳县北),此处地势低洼,本就是一片湖泊。偏巧临时黄昏时,天降大雨。凛冽寒风里,数十万将士冒雨宿营在一片沼泽泥泞中,人翻马叫,乱作一团,情形可想而知。杨谅打算率军撤退。
  这时谋士王頍适时献言道:“汉王,杨素虽是战场老将,可他这一路杀来,已是兵困马乏,汉王可以亲率我们的精兵,称着天黑迎战破敌,以振我军士气。”
  杨谅烦躁地说:“天气情况恶劣,此处不宜久留,也不适合大军作战,依本王看我们还是退守清源为好。”
  王頍再三叩拜请求:“万万不可,退不得啊,说实话我们都没有照着杨素大军的面,便闻风不战而逃,这分明是长别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啊。这一逃,军心大乱,我们就再也回不来了。”
  日期:2014-07-08 09:55:26
  裴文安握剑的手一点点收紧,房玄龄站在旁边,也不禁替王頍捏一把冷汗,刚才自己被杨谅呛了一阵,房玄龄断定杨谅百分百不听这谋士的劝谏。果真,杨谅大发雷霆,吼着:“这是逃跑吗?这叫撤退,一小小谋士屡屡阻断本王的决意,你一介书生没带过兵,没上过战场,知道仗怎么打?你莫非是想让我的千军万马都葬身这泥泞沼泽吗?再在这里信口雌黄,拖出去斩了?”

  “汉王?”王頍还要说什么。被裴文安一把拽住。这是他舍生忘死追随的大王,他可知就他这一狂妄,埋葬了宏图万丈。铁马踏梦,梦断他乡。裴文安无言仰天长叹。
  是夜,杨谅的大军全线退守清源。
  杨素的大军乘势连夜追击,杨谅迫不得已在万分慌乱中,与杨素率领的官兵大战。千军乱沙场,乱马尘飞扬。杨素的部队越战越勇,只见凌落的刀剑如雨劈向杨谅的士兵。古人曰:三军不可夺其气,将军可夺心。此时,战场主帅的心已经临近崩溃的边缘。
  步步后退的杨谅的部队早已被主帅的临阵败逃,动摇了军心。一支部队,没有好的统帅,再好的士兵也无力回天。军心一乱,残存亦末路,兵败如山倒。战场上,没有的抵抗的领导也便没有了抵抗的士兵。这是血的真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