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隋唐五代史——四百年的壮美与苍凉》
第55节

作者: 迅发
收藏本书TXT下载
  到大业八年(公元612年),隋炀帝征调的全国军队都已经齐聚涿郡了。隋炀帝召见合水令庾质,问道:“高丽之人连我们的一个郡都不到,朕如今出动如此庞大的军队前去讨伐,你看能否胜利?”庾质回答:“一定能攻克。然而,臣私下却认为,陛下不宜亲自出征。”隋炀帝脸色沉了下来,问道:“朕统领大军来到此地,哪有还没碰见敌人自己就先退去的道理?”庾质回答:“如果一战不胜的话,势必会有损陛下的声望。如果陛下停留在这里,命令猛将锐卒,倍道兼行,出其不意,一定能够攻克。兵贵神速,如果行动迟缓,就不可能成功。”隋炀帝听后,很不高兴,说道:“你既然怕吃苦,不愿前去,自然可以留在这里。”右尚方署监事耿询上书苦苦劝谏,隋炀帝大怒,命令左右将其推出斩首,幸赖何稠营救,才免去一死。给事中许善心也因劝谏而被免官。兵部尚书段文振被任命为左候卫大将军,率军负责进攻南苏(今辽宁省抚顺市东)。途中病危,临终前,段文振给隋炀帝写信献计称:“我见辽东小丑(指高丽王高元),没有受过惩处,致使令我出动大军,陛下亲自出征。然而,夷狄之人诡计多端,要严加防备,如果他们只是口头上请降,希望陛下不要轻易接受。如今,已经到了汛期,行动要迅速起来。我只求陛下严令各军火速行军,昼夜兼行,水陆并进,出敌不意,则自然可以攻下平壤这座孤城。一旦端掉平壤,其余各城也会投降。如果不迅速解决战斗,一旦拖到秋天,遇上霖雨,道路艰险,兵粮断绝,前有强敌,后有靺鞨,就危险了。现在迟疑不决,不是上策啊。”段文振不久就死在了军中。

  大业八年一月二日,隋炀帝下令左翼十二军分别进攻镂方(朝鲜平安南道东南部的阳德郡)、长岑(今朝鲜黄海南道长渊郡北)、海溟(今朝鲜黄海南道海州市一带)、盖马(确址不详,似在吉林省境内)、建安(今辽宁省岫岩县一带)、南苏(今辽宁省抚顺市东)、辽东(今辽宁省辽阳市)、玄菟(今辽宁省铁岭市)、扶余(今辽宁省昌图县)、朝鲜(今朝鲜平壤市南)、沃沮(约在今吉林省临江县和长白县一带)、乐浪(今朝鲜平壤市)等;右翼十二军分别进攻粘蝉(今朝鲜平安南道南浦西北)、含资(今朝鲜黄海北道瑞兴郡)、浑弥(今朝鲜平安南道安州区东南)、临屯(在今韩国江原道)、候城(今辽宁省沈阳市附近)、提奚(今朝鲜黄海北道平山郡西南)、蹋顿(确址不详)、肃慎(今吉林省)、碣石(即遂城,今朝鲜平壤西)、东暆(今韩国首尔西南)、带方(今朝鲜黄海北道凤山郡石城里的古唐城)、襄平(今辽宁省辽阳市)等,各军依次出发,在平壤汇合,共计兵力1133800人,号称200万,而随军的农夫又超过士兵人数的一倍。他在出征诏书上还要求隋军要做到秋毫无犯,树立正义之师的良好形象,并着眼于安抚,而不是杀戮。

  隋军各军主将大致为:
  左翼第一军主将似为右屯卫大将军麦铁杖(《隋书·麦铁杖传》:“寻除右屯卫大将军……及辽东之役,请为前锋”)、第二军左武卫将军樊子盖(《隋书·樊子盖传》:“征摄左武卫将军,出长岑道,因宿卫未行”,这句话可以理解为:樊子盖仍然是第二军的主将,但因战场情况发生了变化,第二军为了保卫皇帝而没有投入前线)、第三军为右翊卫大将军来护儿(《隋书·来护儿传》:“转右翊卫大将军。辽东之役,护儿率楼船,指沧海,入自浿水……”)、第四军左屯卫大将军吐万绪(《隋书·吐万绪传》:“辽东之役,请为先锋,帝嘉之,拜左屯卫大将军,率马步数万指盖马道……”)、第五军不详、第六军左候卫大将军段文振(《隋书·段文振传》:“及辽东之役,授左候卫大将军,出南苏道。”)、第七军左骁卫大将军荆元恒(据《资治通鉴》)、第八军右屯卫将军辛世雄(据《资治通鉴》)、第九军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隋书·宇文述传》:“及征高丽,述为扶余道军将。”)、第十军金紫光禄大夫周法尚(《隋书·宇文述传》:“辽东之役,以舟师指朝鲜道……”但由于该句之后紧跟一句“会杨玄感反……”,可能令人误认为是第二征辽东的事,但据《资治通鉴》周法尚的确参加了第一次战役)、第十一军右翊卫将军、正议大夫薛世雄(《隋书·薛世雄传》:“辽东之役,以世雄为沃沮道军将,与宇文述同败绩于平壤。”)、第十二军右翊卫大将军、光禄大夫于仲文(《隋书·于仲文传》:“辽东之役,仲文率军指乐浪道。”)

  右翼军队的编制很多都已无法考证。有明确记载的只有:
  第一军可能是检校左武卫将军崔弘升(《资治通鉴》称:“检校左武卫将军崔弘升出遂城道。”遂城在平壤西,与黏蝉的方位很接近,可能所指为同一地点。)第三军右武卫大将军李景(《隋书·李景传》:“八年,出浑弥道。九年,复出辽东。及旋师,以景为殿。高丽追兵大至,景击走之。赉物三千段,进爵滑国公。”第七军左骁卫大将军史祥(《隋书·史祥传》:“及辽东之役,出蹋顿道,不利而还。”)第八军太仆卿杨义臣(《隋书·杨义臣传》:“以军将指肃慎道。至鸭绿水,与乙支文德战,每为先锋,一日七捷。后与诸军俱败,竟坐免”第九军右武候将军赵才(《隋书·赵才传》:“赵才,字孝才……及辽东之役,再出碣石道,还授左候卫将军”。《读史方舆纪要》:“杜佑曰:秦长城所起之碣石,在汉乐浪郡遂城县地。今犹有长城遗址,东截辽水入高丽。隋大业八年,伐高丽,分遣赵孝才出碣石道。是也”)第十军主将不详,仅仅知道本军受降使者为陆知命(《北史·陆知命传》称:“辽东之役,为东暆道受降使者,卒于师。”)第十二军右御卫将军张瑾(《资治通鉴》:“右御卫将军张瑾出襄平道”)。至于二、四、五、六、十一这五支部队的主将则无考,但另有:检校右御卫虎贲郎将卫玄(字文升)出增城道(在今朝鲜平安南道),与左翼第一军进攻的镂方(朝鲜平安南道东南部的阳德郡),位置非常接近,有可能是在麦铁杖死后,由其接替成为左翼第一军的主将;据《隋书·王仁恭传》:“辽东之役,以仁恭为军将。”及《北史·元寿传》:“七年,兼左翊卫将军。从征辽东,在道卒。”记载,可知,信都太守王仁恭、左翊卫将军元寿亦为其中一军的主将,当在无考的五支军队之内。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