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者的回忆录》
第5节

作者: 风御轩
收藏本书TXT下载

  在研究所工作的时候,我总是在琢磨这这本书,不知怎么的,我对这本书很感兴趣,书上记载的都是一些古人讲究的墓葬和风水之术,最主要的是,此书所记载的东西和其他书都不一样。再者就是写这本书的人也引起了我的兴趣。写这本书的人叫袁天罡,袁天罡是唐朝时期最著名的的相术大师,在中国历史上也是赫赫有名的,此人不仅精通相术,就连风水墓葬之术那也是深有造诣,深受后人敬重。

  我查阅了研究所的所有资料,也没有发现我手中这本书在历史上的记录,毫无疑问,这本书要么就是旁人所写,要么就是他本人写的,只不过这本书不出名入不了世面,不为人所知罢了。在中国古代的封建王朝中,古人最重视风水墓葬。风水墓地选对了,便可荫及子孙后代,如若相反,那可是有大灾难的。古人认为,人若死后,便会去另一个世界生活,生前的所有的东西必须带走。慢慢的便兴起了厚葬之风,所谓厚葬,便是把这个死了的人,生前所用的东西统统和他一起葬在陵墓当中,让他在另外一个世界继续享用生前所用过的东西。

  然而,在古代,这种厚葬之风非常兴盛。对于那些贫苦百姓来说,也没什么东西可葬,他们也是享用不起这种规格的葬礼,家里有人去世了,给过世的人穿上新衣或寿衣,买一副棺材,抬到山上埋葬好就行了。有的人家还买不起棺材,弄个席子一卷,直接抬到山上埋葬了。也没啥陪葬的东西。
  但对于那些家境殷实的,和那些达官显贵来说,那可就大不一样了。那些下葬的棺木都是上好的木材,下葬的人那都是穿金戴银的,光那些陪葬品,那可是多的不得了。而就在这个时候,越是有地位的人,葬礼就越发的风光,也就意味着陪葬品也越多。有一些人便注意到了这一点,很快便兴起了一种行业,叫做盗墓。
  日期:2013-04-12 21:12:51.0
  第四章 决定
  这些人认为活人的钱财不好赚,这死人的钱财却是好赚的。很快,这些人便想方设法破坏别人的墓地,去搜集大量的财宝。
  干盗墓这种行业能发横财,要是能干上一大票,那可是一夜暴富。历史上最出名的一桩盗墓大案,就是发生在三国的时侯。
  三国时期朝政非常腐败,中央政府对全国各地基本上都失去了控制。后来就导致了各个地方的军阀拥兵自立,割据一方,天下一片混乱。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乱世出英雄,这话非常灵验。在那个混乱的年代,便有人想出人头地,干一番大事业,去征战天下,名垂千古。曹操便是这其中的佼佼者。
  在那个时候,要想打天下,就得有兵,这当兵的也是要发军饷的,这军饷从何而来,让曹操非常头痛。这个时候,手下的人便跟他说,历代王陵,随葬之物非常丰厚,如若掘得一二,何愁不能成事。曹操听了非常高兴,便拉上了军队去盗掘王陵。
  最后他们把目标选在了芒砀山上的一处王墓。这个地方是埋葬汉梁孝王刘武和李王后的陵墓。此陵构建规模宏大,陪葬之物那可是非常的多。

  史料详细记载了曹操的盗墓行为,在陵墓打开后,他亲临现场,指挥取宝。据史书《水经注疏》记载:“操发兵入砀,发梁孝王冢,破棺,收金室数万斤。”后来听说,曹操仅凭这一次盗掘所得的财宝,就养活了手下全军将士三年,可见盗得财宝之巨。
  这次盗墓所取得的成就让曹操尝到了甜头。竟然又连续盗掘了几座大墓。为保证盗墓的成功和收成,曹操独出心裁,便在军中设立了“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等职务,这就是古代最初的盗墓组织。
  这个组织有几十个人专门负责,曹操的军队打到哪就盗到哪,哪座陪葬多盗哪座。就这样曹操有了经济来源,便有了争霸天下的资本,为以后的三足鼎立创造了条件。不过,这也是曹操在历史上最不光彩的地方。
  人都是有欲望的,利益的驱动往往让人无法自拔,迷恋其中。盗墓所带了的利益是非常巨大的,不过也是冒着很大的风险,古人也是担心墓地被盗,便在墓中装下了机关暗器之类的东西,再说,在没有进去之前,谁都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
  有能耐的人去了也许可以满载而归,一夜暴富。没有能耐的人去了,可能就要永远的留在了那里。和那些埋葬在墓中的古人,永远的沉睡在地下。实际上,我也是没有料到以后也走上了这条路。我总是对自己说,我们所做的一些事情总是无奈的,并不是出于自己的本意。
  一九七九年,邓同志在中央主持了走改革开放的道路。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下,全国各地都在加紧步伐鼓足干劲,加快建设四化。到了一九八二年,全国各地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的亲密战友金革命同志已经下海经商了,经过几年的打拼,日子却也过的很是滋润。他还打来电话,让我跟他一起干,不过我却对经商不感兴趣。不过我还是提醒他,下海经商,那可得多留个神,这种事情风险又大,可不能随便。他在电话里说好,一定牢记领袖的教诲,不过我还是有些替他担心。后来事实证明我的担心是对的。
  我现在没有在那个考古研究所工作了,已经自立门户了,在湖墅南路那边开了一家叫“兰德轩”的小古玩店。这条街道比较清静,环境又好,是个不错的地方。
  自从改革开放以后,这古玩的买卖便逐渐红火了起来,是个不错的行当。以前在考古所工作的时候,跟在老师傅后面学了不少东西,再加上自己平日里的查阅资料,眼光也变得精准得很,脑子里还是有点东西的。
  做我们古玩这一行的人,若是脑子不精明,眼光又不老辣,那可是一点用也没有的,就等着关门吧。再说,在我们这个行当中都是流传着一句话,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
  这个年头,真真假假的东西多得很,要是有些真本事,那可就大不一样了。古玩店的生意也是蛮不错的,要是碰上了个大主顾,手上又有好东西,那这单买卖可是要稳赚不少。

  不过这种大主顾,也不是经常有的,小主顾却是很多,却也基本上也能保证一些零零散散小帐盈利。古玩店也不大,也就二十来平米,要是多来了几个人,加上店里的物柜,那也是显得有些拥堵。所以老板,掌柜,伙计全是我一人担当。
  金革命来的时候,我正在算账,前几日的主顾有些多,我一个人就显得有些忙了,不过账目还的要仔细核对一下。
  我俩有好几年没见面了,他现在看起来有些瘦了。也是,这几年大家都很忙。也没那个闲工夫,平日里书信和电话都不断,倒也是经常联系。不过这次,却是没有跟我说,就一下子来了,估计有什么大事儿。
  古玩店附近有家叫“辣子狗”的小馆子,那儿卖的狗肉那可是特别的香。我是那儿的老主顾了,老板也很热情,进去找了个桌子,点了个狗肉火锅,俩人就吃上了。喝的酒是金革命从东北老家带过来的二锅头,这种酒喝一口下去,心口就像有一团火在烧一样,够劲。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