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4-07-10 22:55:06
第二十七章 母亲的家变
母亲娘家原本是大户人家,世代书香,妈十二岁时侯还是大小姐。她的爷爷兄弟四人和各自的子孙乃至重孙,男女老幼共六十余口,加上长工和女佣整整九十九人,全都在一个大家庭里生活。近八百亩田地,在县上和信阳专区还有门面生意。三七年卢沟桥事变,人心惶惶,土匪横行,胆小的害怕想逃跑,大胆的人说没事儿,意见总是不统一,等等原因,也是矛盾重重,不得已才分了家。分家那年,妈十(虚)岁。
老爷当时分得田地六十亩,佣人四个,刚分家的头两三年日子也过的红红火火。姥爷中等的身材,白净的面庞,经常喜欢带礼帽穿长衫,在信阳专区为官。另开有商店。就在他们分家的第三个年头儿上,老爷做了一大笔生意,在运输的途中被土匪给抢劫了,并死伤几个押运伙计。姥爷不得不变卖所有的田地和房屋及店铺,来堵这个窟窿。一夜之间所有财产顷刻间化为乌有。姥姥家一下子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他们辞退了仆人,自己去给别人当佃户。老爷和姥姥都挺有志气,一概不走富亲戚,偶尔有些亲友实在看不下去了,派人送来些施舍,他们还坚决不要。
妈当时姊妹六个,她上有一个大她四岁的哥哥,下有四个弟弟,就在老爷变卖家产的次年妈又有了一个小妹妹。这么多人吃饭穿衣,只有姥姥和妈两个人下地干活。老爷在外工作,那些薪水勉强顾上几个舅舅读书。大舅在外地表面上在读书,暗地里在偷偷地闹革命,连放假都很少回来。时间一长,姥姥似乎有所感觉,总是担心闹出什么事来。她为了使儿子能够珍惜家庭和生命,就在这年的六月六日给他去了个媳妇。哪知道新郎新婚的第三天,和新娘子去岳家回门回来的当即就又走了人。舅妈哭的一塌糊涂,姥姥掂着小脚亲自追了二里地,大舅才勉强回来,但也只是哄了哄舅妈,并没有在家多留一宿。
姥姥再苦再累也不敢使唤这个媳妇,一个大家小姐嫁过来就够委屈人家了,并且第三天就守空房。一守就是五年不见人哪!连封信都没有!舅妈抱着儿子喜贵常常的对我妈哭诉:你哥个没良心的,不是死了就是不要我了,即不要我娶我来干啥?害的我年轻轻的没丈夫,害的孩子落地就没爹......姥姥也很理解和可怜这个媳妇,长对我妈说:你嫂儿,一个大家小姐不嫌咱穷,主人不当来当奴隶,多难得呀!你哥吧,也不知是死是活,给人家弄个不上不下,你嫂儿心里苦呀!咱得处处让着她点儿,哄着她点儿,吃的穿的都先紧着她。那活,她想干就干,不想干,可别叫她......不管你嫂子背着我说我啥,你都这个耳朵听你哪个耳朵冒,哪怕是她骂我,你也全当着没听见。可别跟我说,你要是跟我说了,我不吭声我气的慌,我要是吭声了,咱三个人都生气。你嫂儿会不怨你?俊哪,你记着;娘是麸子嫂是面,麸子没有面长远。妈不能陪你一辈子,等我将来死了,你娘家认还得认呢,你要是跟嫂子不痛快,你来了,她要是黑着个脸你好看不?做的饭你能吃下去不?
母亲本就很贤惠,再加上姥姥英明的教导,她和她嫂子好的比亲姐妹还亲呢。
舅妈王翠英,无论是人还是心灵,都象她的名字一样漂亮。比妈大五岁的她,在娘家当姑娘时候只会做些针线活,从没下过地。可如今,她平常回娘家住,收割季节却回来帮忙。不过,一切都是现学。累了就歇歇,有时候躺在麦铺子或稻铺子上睡一觉起来再割。也许正是应为这些,才赢得了她一生的幸福。大舅结婚前后,曾被几个同学和战友苦苦追求,大舅不可能没有动摇过,但最终他还是选择和没有读过一天书的她过一辈子。
日期:2014-07-10 22:55:40
大舅结婚那年,我妈说起来十三了,那年四月半才整十二岁。以前不要说干农活了,连见都极少。那现在犁田耙地摇耧撒种,包括挑水,都是她的。别的活,象锄地拔草割链,包括扬麦打场,姥姥都帮忙,大家一起干,可那些男人活却非妈莫属。幸好老爷让妈早早放了脚,不然这日子更没法过。老爷偶尔回来帮帮忙,那动作还没俺妈利索。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