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最具有争议的皇帝——汉和帝刘肇》
第55节

作者: 阳光明媚BO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4-07-11 12:40:38
  7邓绥的烦恼(1)
  国家恢复安宁,邓绥度过了自己的政治危机,于是有一些人开始对邓绥歌功颂德了。
  元初五年(118),平望侯刘毅上书,希望安帝下诏命令史官著《长乐宫注》《圣德颂》来记录邓绥的功绩。刘毅认为邓绥“兴灭国,继绝世,录功臣,复宗室”,值得这样褒奖。安帝下诏同意,但我觉得这是邓绥的自我表彰。
  不过,尽管声望非常高涨,但是大臣们还是觉得——邓绥你还是把权利交给刘祜吧。
  邓绥可是一位政治家,权力就是她的生命,她可不想把权利交出去,那会比死更难受的。
  邓绥刚刚执政不久,永初元年(107),郎中杜根和其他几个郎中上奏,他认为安帝刘祜已经长大了,应当亲政。
  让邓绥交出政权就是要她的命,这杜根是什么人,敢于碰邓绥的痛处呢?

  杜根字伯坚,颍川郡定陵县人,父亲杜安,字伯夷(这个字比较牛),杜安十三岁就进入太学,就跟我们说十三岁读大学一样,很快就被称为神童。后来出任蜀郡太守,很有名声。杜根天性方正,性格很直,而且是个急性子。
  这次杜根看到邓绥不把权利交给刘祜,十分不高兴,便上书要求邓绥交出权利。
  邓绥一看小小的郎中竟然触到她的痛处,大怒,我还对付不了你了。于是邓绥立刻下令逮捕杜根,用袋子装着,就要把他们打死在大殿上,以此震住那些反对她的人。
  但是行刑的人认为杜根很有名气,便告诉打板子的人别打死他,打轻一点。所以杜根并没有被打死,被拖出了城外。杜根慢慢清醒过来。邓绥派人检查杜根有没有死,杜根假死,检查的人看了整整三天,三天过后,杜根眼睛里都生了蛆,检查的人才回报邓绥,杜根这小子死了。
  杜根没办法, 只好跑到宜城山(那里盛产美酒)中一家酒店打杂,我想他也是要养伤。
  杜根当殿打死这件事把那些朝臣吓着了,所以再也没有人公开的反对邓绥了。

  虽然没有人再对邓家专权提出意见,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服邓家。但是跟邓家人作对似乎并不是什么好事,杜根被“打死”,虞诩被关照到了朝歌,到了元初四年(117),袁安的儿子司空袁敞也出了大事。
  说起袁敞,就不得不说他的父亲袁安,袁安这人耿直忠心,对于外戚专权十分不满,好几次都让窦家人心里怀恨不已。到了袁敞这里,袁敞也对外戚邓家不满。但是袁敞是袁安之子,又是司空,在朝廷里的名声很高,邓家尽管有力但是扳不倒袁敞。
  不过,一封书信却让袁敞遭遇飞来横祸。
  张俊是蜀郡人,很有才能,与兄张宠同为尚书郎,年轻气盛,他的同事朱济、丁盛两人行为不端,张俊眼里容不得沙子,便想要举奏他们。
  二人听说后十分害怕,便通过尚书郎陈重、雷义去请求张俊绕过他们。张俊不听。二人便一同私下贿赂侍史,让御史前去寻找张俊的短处。御史很快发现了他写给袁敞子袁俊的私人书信。
  御史如获至宝,便封装好上交朝廷。不久,袁敞就被免职,袁敞知道自己素来被邓家记恨,于是他选择自杀而死,四月初五,袁敞去世。
  而主人公张俊也被下狱,看起来也是一天不如一天,据路边社消息,张俊的处斩命令也要下来了。张俊的仇人也是弹冠相庆,就等着张俊人头落地。
  袁敞自杀的消息传到牢里,年轻气盛的张俊也知道自己的死期将近,但是他十分不满,他在狱中写下书信,托狱吏呈上奏疏申辩。
  几天之后,张俊盼星星盼月亮的等待,却得到了自己被判决死刑,而且是立即执行的消息。张俊生死的一天开始了。
  廷尉毫不客气的将他从牢里拖了出来,然后带着他走出谷门(洛阳北面的中门),即将行刑之时,张俊心想自己就要和这个花花世界说byebye了。
  住手。
  张俊定睛一看,原来,邓太后的使者来了,来人生怕跑得慢还特意骑了马,这可真是历史上的刀下留人啊。
  张俊得到免死的诏书之后,还来不及安抚自己的情绪,便立刻上书谢恩:“臣辜负恩义,自己陷入重刑之中,情意断绝,没有再指望什么。廷尉审讯遣送,刑刀在前,棺絮在后,臣魂飞魄散,面如枯槁。陛下圣明恩德,因臣曾任尚书郎,记得形状相貌,伤害他们的眼睛,留心不正直的心思,特地加以特殊的爱护。丧车又返还,白骨又长出了肉,劈开棺椁,又出来看见了太阳。天地父母能生臣张俊,但不能使臣张俊本该死却又复生。陛下功德超过天地,恩情重于父母,的确不是臣粉身碎骨以及臣的宗族全部消亡所能报答陛下万分之一功德的。臣张俊是囚徒,不能上书;经受弃死就生,惊喜欢悦,因此冒昧的拜上奏章。”

  死后复生的张俊真情流露,当时的人们也都对他的文章颇为哀伤。
  但是,如何对司空袁敞之死给袁敞的家人做出交代,邓绥颇费脑筋,最后做出了决议:朝廷减轻袁敞的罪而且伤痛他的去世,用三公礼仪埋葬他,恢复他的官职。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