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花八门的状元——盘点历史上那些幸运的状元》
第13节作者:
东坡竹林 文才:★★★★
人品:★★★★
官运:★(从六品)
日期:2015-04-17 21:30:21
张懋修:我老爸太牛了
上一篇中的张嗣修,是张居正家的老二,到了下一科,老张家的老大和老三也都来了,同时还有次辅张四维家的儿子张泰征,也在这一科考试。好家伙,跟当朝首辅、次辅家的三个孩子同场竞技,你觉得还有活路吗?所以,还没等开考呢,就有不少考生退出了。
张四维可能还有点抹不开面子,跑去跟皇上说:“我家的狗儿子(不好意思,是犬子)也要考试,我看我就不当考官了,免得让人说闲话。”
皇上问:“那张首辅避嫌了吗?”
张四维想了一会儿,说:“好像没有。”
皇上说:“你傻啊!人家俩儿子都没避嫌,你避的哪门子嫌?你这不是成心在恶心人家吗?”
张四维一听,好险,差点酿成了大错!
当然,为了平衡一下,皇上说:“主考官你们俩就别当了,让老申当吧。”
这个老申,就是申时行,也是张居正提拔起来的,比张四维还会来事儿。
有了这样的配置,可想而知这三位公子得牛成什么样儿,不把一甲全包了就很给天下考生面子了。
成绩出来后,老张家的老三张懋修高中状元,老大张敬修名列二甲13名,张四维家的“狗儿子”张泰征,也得了二甲第4名的高顺位。老张、大张、小张们各取所需,合家欢乐,国泰民安。
连皇上知道后也很高兴,有人跟他质疑考试的公正性,他还劝人家:“张老师功劳那么大,给他儿子一个状元又有什么大不了的?”
不过这种没什么技术含量的内幕,是骗不过人民群众的眼睛的,成绩刚出来,京城就流传起了一首打油诗:“状元榜眼俱姓张,未必文星照楚邦。若是相公坚不去,六郎还作探花郎。”其中,状元自然是指张懋修,榜眼则是指上一科的张嗣修,而六郎,则是张居正家的老六张静修,那时候还是个孩子,等长大了,老爸还没退休,考个探花都是低的,兄弟三人包揽一甲,也算是一大奇闻了。
有意思的是,在本科一甲中,还真是跟“兄弟”很有缘分,状元张懋修刚才已经说了,大哥考了个二甲13名;榜眼萧良有也有个弟弟,叫萧良誉,考了个二甲56名;探花王庭撰同样有个弟弟,叫王庭谕,考了三甲135名。一甲三人都有兄弟是同科进士,在整个科举史上也堪称绝无仅有。
另外,后来名震天下的东林党领袖顾宪成也在这科,排在二甲第2名。
【张状元花絮】
张懋修拿这个状元虽然是靠老爸的关系,但小张同学的学习成绩还是非常不错的,史书上说他“积学好古,清约寒素”,从小就热爱学习,当了十几年三好学生,是官二代里面的一个异类。
不过,因为老爸而得来的东西,也迟早会因老爸而失去。小张中状元刚刚两年,老张就去世了,朝廷上下从此开始了对老张的反攻倒算。覆巢之下,安有完卵,老张家的孩子自然也都跟着倒霉,老大张敬修受不了打击,上吊自杀了,老三张状元也想跟着自杀,可能是技术不过关,几次都未遂。
后来,新任首辅申时行出来说了几句公道话,张状元这才逃过了一劫,被贬去江西放羊去了。
到了江西后,张状元闲着没事,就开始整理老爸的文集,一直整理出46大卷,成为后人研究张居正最重要的资料。
整整40年后,张居正的冤案被平反,张状元这才回到了老家,但此时的世界,早已不是他们家的了。
文才:★★★
人品:★★★
官运:★(从六品)
日期:2015-04-18 09:48:46
杨守勤:多谢皇上的馊主意
当年,大宋朝第一次殿试的两个考生势均力敌,让赵匡胤很难取舍,最后老赵一拍大腿,干脆你们俩摔个跤吧,谁赢了谁当状元!
六百多年后,又出现了两个难分高下的考生,让考官们左右为难,那么,这时候的皇帝万历同志又出了个什么馊主意呢?
这两个难分高下的考生,一个叫杨守勤,浙江慈溪人,另一个叫孙承宗,河北高阳人(先别激动,这位后来成为大明朝擎天柱的孙大人现在还只是一个普通的考生)。考官们拿着两个人的卷子,分成了两派,一派认为杨同学的文才更好,另一派认为孙同学的思想更高,谁也说服不了谁,最后主考官也拿不了主意,就交给了皇上来处理。
万历皇帝捧着卷子看来看去,也觉得各有千秋,难以取舍,怎么办?要不学学老赵来场摔跤比赛?算了,我大明朝可是礼仪之邦,又不是选武状元,对了,既然选文状元,何不来场文比?怎么比呢?万历突然想起昨晚在看的黄历,便让小太监拿来两本,对两人说:“给你们俩一个时辰的时间,看谁背得多,谁就是状元。对了,要倒着背!”
两人一听,还有这比法?果然是奇葩皇帝,想法就是出人意料!既然皇上这么说了,两人也不敢再废话,赶紧捧起黄历,哇啦哇啦背起来,从后面。
在记忆力这方面,杨守勤同学很有优势,因为他老爸是个民办教师,没什么能耐,光知道死记硬背,在老爸的培养下,小杨同学的记忆力自然好得不得了,一部《明朝那些事儿》背起来跟玩儿似的。
而另一位孙承宗同学在这方面就差点儿了,人家讲究的是活学活用,不主张死记硬背,也从来没想过考状元还要背黄历,还是倒的,真他妈的!
可想而知,杨守勤同学赢得了满堂彩,要不是大家还要等着回家吃饭,个别的还有一些高级娱乐活动,杨同学可能要背一晚上。
就这样,杨守勤同学凭借变态级别的记忆力,拿下了本科的状元。
【杨状元花絮】
杨状元当年考中举人后,可能觉得水平还不大够,就没急着去进京赶考,而是遍访名师,继续深造。又过了好几年,觉得有把握了,这才起身进京,一会天下英雄。
杨状元路过一个县的时候,听说这个县的新任知县是自己当年的同科举人,心里很高兴,就屁颠屁颠地跑去想叙叙旧。谁知人家根本就不想理你:我可是进士出身,你一个小小的举人来套什么近乎?咱俩同科举人我就该照顾你啊?那我还跟门口那条流浪狗同在一个地球上呢!
不过,毕竟是文明人,县太爷也没直接赶他走,而是拿了张纸条,写上“查名”两个字,让下人去送给他,意思是认识我的人多了,谁知道你是不是冒充的,先把姓名地址身份证号写上,我先查查再说!
杨状元碰了这个软钉子,气呼呼地走了。
等到杨状元大魁天下,那位县太爷后悔得不得了,连夜准备了一份厚礼,让下人给送了过去。杨状元还记着那次的事儿呢,就写了一首诗,让下人给捎了回去。诗是这么写的:“萧萧行李上长安,此际谁怜范叔寒?寄语江南贤令尹,查名须向榜头看。”
杨状元在官场上不是很顺,因为老爸老妈身体不大好,杨状元又是个大孝子,经常要请个长假回家照顾老人,所以很多重要的机会都错过了。再加上从小死记硬背惯了,在变通上不够灵活,经常得罪人,也一直没什么大的发展,最高只做到了五品官。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