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花八门的状元——盘点历史上那些幸运的状元》
第15节

作者: 东坡竹林
收藏本书TXT下载
  好险!小庄暗自抹了一把冷汗,多亏我的马屁功夫还不错!
  不过,万历也跟他开了个小玩笑:“既然马都歇脚了,那你也别去骑马游街了,都歇歇吧。”按惯例,新科状元要骑马游街,据说从这以后,这个项目就取消了。
  【庄状元花絮】
  说起来是“马屁”,但背后也体现了庄状元的急智和对文字的精准概括。其实这个才能在他小时候就体现出来了。
  庄状元小时候曾寄居在一座庙里读书,离开时,为了表达谢意,就做了块匾,送给庙里的老和尚,匾上面只有两个字——“弗去”。什么意思呢?小庄没解释,老和尚也没问,出家人嘛,一问就俗了,尽在不言中。
  直到清朝末年,才有人解释说,“佛”字去一边为“弗”,“法”字去一边为“去”,“弗去”即“佛法无边”。

  庄状元虽然会拍马屁,但也不是谁都拍的,比如大太监魏忠贤,几次想拉拢他,他都没干,让魏公公很没面子,就撤了他的职。
  崇祯上台后,庄状元又重新被起用。为了表达对新皇帝和大明朝的忠心,经常“病不假,劳不休”,最后积劳成疾,累死在了工作岗位上。
  而险些替代他当状元的孔贞运,混得比他要好,干到了内阁首辅,为大明朝奉献了毕生的精力。崇祯上吊后,已70岁高龄的孔贞运还跑去哭灵,最后竟然哭死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跟庄状元同科的考生中还有两个大牛人,一个是晚明第一名将袁崇焕,另一个是跟李自成打了好几年仗的孙传庭。而且这两位文人将军考的名次还紧挨着,袁崇焕三甲40名,孙传庭三甲41名,真有缘。

  除了这两位大英雄,这科还有一位大奸臣——马士英,名列二甲19名,后来官至南明弘光政权的内阁首辅,《明史》评价他“为人贪鄙无远略,复引用大铖,日事报复,招权罔利,以迄于亡”。
  文才:★★★★
  人品:★★★★
  官运:★★(正五品)
  日期:2015-04-20 09:40:49
  刘若宰:我的状元是抓阄抓出来的
  在民间有两个决胜负的方法很流行,一个是剪子包袱锤,另一个是抓阄,反正老百姓也没什么大事儿,图的就是个乐呵,谁输谁赢都没什么大不了的。而一旦上升到“国家”这个量级,这两个方法就显得很不靠谱了,因此土豪发明家范伟直接从土豪变成了土包子。
  然而,历史总是会给我们惊喜,在一场决定状元的重要场合,皇上竟然直接用上了抓阄的方法,而且这位皇帝还不是一个昏君,而是从小就励精图治,一直到死都忧国忧民,所有老百姓都觉得他很靠谱,这位皇帝就是崇祯。
  那年殿试结束后,考官们排好了名次,请皇上过目。崇祯皇帝是出了名的怀疑论者,曾发表名言:“宁可天下人信我,不可我信天下人!”因此,面对考官们送上来的卷子,崇祯第一反应就是,这肯定是你们做了手脚的,状元还不定给了你们多少钱呢,哼,我偏不认这个状元!

  于是,崇祯把卷子全部搬过来,开始自己选状元。需要交代一下的是,这时候的崇祯刚过17岁,正是玩魔兽的时候,让他投个反对票还行,但让他提出合理建议就有点为难他了,所以,崇祯看了还不到两份卷子,头就大得跟伦文叙有一拼了。
  怎么办呢?别人选的他不放心,自己想选又看不懂,崇祯想,不如就交给列祖列宗来决定吧。于是,崇祯让人把前面36人的名字一一写下来,揉成团,放在一个大罐子里,然后自己拿着双筷子从里面夹,第一个夹出来谁谁就是状元。
  崇祯为自己这个想法很激动,特地换了一身新衣服,又点上了几根香,还把筷子换成了金筷子,想再让人镶几颗宝石,觉得太土豪,就放弃了。然后,崇祯就拿着这双金筷子,伸进了大罐子。第一个——刘若宰。崇祯为了提高公正性,又放了进去,第二次夹,晕,又是刘若宰。崇祯再放回去,第三次夹,天啊,还是刘若宰!崇祯这下放心了:祖宗真的显灵了!
  就这样,刘若宰同学成了科举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靠抓阄抓出来的状元,恭喜恭喜!

  【刘状元花絮】
  刘状元虽然有老天爷保佑,但在官场上混得也不是很如意,勉强干了十几年,也没什么政绩。后来老妈病重,刘状元干脆辞掉工作,回家专心伺候老妈去了。两年后,老妈去世,刘状元因悲伤过度,没几个月也跟着去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跟刘状元同科的考生中还有一位大牛人,就是跟清军血战扬州的民族英雄史可法,名列三甲26名。
  据说,史可法能被崇祯信任并重用,正是因为刘状元的大力推荐,也许这也是刘状元在官场上最大的功绩了。

  文才:★★★
  人品:★★★
  官运:★★(从五品)
  日期:2015-04-21 11:08:14
  刘理顺:皇上真是太勤奋了
  大明朝最后一位因意外而拿状元的,叫刘理顺,河南杞县人。据说,刘理顺考中状元后,对记者说了两句话,一句是“其实我没想拿状元”,另一句是“皇上真是太勤奋了”。这是怎么回事呢?还是从头开始说吧。
  刘理顺刚过20岁就考中了举人,起点不算低,但在考进士的路上却遇到了麻烦,前后考了十次也没考上。亲戚朋友都劝他:“老刘啊,不行就找个班上吧,考来考去的有什么意思?先把老婆孩子照顾好才是正事!”但刘理顺死活听不进去,就像现在那些大龄考生一样,能不能考上另说,但你不让他考是不行的,已经成了一种病。
  直到第十一次,刘理顺终于如愿以偿,会试顺利通过,而老刘这时候也已经52岁了。
  到了殿试时,刘理顺心想,反正进士已经到手了,再想考状元也基本没希望,不如就老夫聊发少年狂,不管那些规矩了,想说什么说什么,管他排多少名都认了。按照当时的规定,考生答题要严格遵守很多规矩,不合规矩的都要排在后面。
  这时候的崇祯皇帝已经23岁了,仍然以不信任大臣为己任,让太监们把所有卷子都搬过来,一一审读。白天没看完,晚上接着看,媳妇催了好几次,还是不走,非要把卷子看完再去睡。也亏得他是皇上,要是个普通人,媳妇早跟他翻脸了。
  崇祯一口气看了272份,实在受不了了,这才站起来伸了个懒腰,心想,这次的规矩是不是太多了,限制了大家的发挥,怎么看着都那么别扭,一点不痛快。崇祯简单做了套广播体操,又回去继续看,这一看不要紧,崇祯猛地一拍桌子,叫道:“太好了!写得太痛快了!这才是状元的水平!”
  这份痛快的卷子,就是刘理顺的。因为不合规矩,被排在了273名,要不是勤奋到变态的崇祯皇帝,这个名次是无论如何也成不了状元的。

  【刘状元花絮】
  刘状元因性格耿直,得罪了大奸臣温体仁,在官场上一直没什么作为,但在临终前,却做了一件名垂青史的大事。
  李自成攻破北京后,很多官员纷纷跑路,但刘状元却没有走,还对一个来劝他走的门生说:“我虽然不能为朝廷去打仗,但至少还可以为朝廷做一件事。”门生问什么事,刘状元吐出来两个字——“殉国”。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