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未等上皇位的皇太子们》
第26节作者:
独孤东吾 日期:2012-12-07 11:27:42
十九、北魏景穆太子拓跋晃/太子元恂
拓跋晃是北魏太武帝长子,在五岁时被立为皇太子。当时北魏实行子贵母死的的制度,这是建国时拓跋珪仿效汉武帝立昭帝时赐死钩弋夫人以防止母后干预国政的故事所立的制度。在拓跋晃刚被立为太子之时,其母贺夫人就被赐死,因此拓跋晃从小就失去了母亲。
拓跋晃从小就表现的十分聪明,表现为明慧强识,闻则不忘。等到长大了,喜欢读经史这一类有助于借鉴的书籍,而且能够读懂大意,完全像一个汉族少年,使得身为胡人能征善战的太武帝拓跋焘十分惊奇。因此,拓跋焘出征之后,就令儿子管理朝政,拓跋晃不负父亲的信任,管理的井井有条。
拓跋晃管理朝政,接受了汉族一贯的“以农为本”的思想,他下令说:“《周书》言:‘任农以耕事,贡九谷;任圃以树事,贡草木;任工以余材,贡器物;任商以市事,贡货贿;任牧以畜事,贡鸟兽;任嫔以女事,贡布帛;任衡以山事,贡其材;任虞以泽事,贡其物。’其制有司课畿内之民,使无牛家以人牛力相贸,垦殖锄耨。其有牛家与无牛家一人种田二十二亩,偿以私锄功七亩,如是为差。至与小、老无牛家种田七亩,小、老者偿以锄功二亩。皆以五口下贫家为率。各列家别口数,所劝种顷亩,明立簿目。所种者于地首标题姓名,以辨播殖之功。”以弥补自西晋末年以来因战乱被破坏的生产活动。同时他还禁止饮酒、杂戏、不事农业生产从事贩货的活动。在他的推动下,北魏的垦田大为增加,为北魏的军事活动提供了有力后援。
拓跋晃不仅有管理的才能,还具备军事才能。439年,拓跋焘决议攻打北凉,统一北方。但是大臣李顺以自己曾经出使北凉,见到都城姑臧一带无水无草,不利于大军行军为由阻止出征。拓跋晃很怀疑他所说的。拓跋焘力排众议,亲自带兵出征,到达姑臧之后,拓跋焘看到了当地的环境后,给拓跋晃下诏说:“姑臧城东西门外涌泉合于城北,其大如河。自余沟流入泽中,其间乃无燥地。泽草茂盛,可供大军数年。人之多言,亦可恶也。故有此敕,以释汝疑。”以宽慰儿子的怀疑。拓跋晃看后感慨的说道:“为人臣不实若此,岂是忠乎!吾初闻有疑,但帝决行耳。几误人大事,言者复何面见帝也。”因为此事,李顺收受北凉贿赂的事败露,被杀。
经过这件事,拓跋焘出征时把儿子也带在身边。出征柔然(北魏称之为蠕蠕),大军到达鹿浑谷,和柔然相遇,柔然刚遇到魏军,也很害怕,整个部落都混乱了。拓跋晃见到这种情况后,感到可以攻打,便对父亲说道:“今大军卒至,宜速进击,奄其不备,破之必矣。”趁柔然混乱赶紧攻打。但是尚书令刘洁反对,他认为烟尘太多的原因是柔然人马众多踩踏而成,如果出击必然被包围,等到大军全部到齐再出击必然取胜。拓跋晃则反驳道:“此尘之盛,由贼恇扰,军人乱故,何有营上而有此尘?”拓跋焘最终听了刘洁的建议,毕竟打仗要万分谨慎,没有下命令出击,柔然趁机逃跑了。不久,魏军捉住一个柔然断后的士兵。拓跋焘亲自审问,俘虏说道:“我们不知道大军突然降临,都很害怕,大部队向北逃走,过了六七天,知道没有人追赶,才开始缓慢的行走。”,拓跋焘听后,深深地后悔没有听儿子的话。从此只要拓跋晃对军国大事出的意见,大多数都被采纳。
正当拓跋晃的继承人地位愈加巩固之时,突发的灭佛事件,使得对他信任有加的父亲产生了怀疑,并最终被宗爱趁虚而入,父子俱亡。
当时,由于战乱连年,大批百姓和土地财产落入寺院之中,统一后的北魏面临着人力财力的不足,同时朝中大臣崔浩等人极力主张废佛,拓跋焘也发现寺庙暗藏武器,于是下令灭佛。
当时的鲜卑贵族大多信奉佛教,秉政的太子拓跋晃也十分信仰佛教。于是这些贵族都聚拢在拓跋晃身边,多次上书劝阻此事,但都被太武帝拒绝。于是拓跋晃只得违心下令焚烧寺庙佛塔和佛经,但是他有意延缓命令传达的时间,并透露出消息,使得大批僧侣得以逃跑,和保护佛像佛经等物。灭佛的缓慢进行,使得拓跋焘大为震怒,他渐渐的知道了太子是整个事件的幕后人物,于是父子之间原本亲密无间的关系出现了裂痕。
此时,拓跋晃又与宦官宗爱产生了矛盾。原来拓跋晃为人明察秋毫,对宗爱的许多非法行为很是不满,但碍于他是父亲宠信之人,只能记在心里。宗爱知道太子恨自己,再加上太子宠信的给事仇尼道盛、侍郎任平城和自己不和,将来太子登基自己肯定死无葬身之地。于是他编造理由诬陷仇尼道盛和任平城二人。拓跋焘本来就知道这两个人依仗太子颇有些权势,现在听到二人的违法,想到太子招揽自己的势力和灭佛的抗拒,当即大怒,马上诛杀二人。
这两个人的死,使得拓跋晃整天提心吊胆,他知道父亲的脾气,不知自己哪一天也会被杀,并竟这些事在十六国以来很常见,而且自己的曾祖父拓跋珪就是被儿子杀的,父亲杀儿子更是常事,每天都踹踹不安。没过多久,拓跋晃就因为害怕死在了东宫,年仅二十四岁。拓跋焘得知儿子死了悲痛欲绝,想到儿子是被吓死的,更是后悔,他将儿子加谥号景慕太子,并迁怒于宗爱。宗爱在惊惧中杀了拓跋焘。
后来拓跋晃的儿子拓跋濬继位,追封自己的父亲为皇帝,上谥号景穆皇帝,庙号恭宗。
日期:2012-12-07 12:47:30
第三代同时也是第三位太子(前两位是献文帝孝文帝父子)。冯太后十分喜爱这个曾孙常将他带在自己的身边。到四岁时,冯太后为他取名为拓跋恂,从此,孝文帝的儿子取名时的字都带有一个“忄”偏旁,这是一个典型的汉族取名传统。
到太和十七年(493年),拓跋恂被立为皇太子。以后孝文帝每次出征按惯例都由拓跋恂监管朝政。
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实施汉化的政策。改汉姓,禁胡服,鲜卑语等措施。拓跋恂也改名为元恂。但是元恂显然继承了祖上好战的血统,他对父亲的汉化很不满。他不喜欢读书,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养尊处优的生活,使得他的身体过于的肥胖。肥胖的人很怕热,偏偏洛阳所在的的天气很热,元恂受不了这种气候,他想起北方的凉爽,想回平城去。但是孝文帝的迁都是不容更改的,中庶子高道悦多次苦言相劝,希望元恂放弃与父亲相抗的的想法。但是元恂正处于叛逆期,自然对这忠言逆耳的苦劝置之度外,甚至深恨高道悦。不久孝文帝出征,命元恂留守。
元恂看到机会来了,马上和手下商量北归。命取骏马轻装简从回平城,在走之前,先把烦人的高道悦杀死在宫中。领军元俨得知了太子要北逃的消息,封锁了洛阳,元恂的回归计划没有成功。
孝文帝知道这件事后大怒,马上回来,他知道,元恂北归之后绝不会老实,肯定会召拢那些反对自己汉化的人与自己对抗,另立朝廷。再回到洛阳后,孝文帝招来弟弟咸阳王元禧,严厉斥责了元恂,并且和元禧两个人拿着大棍子轮流打,打得元恂之后一个多月无法起身。
在杖责完儿子后,孝文帝考虑到父子之间已经撕破了脸,不能再让这个逆子继位破坏自己的大业了,于是将元恂废为庶人。囚禁在河阳,派兵严防,吃穿用度,只使他免于饥寒而已。
元恂被废后,反倒有所悔悟,不过木已成舟,无法挽回了,只得每天读佛经,以解烦愁。
不久,中尉李彪上书,告发元恂不知悔改,和左右密谋反叛。孝文帝忍无可忍,下令命咸阳王元禧赐毒酒给元恂。元恂死时十六岁,以普通百姓的礼节安葬在河阳。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