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花八门的状元——盘点历史上那些幸运的状元》
第17节作者:
东坡竹林 日期:2015-04-22 10:41:20
戴有祺:多亏我字写得好
上一篇说到有个考生老爸去世了他还跑去考试,被吕宫给抓住了,遣送回家。在古代,“孝”向来都居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如果你老爸老妈去世了,不管你当多大的官,都得立即回家“丁忧”三年,这三年期间不准再出来做官,否则就是大逆不道。像明朝最有权势的首辅张居正,就因为不想回去“丁忧”,被大臣们弹劾得面目全非。
所以,这科的考生戴有祺都考完会试了,正准备马上殿试,突然家里传来老妈去世的消息,戴同学殿试也不考了,赶紧往家赶。不过,政府也对这种情况有优待,等下一科考试时,就不用再考会试了,可以直接参加殿试。
三年后,戴有祺重新回到了考场,发挥得不错,经考官们审阅,最后排在第二名。而第一名名叫吴昺(音同“饼”),这个人后来没什么名气,但有个侄孙很有名,叫吴敬梓,就是写《儒林外史》那位。接下来第三名杨中讷,浙江海盐人,第四名黄叔琳,顺天(北京)大兴人……就按这个顺序给康熙送了上去。
康熙那个时候正在练习书法,对写字好的人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好感,而戴有祺就是一个写字非常好看的,所以康熙一看到他的字,就把他提到了第一名。
主考官张玉书小心地说:“皇上,戴有祺的书法虽然漂亮,但吴昺的文章水平要更胜一筹,您看看……”
张玉书这么说不是没有原因的,就在15年前,同样是这位康熙皇帝,把探花彭定求提拔成了状元,主考官说彭定求的字写的不好看,不适合当状元,结果被康熙训了一顿:“这又不是书法比赛,你管他字好不好看干吗?那不成了以字取人了吗?你看古代的朱熹、程颢程颐,他们的字好看吗?”
但是你也知道,随意更改规则是领导的共同爱好,15年前怒斥主考官“以字取人”的康熙,15年后又成了他怒斥的那种人。听起来很荒唐,但鉴于大家都是职场中人,就见怪不怪了。
就这样,字写得漂亮的戴同学,转眼从榜眼升到了状元。
到这里,康熙同志的神经还没发完呢,又说:“怎么前三名都是南方人呀?多不利于地域和谐呀!这样吧,第三名跟第四名换换。”于是,浙江海盐人杨中讷就被挤出了一甲。这也太儿戏了吧,但是……你懂的!
【戴状元花絮】
这位戴状元虽然字写得好,但命却不怎么好,考上状元不久,老爸就去世了,戴状元不得不回家丁忧。三年后,回到翰林院,正赶上能力考评,戴状元回家这三年净跟庄稼打交道了,哪还有什么业务能力,就理所当然地被评为了三等,不及格。
康熙虽然喜欢他的字,但那都是三年前的事儿了,人家现在早都转移兴趣了,正跟新一科状元胡任舆打得火热呢,哪儿还记得你是谁?于是,戴状元就被赶出了翰林院,给了个候补知县。
要是出去当个知县也不错,堂堂的一县之长,只要把脸皮磨厚点,当真是要什么有什么,比呆在翰林院强多了,但这“候补知县”是个什么东西呢?其实说白了就是回家待业,等哪天哪个地方的县太爷空出来了,你再去上任。至于什么时候能空出来,又什么时候能轮到你,就看你的本事了。这个“本事”,主要有几大类,比如钱、银子、金子、信用卡、股票……
戴状元没什么本事,也看不到希望,就干脆辞职回家了。戴状元回家之后,盖了几间房子,起名为“慵斋”,过起了让现代人羡慕不已的田园生活。不过,戴状元对田园生活没兴趣,每天的工作不是发呆看夕阳,而是喝酒骂人,被当地的精神病院聘请了好几次。
不过,在戴状元的家乡,却流传着一个很牛X的传说,说康熙皇帝想他想得不行,接连下了三道圣旨,请戴状元回去当大官。但戴状元却牛哄哄地拒绝了,还把三道圣旨供在家里,路过的地方官别管多牛X,都得下轿进来拜拜。连这个小村子也被改叫“三道旨”,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又改回去了。至于真假,就不做考证了。
文才:★★★★
人品:★★
官运:★(从六品)
日期:2015-04-22 15:24:51
李蟠:36个馒头感动中国
在清朝科举史上,有一位大名鼎鼎的“饽饽状元”。你要提起他的名字李蟠,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但你要说“饽饽状元”,就肯定会“噢”声一片了。
这位“饽饽状元”的绰号是怎么来的呢?自然跟他考状元有关。
现在的高考一场都是两到三个小时,早上吃完饭,考完了再出来吃午饭,一点不耽误,但古代的科举一考就是一整天,吃饭都得在里面吃,考生们进场除了带笔墨,还得带干粮。家里条件好的带点面包、牛奶之类的,条件差点的就带点馒头、咸菜,李蟠同学就属于家里条件特别差的,带的是馒头,也就是北方的大饽饽。这本来不应该成为新闻,但因为他带的数量,让他一下子成了新闻人物。那么,他带了多少馒头呢?36个!
现在一个拳头大小的馒头,女的一般吃一个,男的吃两个就够了,要是能吃上四个,在公司基本上就是新闻人物了,要是再加到六个、八个,那绝对就能上报纸了,再超过十个,天啊,各大网站绝对传疯了!所以,当李蟠同学扛着36个大馒头进入考场的时候,那效果是多么地震撼,连特效都省了。
李蟠同学吃起馒头来豪情万丈,但写起文章来却没那么痛快,等考试时间都结束了,考官们都来收卷子了,李蟠还刚刚写了一半呢。怎么办?李蟠急得满头大汗,哀求考官说:“麻烦再通融一下吧,俺家从小就穷,这次来赶考连家里的锅都卖了,这辈子能不能翻身,就靠这一次了,千万希望考官大人开开恩!”
其实考官们早就被他的36个馒头感动了,此时再看看他那个可怜样儿,主考官就吩咐保安给他拿了几根蜡烛,让他继续写。李蟠这才放下心来,一边啃着馒头,一点继续答题。一直到四更天,终于答完了,那36个馒头也全都不见了。
成绩出来后,李蟠考得不错,名列探花,状元是姜宸英,浙江慈溪人。主考官就按这个名次上报给了康熙。
康熙也听说了36个馒头的光荣事迹,感慨道:“难得贫寒之士也有如此为国效力的决心,为了给天下贫寒读书人一个榜样,就把他列为状元吧!”于是,36个大馒头铺就了李蟠的状元路,也因此让他得了个“饽饽状元”的绰号。
再说姜宸英同学,本来到手的状元,却被36个馒头抢了风头,自然很郁闷,就写了首诗讽刺李蟠:“望重彭城郡,名高进士科。仪容好绛勃,刀笔似萧何。木下还生子,虫边更出番。一般难学处,三十六饽饽。”
【李状元花絮】
姜宸英跟李状元虽然有点不合,但两个人的命运却连在了一起,成了一对陪你哭陪你笑陪你一起坐大牢的好哥们儿。
两年后,李状元跟姜宸英一起担任顺天乡试的主考官和副考官,不料,考试结束后,有人举报他们俩收受贿赂,录取了很多权贵家的孩子。俗话说“人在官场混,哪能没政敌”,这些权贵的政敌们一看机会来了,也纷纷加入了进来,闹得越来越大,把康熙都惊动了。
那么,这两个人到底有没有徇私舞弊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再考一次就行了。于是,康熙下令,所有考生再重新考一次。结果,重考的情况跟上次基本差不多,李状元和姜宸英的罪名成功洗脱。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届举人当中,后来有三个人高居宰相,八个人官至尚书,可见这一届水平之高。
真相大白,李状元和姜宸英也该松口气了,却不料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孔尚任大家都知道吧?写《桃花扇》那位,可能是这件事激发了孔大作家的创作灵感,就添油加醋地写了一部《通天榜传奇》,当然为了撇清关系,还在后面加了句“本剧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实属巧合”。
可是,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管你加不加“纯属虚构”,大家一看就知道是说的什么事儿。于是,刚刚平息的传闻又被炒了起来。康熙一看,这还了得吗?虽然我知道你们是清白的,但你们的名声已经臭了啊,以后在老百姓面前还怎么拿得出手?算了,都给我去大牢里反省反省吧!
于是,李状元和姜宸英被双双打入了大牢。姜宸英已七十多岁高龄,哪能经得起这么折腾,没多长时间就死在了大牢里,李状元也被发配到了边疆,“永不叙用”。
至于那位“纯属虚构”的孔大作家,康熙也没放过他,要不是你小子瞎写什么剧,那事儿不早就没人提了吗?既然这么爱写剧,官就别当了,回家专门写去吧!于是,孔尚任也被革职,回家当起了职业剧作家。
另外,跟李状元同科的榜眼严虞惇,他的儿子也在李状元主持的那科乡试中,结果也受到了牵连,被罚的很惨。看来,这一科的一甲三人,都没有好下场。
文才:★★★★
人品:★★★
官运:★(从六品)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