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最后十八年——中日海战、宫廷权斗、政府改革、群体事件》
第54节作者:
黄家理炮 清军当然不会坐等日军援军的到来。鞍山的八旗军最先发起了对海城的两次反攻,兵力是日军的2倍多,但结果却是令人大跌眼镜的,2次反攻八旗军阵亡了1000多人,而海城日军阵亡的人数和可观:8个人。反攻被困守在海城的日军生生打退,连城墙竟然都没有摸到。
这样的结果连深宫里的光绪都震怒了,他大骂一声:“一群废物!”,如果不是身上这件衣服换下来就没人敢穿,估计他早就脱下龙袍冲出去了。而日军一天占据海城,对沈阳的威胁就一天不能解除,皇家老祖宗一天也就睡不安稳,于是军机处决定先收复海城,吴大瀓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走马上任的,他率领大军来到了海城西面的田庄台。
日期:2012-12-10 01:44:27
山水画名家吴大瀓
江苏人吴大澂,历史上对他的评价是:著名学者、金石家、书画家,尤其擅长山水画,小桥流水,栩栩如生。这个人从来没有带兵打过仗,在京城任官时,与李鸿章和淮军将领渊源较深,但在1892年到湖南当巡抚后,又跟湘军扯上了关系,清日开战后,他多次向朝廷奏请带兵参战(升官)。而朝廷最终能任命他为新的对日作战指挥官,其实是帝后两党妥协的产物——对于帝党来说,启用刘坤一吴大瀓和湘军等于排挤掉了李鸿章和淮军,而对于后党来说,吴大瀓也是一个可以接受的人物,毕竟这个人在历史渊源上跟淮军还有过一腿。
吴大瀓似乎很得意自己这个“优势”的,战前,他分别拜会了李鸿章的刘坤一,信心饱满地说:定使湘淮军连为一气,妙手回春!
吴大瀓的意思是:我就是一个中间派人物,有我在,由我来出任指挥官,帝后两党就能团结起来,一致对外!
现在,我们需要来了解吴大瀓率领的这支特殊的湘军。
打败太平天国的那支湘军早已被曾国藩裁撤掉,吴大瀓的湘军早不是当年的湘军了,它只是从湖南调出的军队——也就是名义上的“湘军”。启用了几位老湘军将领,而士兵基本是仓促招募而成的,既没有经过多少训练,甚至连军服都没有配齐就开赴了战场,堪称乌合之众。
吴大瀓能不负众望吗?
对海城的第3次反攻开始了。统帅着8万大军,吴大澂胜券在握,来到前线后,吴大澂很快显露出一个没带过兵的将领的特质:他把战术问题全部交给幕僚处理,对战场情况的掌握全靠听汇报,吴大澂认为自己既不需要上战场视察敌情,也不需要到阵前激励士兵,主帅嘛,自然是要运筹于帷幄之中。
而接下来的做的事情,显露出吴大澂同志不仅不是一位熟练的军事将领,还是一位浪漫的书生。
他集中精力做好了以下两件事情:
第一,请一位著名的算命先生算出哪一天能克敌制胜,定好发动总攻的良辰吉日。
然后,吴大帅亲自动笔,给海城里的日军写了一封信,通告日军他即将亲率大军杀入城内,一旦大军入城,日军将被杀得片甲不留,所以他特意在海城外立了免死旗数面,如果你们走出来,跪到旗前,我就法外开恩不杀你们了,送你们回国。
吴大澂说到做到,派人在海城四周的山上插上多面白旗,上写一个大大的“吴”字,在吴大澂看来,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是等日本人前来跪拜了。
吴大帅等了几天,却不见日军出来受降,他失望了。于是等良辰吉日一到,他令旗挥动:进攻!
接下来的结果要令吴大澂更加失望。
一个天真的书生带着一群乌合之众,结果就可想而知了。战斗打响后,6万“湘军”中真正上了前线开了枪的只有2万人而已,而协同作战的另外近2万名八旗军经历过2次反攻失败,对日军产生了畏惧心理,只敢远距离放炮。
第3次反攻海城的结果是:清军战死几百人,日海城军战死3个人。
第一次亲自指挥失败了,不过吴大瀓也有他的说法,他认为这次的失败的原因是湘军没有出动主力,而八旗军托了他的后腿,如果6万湘军全体参战,一定是可以打败日兵的。于是,第4次反攻开始了,这也是清日开战以来请国最大的一次用兵——6万湘军全数上阵。以10对1,没得说了吧。
结果还是很冰冷:湘军战死近千人,望风而逃者不计其数,海城日军战死2个人——竟然比上次还少1个!
这次可不能再把责任说成主力没出动,也不能把责任推卸给八旗了。皇宫里的光绪再一次彻底怒了,他一掌拍飞了御桌上的笔筒,喊道:“大军云集,枪械亦齐,尔等为何就攻不下一座四面被围的孤城?”
第5次反攻海城开始了,这次是光绪亲自下令,要求:辽南各军齐心并力,迅速克复海城!
皇帝亲自的下的命令,大伙不得不认真对付一下。湘军和八旗军知道再也丢不起这个脸,他们全体出动,营口的宋庆也分兵前来支援,加上各支小部队,兵力已经达到了惊人的10万。也就是说清军有10万大军攻城,而日军守军只有6000千。
但是,收复海城的最佳战机已经过去了,日军的援军即将抵达,战场上的机会是不会永远存在的,人家是要来救援的,日军给了清军4次反攻的机会,而清军一次次白白浪费。机会不等人啊。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