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大猷、戚继光现象--俞大猷必须力挺,戚继光可以休矣!》
第4节

作者: 敖岸1021
收藏本书TXT下载
  是役刘显率先援兴化,但带兵不足700人,后来增加到4000人。俞大猷新任镇守福建总兵官,得到援闽的命令后昼夜兼程,于四十二年正月率新收之兵6000人至兴化江口,与刘显联营。并立刻提出了作战方略。战略:“列营以困之”,(《正气堂集﹒卷15﹒兴化灭倭议》)先行围困,待兵集而全歼(“所谓大举者,必兴三四万之师……然后可使此贼一人一板不返也”《正气堂集﹒卷15﹒与诸司会呈诸军门书》)。战术:以水兵两支,封锁海面,使敌不能逃跑。部队集结后,“刘总兵督兵一万由北而下,俞总兵督兵一万由南而上,戚总兵督兵一万由西而东,……合为堂堂之阵……一鼓歼灭此丑,以快天下人心。”《正气堂集﹒卷15﹒与诸司会呈诸军门书》)

  戚继光奉命援闽,在上年十一月得知胡宗宪被逮后,不顾倭寇尚未肃清,也不顾官民的苦苦挽留,急忙班师回浙。这是极不正常的。
  日期:2014-06-29 06:30:31
  再次得到援闽的命令后,于二月又到义乌募兵万余人,才于四月十三日抵达福清。在此,我们可以推定(有一点点官场经验的人都明白):戚继光匆匆回浙,先处理与胡宗宪的瓜葛,再趁胡宗宪被逮的权利真空期募兵,(并摆脱赵大河的监督)增加自己的政治资本。  从现有资料看,赵大河确实是一个敦厚长者,一个文官的县令,大约也不懂军事。而戚继光是军事主官,所以义乌兵在建军之初,就是戚继光在实际主事,赵大河被逐渐排挤出决策圈,胡宗宪被逮后,更是戚继光的一言堂。

  兴化陷落,“八闽俱震”。(《戚少保年谱綦编》)本次战役,朝廷以俞大猷为总兵官,戚继光为副总兵官。戚继光姗姗来迟,俞大猷给予了极大的包容,顶住了重重压力。(《正气堂集﹒卷15﹒与戚南塘书》)至戚继光到达,总兵力已达到约3万。

  四月十六日,倭寇32只船欲载劫掠之物归日本,被水军打回原地。二十一日总攻。战局的发展,完全按照俞大猷的战略意图进行。是一场漂亮的速战速决的歼灭战。战后谭纶说:“俞大猷弘廓深远,浑厚老成,论兵如王翦大而非夸,驭众如子仪威而不猛,灭倭有议制胜于未战之先,坚壁如山破敌得完全之策,居然大将之体久矣。”(《谭襄敏公奏议》卷1)
  此战,俞大猷再次表现出高于其他将帅的政治素质和战略眼光。
  特别一提的是戚继光至闽后,未战而先争功的宵小嘴脸。此战,戚继光兵多。谭纶十一日刚到,十三日,戚继光就迫不及待地对谭纶说:“三家之兵既杂,则互推之隙可乘……利之所在,争级競财,弃贼而自斗者有之。必候本部院亲集三营将士,歃血立盟,分定道路……”二十日,又说:“俞、刘二君拒贼数月,今一旦取而有之,彼何以堪?愿请身当中哨,俞、刘犄角,功赏共之,不敢颛”。(《戚少保年谱綦编》)话说得好听,却又争取到了有利的位置:“身当中哨”。战后,戚继光晋都督同知,(不久,又升为总兵官)荫一子,赏银三十两,纻丝二表里,俞大猷只赏银二十两,纻丝一表里。时人咸为不服。

  俞大猷、戚继光最后一次联合作战是南澳之战。
  日期:2014-06-29 11:35:05

  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十一月,吴平受诏而复叛。福建巡抚汪道昆及总兵戚继光决定将其剿除。俞大猷在回复戚继光的信时,说:“须先灭其在海大小船,然后围攻于陆,不然彼必由海遁去,一时不能收拾也。”“维机计欲慎密,使贼疑信莫决,不得走遁也。”(《正气堂集﹒卷15》 :《报福建总戎南塘戚公书》、《报福建总戎南塘戚公又书》)随后,俞大猷在与汪道昆、两广提督吴桂芳的信中再次分别强调这一战略。(《正气堂集﹒卷15﹒请早调兵船掩袭吴平船只》但是俞大猷的战略显然没有被采纳。

  嘉靖四十四年二月十九,戚继光进剿吴平于梅岭。虽有斩获,但吴平率大部移据南澳。并于六月回闽掠夺,二十三日于玄钟俘虏戚继光部将朱玑、王豪,掠去战船13艘。(《戚少保年谱綦编》)吴平于南澳筑城、宰猪澳立栅,并四出劫掠。
  明廷“诏闽广抚镇官,严督兵将,协心夹剿,以靖地方,不许推调误事”(《明世宗实录》卷549)。俞大猷、戚继光开始调集水陆力量。戚继光调闽兵万余,船300艘,俞大猷调广船300艘,俞大猷指挥水军,戚继光指挥陆军,协同作战。八月初四在月港誓师。十月初四发起攻击,大捷。
  显而易见,战前俞大猷提出的战略是正确的。但是未被汪道昆、戚继光采纳。看来一年前的平海卫大捷,戚继光并没有真正领会大猷的战略精神,导致吴平自岭南逃窜南澳。

  南澳之战,大获成功,仅吴平率800余人乘40只小船逃脱,俞大猷立即命汤克宽、罗继祖追击,戚继光也命傅应嘉协助,沉敌船18艘,吴平率700残兵逃往潮州方向。后被明军于次年追歼于安南。(吴平之死,诸籍纷纭)
  南澳之战,简直就是龙山之战的放大版。戚继光确实有所进步,但是和俞大猷相比,依然相形见绌。但是,和龙山之战时相比,戚继光的地位、人脉都完全不同了。
  一群本来过从甚密的人,“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汪道昆为首的福建官员弹劾俞大猷,以争功并掩盖自己梅岭之战的失误。汪道昆等劾俞大猷“南澳吴平溃围,越遁高雷地方,水兵不行并堵”,而致大猷被处以“革惠潮总兵俞大猷职,闲住”(《明世宗实录》卷554)的处分。俞大猷作为水军总指挥(有50%的水军是福建方面的,具体是谁的失误,今天已经不可查明),吴平逃脱,有一定的责任,但是,梅岭之战,吴平逃脱,福建官员就没有弹劾、处分任何人!何况南澳之战根本就是给失败的梅岭之战擦屁股。

  福建官员的弹劾理由:“水兵不行并堵”,显然与事实不相符合。两广提督吴桂芳就不同意:“六月间,俞大猷自请不费斗粮但假以半载,生缚平贼……今两省会剿平贼,广费五六万,闽复倍之。令大猷计行,何至费此!大抵士之当事,有所行出于人情之所共骇,而实有济于地方重计,要在臻其成而后人翕然信之,其不成则人以为罪,而当事者亦无以自解。俞大猷之所以蒙重垢者,其以是欤?……故特念与人共事,知其实非推避退却而不以达,是不忠也”。(《正气堂集﹒卷15﹒谢吴公具书内阁本兵详论处吴平时心迹﹒吴公书略附》) 【福建官员尚有劾大猷之前招抚吴平为罪者,不值一辩。(参见《“抗倭英雄戚继光”讲座剖析——第一讲》)】

  戚继光与汪道昆过从甚密,甚至连《百家讲坛》“抗倭英雄戚继光”讲座的主讲者都知道。汪道昆、戚继光团伙这一次对俞大猷罔顾事实的陷害,是无法辩解的。
  事后,戚继光(四十五年)进职兼管潮、惠二府并伸威等营戎务。俞大猷却再次受到革职处分。大猷一生,多次受到不公正的待遇,而这次,戚继光难辞其咎。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