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大猷、戚继光现象--俞大猷必须力挺,戚继光可以休矣!》
第22节作者:
敖岸1021
一、“然则俞大猷本人也不可能理解,他的建议,所牵涉的问题和将要引起的后果已经超出军备问题而及于政治。”
俞大猷不明白“牵涉的问题和将要引起的后果已经超出军备问题而及于政治”吗?恰好相反,大猷非常清楚,战争是政治的余绪。关于这一点,看看大猷的理论与实践吧!我在前文《<百家讲坛—豆腐渣工程>之“抗倭英雄戚继光”讲座剖析》中讲到,【观大猷新兴、琼州二战,与巨儒王守仁断藤峡之战比较,二者都是对少数民族“叛乱”的“征讨”,但是俞大猷的表现却比王阳明高出太多,其结果也明显不同。王阳明用屠戮的霹雳手段;保甲、连坐的残酷高压,收一时之功,却难免诸瑶再叛。……独大猷能使海南诸黎融入民族大家庭,永不再叛!】大猷在嘉靖二十九年平定五指山黎族叛乱后,采取了两项主要的措施:1、黎族人治理黎族人。2、一系列促进黎族社会文明进步的措施。这是不是政治?
我们再来看看平张涟之战。大猷在塞上取得“安银堡大捷”之后,又和李文进一道取得了长途偷袭板升汉奸基地的完胜。于嘉靖四十年
底到任南赣参将。此地有张琏的数万暴乱队伍。朝廷集20万大军会剿。四十一年(1562年)春,张琏出掠,胡宗宪令大猷“速出兵击之”。大猷分析:“岂可以数万之师,从一夫浪走哉。如张琏见大兵势盛,决计远去,则东南骚动,益难图矣”。(正气堂集?卷13?《请迫张琏巢以致其归》)大猷是要既平定暴乱,又避免老百姓遭殃!这是不是政治?大猷自带15000人占领张琏老巢后面的制高点柏嵩岭,并向张琏部属展开思想攻势,将他们分化瓦解。这是不是政治?然后擒获张琏,取得完胜。广东两位参将,战斗开打后迟迟不到位,此时得到消息,带数万人将张琏带走。大猷强行压制部下要将张琏抢回的意图,听任广东兵将战果抢走。这,不仅仅是政治,也是大猷的高风亮节,是政治的制高点!其后,大猷遣散张琏余党2万,“不戮一人”(《明史?俞大猷传》。这是不是政治?暴乱平定之前,大猷就在策划任何防止每数年就一叛一剿的历史再次发生,暴乱平定之后,就请求设州立县,施行教化,任贤立法,争取长治久安。这是不是政治?
同样,“二源之战”等战役,大猷都是如此,特别要提到的是“二源战役”的对李亚元之战,对方有17000余人,大猷一举歼灭,生擒李亚元,而己方仅亡4人,伤30人,之前派出的几名间谍全部生还。相比之下,吹嘘得不得了的戚继光“台州大捷”相形见绌!(崇祯《义乌县志?卷五》王宗圣《钟鼓楼记》:“用兵以来,全捷甚稀,惟我乌兵一月之内,凡水陆十战十捷,我兵损折仅七人。《戚少保年谱耆编》统计,四月斩426级,五月斩717级,阵亡12人。倭寇兵力前一批2000人,后一批3000人。)战后依然是立县、设官、筑城……为长治久安之计。
日期:2014-07-12 11:28:35
“他要求亲自率领‘闽广大船数百艘,兵数万’,如果一旦成为事实,有关各省的财政就要从原来小单位之间的收支而被集中管理。与之相应,这些后勤机构的人员必须增加,而且必须一扫苟且拖沓的办事作风……”而这,黄先生认为是不可能的。
然而,黄先生忽略的情况是:“闽广大船数百艘,兵数万”,在后来,实际上已经“成为事实”。大猷提出组建海军的时候是倭患嘉靖之初,张经经略江南之时。而实际上大猷的海军建设思想的形成却更早。事实上到了嘉靖四十三年剿吴平的时候,动用了战船600艘(汤克宽率300艘,傅应嘉率300艘,船上直接的战斗人员应该不少于2.5万),全部来自福建、广东两省,是否两省的全部战船尚不可知。加上江浙的战船,则此时沿海的战船总量,应该在千艘之上吧?
如果在嘉靖大倭患早期,能够有这样些战船交给大猷训练、指挥(海军总司令),嘉靖大倭患必然是另外的结果。
日期:2014-07-12 11:29:58
大明的后勤不能支持大猷的计划吗?
明初,洪武三年(1370年)七月,“置水军等24卫,每卫船50艘,军士350人缮理,遇征调则益兵操之”。(《明太祖实录?卷54》)这是一支拥有14万余人,1200艘以上战船的强大水军,直属于中央。洪武23年更令“沿海卫所,每千户所备船10只,每一百户船一只,每一卫5所,共船50只”。(《明会典?卷200》)使大明沿海50卫、80余千户所、300余巡检司至少拥有3600余战船,约40万人,由地方负责。中央与地方的梯次配备、分级负责的总兵力达到了拥有战船4800艘以上,水军54万以上的强大力量。说明大明朝的后勤完全可以保障大猷“闽广大船数百艘,兵数万”的计划。
即使到了嘉靖年间,倭患猖獗之时,大明依然可以在一次战役中调集600艘战船参战。也完全有能力组建“闽广大船数百艘,兵数万”的水军。
另一方面,作为后勤而言,是养数十万兵负担大还是养数万精兵的负担大?答案是不言而喻的。“照俞大猷使军队现代化的计划,要求兵精械利,把原来两个士兵的军饷供应一个士兵,以部队的质量来代替数量。”前文也讲到,募兵往往高于世兵的军饷一倍以上。可以证明,“原来两个士兵的军饷供应一个士兵”的标准并没有脱离实际。更何况,(前文也涉及到)低质量的部队靡费甚多而无功的惊人浪费!说什么“毫无实现的希望”,是毫无依据的。
日期:2014-07-13 17:35:06
二、“按照俞大猷使军队现代化的计划,要求……以部队的质量来代替数量。戚继光的看法则不同。我们帝国的军队……它经常的任务是面对内部的叛逆而非外部的侵略者……因此,数量的多寡就成为决定胜负的因素。”
这是黄先生的看法而不是戚继光的看法。
这根本就是一个常识性的错误。“以部队的质量来代替数量”早在2000年前就成为了军事常识。哪一本军事理论书籍在讲要建设一支没有质量的军队?哪一个兵家在说部队只需数量而不需质量?大街上扫地的老太太都知道“兵贵精,不贵多”!
大猷的建立“精兵”和“节制之师”的治军核心思想,即使今天,依然是各国军队的圭臬!
具体地说,就是镇压内地农民和边区的少数民族。……这种所谓造反作乱的地点也极难预测,所以这个任务就不是一支高效率的机动部队所得以完成的。
有一点军事常识的人,得出的结论应该是恰好相反。正是因为“地点也极难预测”,高质量、高效率的部队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突发的叛乱。乌合之众能够干什么?历史上哪一次叛乱是由乌合之众平定的?按照这个说法,现在各国的特种部队、海军陆战队什么的都应该取消,而且,军备竞赛也就完全没有必要,再往下推求,各国都可以放弃军事,只需要大力增加人口就可以了,而且还不必讲究人口的质量!“在多数情况下,官军会被造反者死死吸住,造反者熟悉当地的地理民风,官军往往会因之陷入被动而使质量的优势无从发挥。”那么,一群乌合之众就不会被“死死吸住”?就不会“因之陷入被动”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