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手--70后凄美的救赎与自我救赎的故事》
第26节作者:
大别阿郎 那杂志的名称叫《江南》。也是爹在回家的路上买的。那一期上刊登了一部中篇小说《丐侠》,一位武功高强,却愿意隐姓埋名,锄霸安良的功夫大侠的故事,我特别喜欢。但爹娘总是不愿意遂我的意,他们俩人一致认为那本杂志应该给大毛。我多次争取无效之后,决定把那部小说抄写下来。抄写心切,拿到学校里来,刚刚抄写完成,被老师发现,本子和杂志同时被没收。
我不但看大部头小说,还会听小说。
1978年,村里还没有分田到户,仍然是集体劳动制度。一个成年劳动力,一年时间不参加集体劳动,就需要向生产队交钱。我爹到江西烧炭,一年要交300元钱。过年回家的时候,他花30元买了一台收音机,我们村里第一台收音机。因此,我们家被公认为是村里有最有钱的。
起初我对收音机并不感兴趣。里面播放的新闻、歌曲我都不喜欢。三年级夏天,中午回家,母亲在厨房里做饭,把收音机摆放在最靠近厨房的窗沿上。里面正在播讲一部小说《彩霞满天》。小说由一男一女轮流讲述,讲的是一个富家女子,请了一位帅气的男大学生当家教。调皮的学生用汉字为英文单词注音,什么“狗得来”、“狗的摸脸”、“狗的一吻您”之类。虽然我没有学过英文,但也觉得“狗的摸脸”很滑稽可笑。
我是小学生,我知道很快我就能读初中。如果我足够幸运的话,也可能有机会读大学。小说中的初中、大学生活都深深地吸引了我。
每次结束时,收音机里都会播报:“刚才为您广播的是琼瑶的长篇小说《彩霞满天》”,让我记住了一位叫琼瑶的作家。
这么一听我就着了迷。中午十二点和晚上八点,我都会坐在收音机旁听小说。晚上大多是由单田芳讲的评书,如《三侠五义》《水浒传》《杨家将》《岳飞》等。与播讲现代小说完全不同的感觉,是不一样的精彩。
我从收音机里陆续收听了《人生》《小水》《梁柱的帽子》《山菊花》等小说,甚至还听长篇配乐小说《叶秋红》《山中,那十九座坟茔》《高山下的花环》等。
这些小说都是对我人生的启蒙。那些穷困的日子里,我还不能完全理解小说里的故事,懵懵懂懂地跟着小说里的人物一起经历各种悲欢离合,一起体味爱恨情仇。小说又是非常危险的东西。它挑起了太多非常不切实际的欲望,让人变得不安分,让人多愁善感。还好,我不是女孩子,否则的话,看到满地落花的时候我也会去葬花。村里的柳、槐、桃、李、杏和泡桐树那么多落花,十天半个月也扫不完,得活活累死。
一个十岁的农村孩子,并不能清楚地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不知道用什么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比如说,如果你掌握了一门技艺,如音乐、歌曲、诗歌、散文、小说、舞蹈、绘画等,就可以借助这技艺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可惜的是,这些我一样都没有学会。一位堂哥会“谱曲”,他要是觉得无聊,或者觉得很高兴,他就用自己的曲调来抒发情感,于是,村里人总是能听到他大声地唱道:“呀……嘿……噫……嘿……呀……呀……喂……”另一位堂兄钱为福成天有模有样地学唱豫剧。他对我说他长大后要当戏剧演员。
作词谱曲我不会,但漏音跑调地唱歌还是能学会的。四年级,年轻的地理老师教会我们两首歌:《驼铃》和《军港之夜》。我惊喜地发现,这两首歌就是我表达情绪的绝妙工具:我要是高兴了,唱出的《驼铃》《军港之夜》就是轻快的调子;我要难过了,唱出的《驼铃》《军港之夜》就是忧伤的调子。
有一次跟表哥表姐一起去看电影《泪痕》,看大家泪流满面。回家的时候,大家都不说话。一个冬夜,跟妈和村里一群人去邻村看电影。露天放映,大人带着小板凳,小孩子就到人家的草垛子上扯一把稻草坐在潮湿的地上。那天晚上放两个片子,一个古装片《审妻》和一个战争片。大人们看古装片看得津津有味,看战争片的时候,总是哈欠连天的。要不是我们几个小孩子抗议,早就回家了。终于到吹冲锋号的那一刻了,小孩子们兴奋极了,双手攥成拳头,紧紧地盯着银幕。大人们纷纷起身离座,吆喝着自家孩子,起来快起来回家了。
我们几个小孩想看完再走。可是大人们拿着手电筒,四下里黑灯瞎火的,不跟着他们找不着回家的路,我们只好恋恋不舍地跟着回家。在路上,我跟邻居的一位堂哥走在一起,他比我大一岁。我说为什么电影不能从开始到结尾一直吹着冲锋号冲锋呢?堂兄说肯定不行,放映的镜头受不了,要烧坏的。我问是真的吗?他说骗人是小狗。
还有一次,也是冬天的晚上,我们村里十几个孩子步行十多里路到一个村子看电影。我平生第一次看了武侠片《自古英雄出少年》,第一次看到慢镜头,想不明白。回家的路上,我不说话,心里一直在琢磨,为什么人可以那么慢慢腾空翻转。是气功,是轻功,还是什么功?那个问题困扰我了好几天。
“钱阆,钱阆,散会了,你怎么不走?”有个人在叫我,我一激灵,从胡思乱想中醒过来。是班主任在叫我。我左右一看,同学们都不见了。两个老师在帮校长搬桌子。
电影、小说、连环画,向我展示了一个与钱洼不一样的世界。我急切地想快点长大,快点走出村子,去看外面的世界。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