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吃蛇,鬼迷人 白龙入海! 繁华为你讲故事尽在--不咸山》
第34节作者:
道尽繁华
日期:2014-07-07 10:25:00
第三十五章 冬猎
秋日放山图老爷子带着根生足足转了三月有余,直到入冬之后,才停了下来。 白头山的冬天来的格外早些,一到冬至,鹅毛大雪便飘飘洒洒的从天上掉落。
“根子,秋日里的三个月你跟着我风餐露宿,足足围着白头山转了两圈半,眼下这时节开始落雪,放山的参帮都开始离去,咱们也能喘口气了。起先你觉得累吗?
“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不经风霜扑面,那得梅花苦寒香”根生此时一副老成于世的样子,比起数月之前强胜十倍,举止言谈之间不知不觉中多了几分气度
“好。看来你已经到了明心见性的境界,不错不错, 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若想登高远眺。还需攀越巅峰。 不过你毕竟还是个孩子,这两天好好休息,回头等山里积了厚雪,我便带你去打猎。”图老爷子对根生的回答十分满意。
“打猎?
师傅,这冬日里头咱们进山打什么?老虎,豹子?熊?”根生好奇的追问
“冬日里头可不止这些东西打呢。你吃过蝾螈没有?”图老爷子冲根生神秘的笑了笑
“蝾螈?那东西是俗称四脚虫吗?”
“不是那玩意,四脚虫指的是壁虎。而为师说的蝾螈可是远古异种,大的个头足足有一头豹子那么大, 以前咱大清国每年都要选秀女,选宫女。但凡此类都要用到守宫砂,而有一把的守宫砂就是出自咱们白头山”
“守宫砂?”根生不明所以
“守宫砂乃是每名秀女,或是宫女手臂上必点的,但凡点了守宫砂,便不能破身,一旦破身,守宫砂便会自然消失。代表着贞洁不在。而这所谓的守宫,其实就是蝾螈的一种。每年宫里都会派人到这白头山里来捕捉蝾螈幼种,带回宫内用朱砂喂养,慢慢的蝾螈幼种便会开始长大,遍体通红,好似鲜血。这个时候便可以宰杀,去皮之后用其血肉研磨成沫,如此守宫砂便制作而成。”图老爷子详细的替根生讲解着。
“那这守宫砂的缘由又是什么?怎么能确定它就管用呢?事后再涂上不一样吗?
“这当然不一样,若非处子,即使涂上也会自动脱落。 盖因为女子未破身前,乃是纯阴之体,体内无男阳之气,而破身之后,男阳之气入体,阴阳相交之下,阳气不会散去,而是在留在了体内。而守宫砂乃是纯阴之血,自然就不再依附”
“好了,这话有点扯远了,那劳什字守宫砂咱爷们又用不上,不过那蝾螈却是个好东西,虽然看起来让人心生厌恶,但其肉质却美味无比”图老爷子呵呵笑了一声。
“蝾螈不是带毒吗?带毒怎么能吃?”根生说出心中担忧
“没错,蝾螈确实带毒,但世间万物相生相克,蝾螈生长在阴暗潮湿的地洞,常年捕食蛇,鼠,穿山甲之类的动物为食,口中生有诞液,那诞液滴在苔藓之上,年深日久下来,苔藓沾了蝾螈口水,便成了蝾螈毒的解药,所以说万物相生相克,剧毒之物三丈之内必有解药。将苔藓研磨成粉,混合蝾螈肉一起风干,等成了肉干,苔藓与蝾螈肉也就充分融合,自然也就无毒,并且肉质鲜美,口感十足”
“那师傅你是打算带我去捕蝾螈?”
“嗯,咱们白头山有个仙人洞,是个自然形成的地底洞穴,那洞穴深百丈,温度恒定。连着地下阴河,河边阴暗潮湿,常年有蛇类,蝙蝠,以及一些爬虫居住,蝾螈便是其中一种。过两日我便带你去那仙人洞”
日期:2014-07-08 08:08:00
第三十六章 仙人洞
两日时光一晃而过,这日一大清晨根生便已经起了床,洗漱一番后,架起柴火,烧水,下煮面条。 有道是侍师如父, 古时候的学艺人都是夏练三伏,冬练三九。 每天寅时天未见之际便需起床(三点到五点之间)烧水,给师傅洗脸。 用行话来讲,这叫孝敬。师傅传艺授徒辛苦,所以这打杂的伙计都是徒弟干,往日根生初来,不太会做,自然是图老爷子操心,这过了将近一年光景,根生自觉已经能够独自支撑,便于图老爷子商量,自冬日之后,每日清晨都由根生负责饮食。 根生从架柴烧水花了一刻钟的时间,将热水端下,配上冷水,端回屋里,再叫图老爷子起床洗漱。自己则架锅,开始煮面。
因北麦南稻,北方都是以面食为主,可主要还是吃红白黄三种。 什么是红呢?
北方地广人稀。可能种植的面积却又稀少,且一年四季少雨,天气又寒冷,是养不过水稻的。北方天气干旱,植物大多耐旱,所以北方多种植小麦,栗,红薯,高粱。玉米,其中又以,玉米。栗,高粱为主食。 北方吃食在乎馒头,面,烙饼子。饺子。蒸糕。 说起来有这么多,可大多数人一年到头,都是以高粱饼子,以及玉米饼子为食。 北方种高粱,玉米的多。自然也就吃这个,至于面与饺子,都是逢年过节才能吃上一顿,只能用来打打牙祭。当然地主家里是例外的。
红的指的便是高粱饼子,高粱饼子大慨是最差的吃食了, 不仅味道苦涩,还难以下咽,北方人一般说人土气都是说,脑袋高粱花子,或是一股山药干子味。
烙好之后的高粱饼子是通红,通红的,要说红到什么地步,这给大家讲个故事。清初明末的时候,很多前朝的官兵逃难,躲避清兵的追捕。 有一日,根生的祖上便在家里熬了一锅红高粱粥, 这时打外边来了一群清兵, 在屋里查了一圈,非说那锅红高粱粥是血。 与高粱相比,不管是黄玉米还是白玉米,都明显香甜,可是一般人家还是吃不起的。还有比玉米面更好吃的是小米面,更没有人家能吃得起,一般都是用带着皮的谷子直接磨面,吃来有些甜味,但是嚼在嘴里打渣儿,下咽时拉嗓子。根生往日都是以高粱饼子与杂面饼子为主,偶尔能有两个窝窝头,或是红薯换换口味,至于更好一些的白面馒头,烙面饼子,只有来客了,或是逢年过节才能吃上一顿,不过爷爷疼他,隔三岔五便会到山上打兔子给他解馋。而根生自幼在厨房打着下手,自然这煮面的功夫不差。
山上的面不比屯子里,屯子里的都是原材料,白面,只有当客人来了,才会和上一些白面,用来擀面条,或者大饼又或是做馒头。 而山上的面都是制作好的,从米面铺子买回来的。 只管捡现成的下。
煮面第一讲究火候,第二讲究功夫。 根生煮面的本事是跟爷爷学的。不论火候还是下面的功夫都是顶好的。 说到这里有朋友不服气,这下面也要功夫?
确实如此,那时候的面条不似现在,干干的,一根一根。那时候的面条偶尔会沾粘在一起。而且又粗很多,对于生熟的掌握更难一些,不能太生,太生吃了拉肚子,也不能太熟,太熟就没了嚼劲,成了浆糊。 根生下面时先烧一锅盐开水, 水开之后,把面掰开,撒在锅里头,开一次加以次水如此三次。这叫三浮三沉。然后将面条夹一根出来,甩在墙上,若是粘住了,说明已经熟透了。 根生下好面条以后,图老爷子正好也齐了床,根生将面夹到碗里,正好一人一碗,上头放几片肉干,撒点葱花。如此便可以吃了。图老爷子与根生吃完面条以后,才只有寅末, 天色依旧是灰色,图老爷子便带着根生上山顶练武, 打拳。待到卯时日出的时候,图老爷子才让根生停下,开口说道, “根子,走,这日头已经出来,我今日带你去仙人洞”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