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首相的故事——徐阶的隐忍、高拱的傲骨、张居正的勃发》
第20节

作者: 任平生如是说
收藏本书TXT下载
  庚戌之变结束了,在一片哀鸣声中,朝廷里发生了许多变化,徐阶的境遇也在发生着改变。
  国难当头,是徐阶挺身而出,为皇帝陛下排忧解难,渡过了难关。为了表示对徐阶的信任,不久后,加封徐阶为太子太保(从一品),享受一品待遇。
  反观严嵩,毫无作为,只会推卸责任,一时间成了冷门。
  凭借抢眼的表现,徐阶成了朝中的红人,无数官员拍马套近乎。嘉靖也经常找徐阶聊天闲谈,让他推荐官员,还咨询他有关国防建设的问题。徐阶便陆续地提出许多可行的建议。
  正是这时,徐阶推荐了聂豹、俞大猷等几个人。
  幸福来得太快,在鲜花和赞誉面前,一个十分理智的人有些迷茫了。
  好日子来了,胜利还会远吗?徐阶一遍一遍肯定地回答着自己,飘飘然的他忘掉了一个关键的事实——尽管严嵩受到冷遇,可他的根基一点没动摇。疏忽了这个事实,去盲目乐观,足以令徐阶跌入深渊。
  人在得意的时候,一定要加倍小心,因为有太多人都在看着你得意,你怎么会知道他们怎么想的。并且,有一天你可能会失势。
  日期:2013-10-26 22:01:24
  西苑,一次嘉靖单独召见严嵩的机会。君臣俩闲聊,谈及群臣品行能力优劣时,严嵩是大谈特谈,大加议论,似乎很有见地。

  当然,前面那些都是做铺垫的,当他假意不经心地说起徐阶时,说了短短的一句话,就让嘉靖立马冷下了脸。
  “徐阶实在是不乏才干啊,只是多了二心罢了”。
  说徐阶有二心,这话不是没由头的,还记得当年徐阶请立太子的事吧。
  当初徐阶见形势不对,就缓了一段时间,可他实在不知哪里出了问题,见嘉靖的口风松了下来,于是又旧事重提,还不依不饶的。这一次,徐阶玩了个心眼。
  嘉靖三十一年(1551)正月,礼部尚书徐阶上疏提议,应该给裕、景二王按长幼顺序,在大内举行加冠礼,至于婚礼之事,可等府第建成以后再说。
  裕王年长于景王,按长幼顺序应先行加冠礼。这便是徐阶想出来的新招数,变相逼迫嘉靖承认裕王是储君。
  嘉靖不傻,他对这事十分敏感,一下子就闻出了味儿,坚持不再立太子,还为二王同时举行了加冠礼,之后同时举行婚礼。
  就这样,徐阶不明原由地吃了一瘪,却被严嵩抓住了把柄。
  因此这话的含义就很好解释了,是说徐阶不够忠心,依附于二王。
  其实,当初请立太子的时候,严嵩也是积极支持过的,但他见形势不妙,没有多说,而是从道士的耳目那里探得了“二龙不相见”的内情。于是严嵩即刻拨转了枪口,捏准了嘉靖猜忌刻薄的性格,狠狠地给了徐阶一枪。

  实际上,我们看嘉靖的性格弱点,被别人反复利用,他还自作聪明,浑然不知。要说他这弱点是怎么表现呢,一句话概括,出了事情只往别人身上找问题,这就是嘉靖。
  就这一句话,不用诽谤,不用黑状,徐阶一下子就失去了嘉靖的信任,嘉靖懒得找他,什么都没了。
  领导的青睐没了,同事的奉承没了,徐阶的风头也就没了。
  徐阶清醒了,思前想后,也不知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其实也不用瞎琢磨了,用大腿猜猜也知道是谁捣的鬼。望着满朝的严党,徐阶终于明白,原来除却浮夸,自己一无所有。

  从此,徐阶沉寂下来,凡事再不多说一句话,不多行一步路。唯唯诺诺,对严嵩的指示马首是瞻。同时,精心研究起领导的兴趣爱好(修道),专心写好青词,争取跟嘉靖搭上话。当然,对徐阶而言,这一切都只是手段,委曲求全。
  尽管嘉靖对徐阶开始不满,不再找他聊天。可他意外地发现,左右的近侍经常在私下的谈论中夸奖徐阶,这儿也好,那儿也不错。徐阶还是很明智的,没有重蹈夏言的覆辙。这些不起眼的人,往往会左右领导对一个人的看法。
  徐阶及时地发现了问题,以其表现出的诚意感染了嘉靖。慢慢地,等嘉靖的气儿消了,依然是很看好徐阶。
  嘉靖三十一年(1552)三月,徐阶兼任东阁大学士,入阁参预机务。五十岁的徐阶,款款走进了权力的中心。
  日期:2013-10-27 13:00:21
  庚戌之变中最该杀的人,却意外地得到了最大的宠信,那便是仇鸾。
  仇鸾真是喜出望外了,还执掌了大将军印,要插上鸡毛就飞上了天。
  他一发达,立刻翻脸不认人了,不但对大臣们吆来喝去,还对他干爹指手画脚的。严嵩是又气又急愣没办法,知道仇鸾正得宠,只能先忍了。
  其实严嵩不用慌,像仇鸾这样的草包,干啥啥不行,吃啥啥不剩,他自己就把自己折腾死了。

  在仇鸾看来,俺答是极难对付的,而自己是绝对不行的。于是,仇鸾积极搞和平外交政策,提出了一个自以为高明的建议——开马市。
  所谓马市,即少数民族用马或牛羊等牲畜,与明朝换取茶叶、丝绸等生活必需品,又称茶马互市。
  在仇鸾的意识里,明朝和蒙古通过贸易各取所需,双方就不用打仗了,自己也就省事了,还接着受宠,简直太棒了。怎么说呢,能提出这么高明的建议,只能说世界之大,大不过仇鸾缺的那块心眼。
  难道和平贸易不好吗?你想,俺答来来回回好几趟,还酿成了庚戌之变,为的什么?你仇鸾不知道明政府为什么不同意通贡互市?这答案就一句话,双方实力相差太大。

  蒙古人生活在马背上,长期骑马抢劫,已经形成了习惯,既锻炼身体又劳动致富,何乐而不为?而明朝这边呢,根本打不过人家,只能吃哑巴亏。如果同意互市,他们不会安分守己做买卖,只会更变本加厉地抢劫。所以,明朝不干。再所以,仇鸾就是硬着头皮死顶着,也决不能开马市。
  朝廷中很多大臣都看出了其中的门道,严嵩明白,徐阶也明白,都心里跟明镜似的,但他们都异口同声地没意见,就等着看这位仇大将军怎么收场了。
  到底有人看不下去了,不能让这草包这么瞎搞,时任兵部员外郎的杨继盛上疏反对,提出了开马市的“十不可、五谬”,理由充分,言之凿凿。
  没用的,嘉靖已经一根筋地认准了仇鸾,谁说什么都白搭。
  仇鸾当堂讽刺了杨继盛:“这小子不知贼寇厉害,该叫他去试试。”牙尖脑钝啊。

  结果,杨继盛下狱,后贬为狄道典史,开马市按预定计划实行。
  开了马市,明朝根本控制不住。
  日期:2013-10-27 17:08:08
  嘉靖三十年(1551)四月,大同马市于震羌堡下开市。
  初,俺答与其子脱脱(人名)等部落夷众共易马二千七百余匹。看来,刚开始还凑合,就是好景不长,俺答的老毛病又犯了。
  在贸易中,鞑靼人老是拿不能作战的马匹换取生活用品,强买强卖,明朝这边贸易上吃了亏,还不能说什么。这也就罢了,到后来,俺答搞起了循环经济,白天把马换给了人家,夜里就带兵来抢劫,连货带马抢回去,下次再来光临,没完没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