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高荣誉——历史上的太上皇》
第51节

作者: 独孤东吾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3-10-29 12:54:18.0
  3、开元盛世
  李隆基能够在那么复杂危险的政治格局中脱颖而出,历经艰辛成为皇帝足以证明他不是个等闲之辈。这样的人决不甘心于寂寞,像他的父祖那样碌碌无为的度过一生,他想成为一个旷世明君,从而被后人传颂,因此他改的新年号“开元”就表示了这种愿望,他要告诉世人,大唐开始了新的一页了。但是他是个聪明人,他知道只凭自己一人之力是无论如何也达不到这种局面的,必须有有才能的人辅助才行,于是开元时期成了一个名臣良将辈出的时代,在这一时期他提拔的大部分宰相除了开元末期到天宝时期的李林甫外都是著名的贤相。

  姚崇是玄宗任命的第一个贤相,他的本名叫姚元崇,字元之。这个名字陪了他大半辈子,结果到了李隆基当上皇帝后,因为改元开元,这个年号也就和李隆基的名字一样是御讳了,所以他只得去掉了名字中的那个元字,变成了被后世敬仰的“救时宰相”姚崇了。
  姚崇出身于官宦世家,从青年时代开始就显露出了优秀的政治才干,后来应试做官,受到了武则天和以后的皇帝的赏识多次当上百官之首的宰相,或许是因为政局的动荡以及官员之间的互相倾轧,他都没有干长,没有在这个职位上发挥自己的才能。李隆基在掌握实权后迫切的需要一个有才能的宰相来帮助自己使国家转危为安,在朝中反复的考察后,他认定多谋善断的姚崇可以担当此任,于是在开元元年掌握大权仅仅几个月后他前往骊山打猎,特意招来了姚崇。

  日期:2013-11-05 13:03:34
  在打猎的间隙,李隆基召见了姚崇,在一番深谈后,李隆基表示要姚崇出任宰相。姚崇听到皇帝这个许诺后没有感到丝毫的喜悦,反而有些担心。曾经多次担任宰相的姚崇知道自己能否顺利施政的关键在最高的决策人皇帝那里。李隆基在武则天之后的混乱政局中脱颖而出,足以说明这个人不是个平庸之辈,肯定要有一番大作为,而这正是姚崇最担心的。这样的皇帝既能成事也能败事,汉朝在汉武帝时达到了鼎盛,但是汉武帝的个人欲望却使得汉朝有了亡秦的迹象,李隆基也是个人,他很可能受到自己以及身边小人的左右从而使得自己没有办法贯彻自己的政治主张,重蹈以前的混乱局面,于是姚崇表示只要皇帝同意自己的条件自己就当这个宰相,否则宁死不从。

  李隆基听到姚崇要和自己讲条件,不禁吃了一惊,宰相这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职位是做臣子的能达到的最高目标,无数的臣子为了这个职位奋斗一生,可是姚崇居然对这个送上门来的宰相拒之不受,还要讲条件。李隆基有些不高兴了,不过他没有随便发作,而是耐着性子听姚崇开出什么条件。
  姚崇一共说了十条,主要这十条条件主要是不再使用严刑峻法治国、不主动对外发动战争夺取领土、不再设立制度意外的官吏和宦官参与国政、依法办事、杜绝行贿和正常赋税以外的摊派、停止修建寺观宫殿、对大臣以礼相待和杜绝外戚参政将之前的外戚专权的惨痛教训记录在国史上。
  李隆基本来以为姚崇会提出什么有关自身利益的条件,没想到这些条件都是有关国家的,有益于国家的意见,他是个聪明人自然知道姚崇是希望自己能创造一个宽松没有阻碍的政治环境,好贯彻自己政治主张,自己既然要任用他来创造一个太平盛世自然要给他这样一个环境,而且这些条件都是身为一个明君所必备的,能同意这些不正说明自己是个明君吗?因此李隆基非常高兴,看来自己没看错人,姚崇果然是个心怀国家的人,于是毫不迟疑的同意了这些条件,姚崇正式走马上任。

  日期:2013-11-06 11:06:25
  姚崇上任后果然没有辜负李隆基的信任,他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很快稳定住了唐朝自中宗以来的政治混乱局面,为随后而来的盛世奠定了基础,在姚崇之后李隆基先后任命了宋璟、张说、张九龄等人为相辅佐自己,这些人各有所能各尽其才,使得大唐政局稳定清明。
  在任用贤臣的同时,李隆基也在自身努力,他虚怀纳谏积极采纳大臣们的治国策略并将其实施到实际工作中去,毕竟他是最高决策人。同时作为皇帝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可能影响到国家的发展,因此他大力提倡节俭,在自己的宫中他遣散过多的宫女,后妃不得佩戴金玉饰物,同时下令各地不得借上贡为名开采珠玉和豪华的锦缎,将武则天以来的奢靡之风一举改变,在全国兴起了节俭的风气,这些举动都减轻了老百姓的负担,同时也避免了不必要的财政支出,使得中央财政变得充足。

  在对周边的少数民族的问题上,李隆基保持了清醒的头脑,他没有盲目的开疆扩土来增加自己的武功政绩,除了必要的战争外轻易不主动打击这些少数民族,他对那些臣服的少数民族毫不吝惜封赏,靺鞨的大祚荣被封为渤海都督和渤海郡王、回纥的骨力裴罗被封为怀仁可汗、南诏的皮罗阁被封为云南王,努力保持一种边境和平的局面,当然你要和平对方可能不想要和平,所以李隆基在边境险要的地方设置了十个军镇,长官为节度使,作为镇守边境威震敌人的军事力量。由于此时的节度使除了统辖作战以外没有别的权力,所以这些军镇一直在皇帝的控制之中,后来李隆基怠政后,节度使的权力越来越大,最终酿成了安史之乱,之后这些节度使成了统辖一地的手握军政财大权的军阀,军镇也变成了藩镇,唐朝也在最后忘在了这些藩镇手中,这是李隆基始料不及的。不过在开元年间李隆基的这些举措的确在当时使得边境保持了几十年的和平。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唐朝终于重现了贞观之治时的繁荣场景,并且这个繁荣超过了贞观之治,整个国家就连的米价降到了一斗只有十三文钱,一匹绸缎才两百多文,老百姓安居乐业,忙于生产,大幅开垦土地,使得当时高山绝谷都被开垦了,总人口超过四千万,户数也达到了逾千万,超过了唐朝建国时的户数。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到处都有供商人往返道路和店铺,而且此时刑事犯罪率大幅降低,所以旅途安全,商人长途奔波根本不用担心安全问题,因此造就了唐朝商业异常的繁荣。

  经济的繁荣社会稳定使得唐朝文化事业的迅速发展。音乐、绘画、雕刻、塑造等艺术也无不有显著成就,李隆基喜爱音乐,本身就是音乐高手,他大力推进了音乐的发展,因此李隆基被后世尊为祖师爷,就是由此而来。唐朝流传后世影响最大的就是唐诗了,而盛唐时期是唐诗最鼎盛的时期,很多脍炙人口的诗句和诗人都生活在这一时期。“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栗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杜甫这首诗真实的体现了这个盛世的繁荣。

  开元年号一共用了二十九年,即使在天宝年间,这个盛世也在依然延续着,然而就如同老子所说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一样,在这个盛世中蕴含着危机,最终在天宝十四年冬天(公元755年)的冬天,身兼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打破了这个盛世局面,从此唐朝永远的告别了盛世这个词,陷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而一手缔造盛世和毁灭这个盛世的唐玄宗李隆基也在无奈中放弃了所爱和皇位,成为了毁誉参半的太上皇。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