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大猷、戚继光现象--俞大猷必须力挺,戚继光可以休矣!》
第25节作者:
敖岸1021 日期:2014-07-16 14:32:47
虽然存在大大小小的众多问题,《万历十五年》依然流布甚广。也有三个主要的原因:
①、 写作技巧。以《戚继光—孤独的将领》来看,首先,黄仁宇先生引用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其引用注明达到134条,引用文献达到 49种之多(其中5种外国文献)。给人一种严谨治史的印象。其次,文章列出许多武将的不幸,引出“本朝”文官与武将的矛盾、施政原则的不同,已及军需后勤的散乱等等乱象,以说明戚继光的种种不良品行乃是不得已而为之等结论式的观点,并以一种不慌不忙的叙述风格道来,颇能迷惑人。以致一些简单的逻辑错误均为众多的专家学者所忽略。
②、 强势舆论。《万历十五年》成书之后,因为作者参见李约瑟博士《中国科学技术史》的工作,而得到李博士的推广。另外欧蒲台、富路特等教授亦为之助力。虽然欧蒲台教授专门撰文《万历:漫长的怠政时代》介绍《万历十五年》,并在文章中提出委婉的批评:“至于明朝,黄仁宇先生若是将它的衰亡置于中国历史的大循环和它的独特的文化连续性中进行阐述,也许会更令人同情和理解”。显然,黄仁宇先生以及多数的专家学者,并没有对欧蒲台教授委婉的批评以及富路特教授的忠告引起足够的重视。《万历十五年》带着大大小小的错误,在迷信权威的世界通行无阻。
③、 形势。《万历十五年》成书之时,正是文化大**结束之时,在国内首次发行是1982年。中国人再次将眼光投向世界,并对历史进行审视。专业的学术论文自然受众少,而大家也对**粗暴对待历史的做法深恶痛绝,黄仁宇先生的《万历十五年》以通俗的笔法阐释历史,这种方式自有受欢迎的理由。后来者如《明朝的那些事儿》当属跟风之作。遗憾的是,这类作品,至今尚无严谨而又通俗的经典。在此之前,朱东润的《张居正大传》、《陆游传》,吴晗的《朱元璋传》虽然好,但是其影响力还是稍有逊色。
回头再来看《戚继光—孤独的将领》,其结论的错误已经不言而喻。
“戚继光的长处,在于他没有把这些人事上的才能当成投机取巧和升官发财的本钱,而只是作为建立新军和保卫国家的手段。……同时也在可能的情况下使自己得到适当的享受。至于合法或者不合法,从他的政治的眼光看来已无关宏旨。”这样的结论,如果我们不带感情的色彩,而冷静地推之以逻辑,则其本身已经矛盾;即使以黄先生的论据,恐怕也推不出相同的结论。
“在抗倭战争中功绩最为卓著的戚继光不是在理想上把事情做得至善至美的将领,而是最能适应环境以发挥他的天才的将领。他所以获得成功的要点,在于他清醒的现实感。他看清并适应了当时的政治,而把军事技术作为必要的辅助,这是在当时的环境里唯一可以被允许的方案。至于在一个以文人治国的农业国家之内,谁想要极端强调军事效率,提倡技术的发展,而导致军人和文官的并驾齐驱,哪怕他能举出无数动听的理由,在事实上也是绝对办不到的……和戚继光同时代的武人,没有人能够建立如此辉煌的功业。他从来不做不可能做到的事,但是在可能的范围内,他已经做到了至矣尽矣。”这些论调,前文已经证谬,就不再啰嗦了。
日期:2014-07-17 22:31:11
3.2.6资本主义萌芽
但是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涉及后面的讨论,在这里一并阐述。这就是大明朝的资本主义萌芽和明朝灭亡的问题。
照例还是先看看黄先生的观点吧。
黄仁宇先生的文采,常常掩盖着逻辑的混乱:黄先生首先用较大的篇幅(16、17自然段)说明大明朝的后勤供应的落后:“这种方法一经成为定制,就如盘根错节,任何高级单位也无法把补给点和补给线作合理的通盘改组,以适应形势变化的需要。”然后武断地断言:“然而我们的帝国不允许也没有能力作全面的改革”。理由是:“然而我们这个庞大的帝国,在本质上无非是数不清的农村合并成的一个集合体,礼仪和道德代替了法律……各个机构之间的联系,从来也没有可资遵守的成文条例。……在未来的好几个世纪之内,上面这些情况在我们这个以农业经济为基础的国家里竟不能发生根本的改变。现代化的技术和古老的社会组织断然不能相容,要不是新的技术推动社会组织趋于精确和严密,那就是松散的社会组织扼杀新的技术,二者必居其一。”
照例我还是先指出黄先生的错误吧:
①、“我们的帝国不允许也没有能力作全面的改革”……“现代化的技术和古老的社会组织断然不能相容,要不是新的技术推动社会组织趋于精确和严密,那就是松散的社会组织扼杀新的技术,二者必居其一。”
我说过,明末是封建时代的末世。它面临两个结果:死亡(改朝换代)和涅槃。其实明末的涅槃(也是我中华民族的涅槃)已经有了非常明显的迹象,这就是资本主义的萌芽。在文化、政治、经济高度发展的中国,这本来就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不过,黄先生并不同意这一观点:“资本主义是一种组织,一种系统。即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中论述资本主义的流通方式,其公式亦为C-M-C,即商品(Commodity)交换为货币(Money),货币又再交换为商品,川流不息。但是货币是一种公众的制度,它把原来属于公众的权力授予私人。私人资本积累愈多,它操纵公众生活的权力也愈大。同时,商业资本又是工业资本的先驱,商业有了充分的发展,工业的发展才能同样地增进。这是欧美资本主义发展的特征。中国的传统政治既无此组织能力,也决不愿私人财富扩充至不易控制的地步,为王朝的安全之累。”(《万历十五年?自序》)
“资本主义萌芽”(或者“现代化的演进”)是指封建社会内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初级形态。“商品生产和发达的商品流通,即贸易,是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马克思《资本论》)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证明明末资本主义的萌芽。一、明朝商业发展的真实情况究竟如何?二、在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之前,欧洲是什么状态?
一、明朝商业发展的真实情况。
日期:2014-07-17 22:32:18
即以黄先生所举两个例子来看,黄先生的否决理由也是牵强的:“明代张瀚此人官至吏部尚书……所著的《松窗梦语》中,记载了他的家庭以机杼起家的经过。中外治明史的学者,对这段文字多加引用,以说明当时工商业的进步及资本主义的萌芽。其实细阅全文,即知张瀚所叙其祖先夜梦神人授银一锭、因以购机织布云云,乃在于宣扬因果报应及富贵由命的思想。姑不论神人授银的荒诞不经,即以一锭银而论,也不足以购买织机,所以此说显然不能作为信史”。(《万历十五年?自序》)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