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鬼事》
第10节

作者: 貔貅光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4-07-18 16:06:00
  今天继续,朋友们发现楼主我写得故事,大多发生在山上和海里;其实,烟台这个地方,尤其是芝罘区,城市就是建在山海之间一块狭长的坡地上,山与海的直线距离很近,且呈半圆形围住城市伸入大海,所以老烟台常说:上南山、下北海,可充分说明山与海对烟台人的浸润,而烟台人的性格也兼具山与海的风范,优点呐,像山一样厚重,像海一样豁达;缺点呢,像山一样自高自大,像海一样愿随大流。就是这种看似矛盾的性格造就了烟台人独特的地域性格,也只有这样较为独特的环境与人文才能使楼主的故事拥有素材。

  上面的4个故事,都是楼主听来的,叙述人或夸大或简洁,甚至是自己编来吓唬人的,所以,有些朋友不要感到恐惧,只有疑心才生暗鬼,堂堂正正神鬼就无欺;再者,写故事虽然不像写小说,但一样需要一定的渲染和加工,因此,故事里面的情节不一定和发生的事情一致,还是那句话:姑妄听之,姑妄信之,一笑而过罢了。
  谢谢诸位的捧场,今天继续烟台鬼事之五——西沙汪。
  日期:2014-07-18 16:27:00
  烟台鬼事之五——西沙旺
  西沙旺是老烟台一处地名,原来属于福山区,上世纪80年代归了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现今已改造成海滨风景区,这个地名已在烟台人的印象中渐渐淡忘了。

  西沙旺这个地名含有“讨口彩”和“调侃”的意味,因为在成为开发区一部分之前,那里只有稀稀落落的几个村子,互不相连,且人口都不会超过百户,所以,“讨口彩”的意思就是说,西边海滩南面的人丁是很兴旺的;而调侃呢,就像中国许多小城市里的人总爱把自己的城市名称前面加一个“大”字,真是见了矬子不能说“矮”,说白了,西沙旺在以前烟台人眼里就是个兔子不拉屎的荒凉所在。可是天生我才必有用,这地方位于烟台母亲河——大沽夹河入海口的西面,北面就是大海;由于河流冲积的作用,一片无垠的沙滩,其下的砂泥里盛产美味的海洋贝类,加之,有一些鱼类习惯逆大沽夹河之上产卵,西沙旺还出产烟台人所深爱的“两和水”鱼【几种生活在海洋,到淡水河里产卵的鱼类】。除了这些丰富的资源,由于这里的荒凉,也是起先烟台枪毙犯人的刑场。

  日期:2014-07-18 16:45:00
  楼主年幼的时候,正赶上国家“严打”期间,那时候,每隔几天就开一次公审大会,完后就看到城市的主干道上,前面警察的三轮摩托开道,后面跟着一连串的大卡车,上面的解放军【那时没有武警】荷枪实弹,上着刺刀,押着的死刑犯五花大绑,背后都插着一个“亡命牌”,写着犯人的名字,划着大红×;宣传车的大喇叭高分贝的“痛诉”他们的罪名。每当这时候,街上就聚满了看热闹的老百姓,众口议论说这些死刑犯要拉到西沙旺枪毙,楼主就是在那个时候对这地名开始熟悉,以至今后有人一提起,就感到莫名的害怕。每当有枪毙犯人游街的时候,往往车队后面就跟着一群骑自行车的青年人,都想去看看枪毙人是个什么情景;其中一些人回来就添油加醋、眉飞色舞地说着“正义的枪声一响,那犯下滔天大罪的死囚一头栽倒在地,红的、白的溅了一地”云云,其实,几乎没有人看过,都是吹牛,那押解犯人的车队一出市中心就会加速,自行车根本就是望尘莫及;再说,刑场杀人一般不让围观,因为怕哪个战士枪走了火误伤群众。再说,西沙旺当时离中心城区足有30里,这一去一返,一整天什么事都别干了。

  日期:2014-07-18 18:28:00
  这个关于西沙旺的鬼事是楼主一个姓李东北哥们说的………………老李这人是黑龙江珲春人,原先在林场工作,不想企业改制,下岗了,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带着同是林场职工的老婆来到烟台开发区谋生。众所周知,很多东北人都是山东人,老李也不例外,老家就是烟台龙口的,起先他没想到回祖籍,因为同时下岗的同事很多来到烟台,而当时经济技术开发区又是国家级的,政策好,引进的企业多,就业机会自然就好些。离开家乡的人自然喜欢“扎堆”,在同事们的不断劝说之下,也回到家乡参与“地方经济建设”。

  日期:2014-07-19 11:59:00
  一开始,老李干建筑工人,以前在国企干,挺轻松,干这种体力活还是头一次,时间不长,就累得吃不消;好在他媳妇有头脑,告诉他还是辞了这累活,做点小买卖,于是,两口子开始操办“实业”,女的做酸菜包子,男的到各处叫卖。当时的开发区来了很多东北人,酸菜包子挺好卖,夫妻俩凭这个日子过得还行;后来,这包子卖出名气,销量大增,他老婆就和邻居家的女人【也是东北同乡】合伙,一起包包子,一起推着自行车到外面叫卖,所以老李就有些宽裕的时间“扩大经营规模”,他发现西沙旺的沙滩盛产蛤,就自制了一个耙子,退潮的时候去那儿挖蛤,第二天到自由市场上卖,收入不菲。老李这个恐怖经历可以说就是因蛤而起………………

  日期:2014-07-19 16:57:00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