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天机密码——商周龙甲所刻天枢之谜》
第46节作者:
墨锋作者 “元良”二字是指盗墓贼同行之间的称呼,前面加上“无有”二字是代表客气的说法,“看山望岭”发作谐音“砍山挖陵”盗掘帝陵,“敢问路出樵人”就是说师出哪门哪派。
第二句话“一江春水景两岸”意思是说,虽然我们都做着跟死人有关的行当,但性质却大不相同,“浪淘沙”的意思是守陵人!
我问宫二,为什么守陵人被称作“浪淘沙”。宫二解释说,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盗墓一直都分为三种,即官盗、民盗与军盗。东汉末年曹操曾经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军方盗墓机构,分为两派,即摸金校尉与发丘中郎将。但要说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明确文字记载的官方盗墓机构,要追溯到北宋末年。
据史记载,北宋靖康元年,金国大将完颜宗翰率兵南下,攻陷北宋东京汴梁,俘虏了宋徽宗与宋钦宗两位皇帝,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靖康之耻”。岳飞的《满江红》就道:“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不过,金国虽然攻陷了汴梁,但他们深知自己还没有能力统治那么大的领土,也无心在这里立足发展,于是就在汴梁扶植了一个傀儡政权——北宋旧臣刘豫所创建的大齐。
刘豫本身就是傀儡皇帝,自然不会去管什么百姓民生,就一门心思想着搜刮民财,但当时的宋朝已经今非昔比,百姓也不富裕,于是刘豫皇帝就下旨设立了一个盗墓机构盗取了北宋十几座帝陵,发了一笔横财,这盗墓机构里的人就被称之为“淘沙官”。淘沙也就成了盗墓的代名词之一,行话里取宋朝词牌名“浪淘沙”代指守陵人这样的职务。
相传守陵人是在封建时代专门守护帝王将相的陵寝的人,他们各个本领高强,而且忠心护主,世代相承,吃朝廷俸禄,铁杆庄稼,只不过这种职业早就已经随着封建制度的瓦解消失在历史中了,建国以后,所有大规模的帝王陵寝全部都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由国家派人专门看守,变成了旅游景点。
听了宫二的解释以后,我为自己的无知而感到羞怯,就问:“那你们家到底是干嘛的呢?”
老朱和宫二对视一眼,说:“我们宫二少爷的家里是做古玩生意的,在整个河北省的地上地下文物交易中都是有头有脸的大人物!”
“这么说来,那我们明天要找的人也是做古玩生意的喽?”我道。
宫二一听我这话,流露出不屑的神情,道:“他哪里算是什么做古玩生意的人,充其量不过是一个倒卖文物的贩子。这人姓周,名叫周铁民,白手起家,早年就在湖南西北一代盗墓发了财,当时还是个掌眼。”
我道:“宫二,你就别再跟我整这些个行话了,什么叫掌眼,你直接跟我说不就得了。”
宫二笑笑,说道:“所谓的掌眼,就是盗墓团伙中的头头。一般的盗墓团伙在下地进入墓室的时候,总会留一个人在地上望风,因为盗墓活动一般都在黑夜,所以要求望风的人眼力要特别好,所以叫掌眼。在盗墓团伙中,谁都想蹲在外面做指挥官,别人溜进墓室摸金,一旦事发自己第一个逃之夭夭,墓地下的人是死是活只好听天由命。”
我一愣,道:“这样的人还能做头头儿?”
宫二点点头,道:“先前我也曾经听我父亲提起过,这个周铁民是出了名的心狠手辣,早年自己做掌眼的时候,跟着自己的兄弟下斗摸金,把奇珍异宝递出去之后,还在墓室里做着发财的美梦时,那掌眼就已经用一块大石头把墓道的洞口给完全封住,自己一个人独吞财宝了。”
老朱一听这话,义愤填膺地骂道:“我操,所谓盗亦有道,出来混江湖的,怎么着都得个义字当头,这么没人性的家伙迟早要栽跟头!”
我也说道:“什么义字当头呀,我看你是《古惑仔》看多了,这个世道,树倒猢狲散,危急关头谁也顾不得谁,都想着为自己好。我当警察那会儿,但凡是犯罪团伙中的第一个人被抓到,根本不用什么严刑拷打,立马老老实实全盘托出,尤其是做这种旁门左道的生意人,说带地,不过都是流氓假仗义罢了!”
周老板
第二天中午,我们三个人去往长沙的一家名叫“湘客留”的酒店与昨晚我们所谈论的周老板见面。
走进周老板预定的包厢,进屋一看,里面坐着两个人,一老一少。老的那人看上去五十多岁六十不到,浑身精瘦,浓眉大眼,脖子根上有一条醒目的刀疤,不过看样子不是外伤,而是手术的刀口。宫二给我和老朱介绍说,这人就是周铁民周老板。
我一看周铁民的样子,就明白了为什么昨天晚上宫二不屑地称他为倒卖文物的贩子。在我的印象中,但凡是搞古董收藏与买卖的人,一般都是文质彬彬一脸书生气,可这周老板却全然不同,金手表,金戒指,一身的名牌西装,看上去活像是一个暴发户,而跟文人扯不上一丁点的关系。
不过这周老板人倒是很热情,见了我们也不摆辈分,直呼我们几个人做小兄弟,还介绍他身边的那个身体结实的年轻人,说那是他的司机,可我怎么看怎么觉得这年轻人是他的保镖。这样一个笑脸相迎的人,实在很难想象他年轻的时候竟然干过那么多伤天害理的勾当,真是人心隔肚皮,世事难预料呀!
按照中国人的传统,即便是再要紧的事情见面也都不会直入主题,一定要先是客套一番,说几句毫无关系的废话不可。
周老板问了宫二一些家长里短,什么父亲的生意怎么样,宫家老太爷身子骨是否还结实。宫二这个人与我和老朱不同,很老成,应付这种客套的寒暄他十分在行。
闲聊了两句,周老板让服务员上菜。这是我头一次来到湖南,桌子上摆着的全是湖南特色菜,什么香辣梭子蟹,豆鼓剁椒蒸芋头,香辣刁子鱼,潇湘猪手,梅干菜扣肉等等等等。
我跟老朱看着满桌的各色菜肴,不禁吞起口水,拿起筷子,也不客气,一阵风卷残云胡吃海喝,大饱口福。
借着酒劲,大家也都聊得开了,周老板就问:“宫二,临来的时候,你父亲给我打电话,说你们要找湘西陈药师?”
宫二点了点头,道:“是,我也知道药王隐居多年,不好请出山,不过行医之人应当胸有悬壶济世之心,只要我们诚心相求,我想药王也不会见死不救的。”
周老板叹了口气,说道:“这个——还真是不好说呀,在湘西,老一辈的人都应该听说过陈药师这么一个人,这一方面因为他医术高超,另一方面,就是因为他那个古怪的性格。他这个人不是一般人能琢磨的透的。”
宫二看了我一眼,轻声道:“事到如今,我们也是没有别的办法了。”
日期:2015-04-28 06:36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