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大猷、戚继光现象--俞大猷必须力挺,戚继光可以休矣!》
第29节作者:
敖岸1021 日期:2014-07-20 10:17:44
3.3《中国大历史》
如果上述论述仍然不能使人信服,那么,再看看黄仁宇先生的《中国大历史》,当可印证本人的观点。
在我从香港购回的“联经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初版第五十九刷的版本上,有黄先生的头像:满头白发,黑框眼镜,西装领带,身前两支麦克风,似乎正在作报告,很儒雅的形象。可是在我读完《中国大历史》之后,我猜测黄先生正在讲话的内容,应该是“回字有四种写法。”(鲁迅《孔乙己》)
实话说,在我读到第四章以后,就读得非常马虎了。在我看来,和《万历十五年》一样,这些厚厚的书本,事实上就是错误的堆砌。
黄仁宇先生的历史研究,总的来说有三个主要的错误。
第一,时间观念混乱。
历史是人和事在时间轴线上的排列。时间的秩序一旦紊乱,所有的人事必将混乱而无法厘清。研究历史而不注意时间关系,较之军事指挥官不注重地图或沙盘更加有害,必然会因为因果关系的错乱,或者无法厘清纷乱的历史现象,或者得出错误的结论。
如果我说:“由于亚历山大大帝没有为马其顿的军队配备对讲机或者智能头盔,因此他们的通讯必然效率低下,随之而来的必然是指挥的不能及时传达到底层的战斗单位,由此推知,马其顿军队几乎就是一盘散沙,其战斗力不可能强大。他们的战绩既传之久远,或有夸大。”或者我说:“莫卧儿帝国的统治因宗教冲突而衰落。16世纪,葡萄牙及英国陆续踏上这块土地。然而冲突一开,帝国的虚弱与保守立即暴露无遗。由于帝国没有装备马克沁机枪,失去了重整军备的机会。1757年,莫卧儿帝国和英格兰的东印度公司之间爆发了普拉西战役,其战败而逐步沦为英国的殖民地,也只是迟早的问题了。”相信任何一个有历史常识的人,都会对我大加鞑伐。可是,在黄先生的著作中,类似的问题在在皆是。
比如,黄先生认为明末既没有现代意义的银行业,也没有现代意义的保险业,而政府也不能作数目字的管理,因而明朝不可能作根本的改组,以产生新的生产关系;又比如,黄先生认为(可能是根据《五经图汇》的示意图)周公的政治区划,“无妨称之为‘间架性设计’”,“可以假设它的整饬有如怀俄明州的边界般齐整”,因而是“大刀阔斧而不合实际的观念”,是“注重形式超过实际”……
第二,言必今日西方。
我一直强调,以今日回望历史,固然有今日的优势。但是必须也要弄清楚历史的历史,并且还要尽力去推求今日之未来,也就是说,应该弄清楚历史的整个流向。作为问题的探讨,尤其要定位准确历史的时间坐标。今日之西方并不能代替真理。黑格尔说:“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固有其哲学的思辨在(通俗地讲,即有果必有因),但究之现实,则存在而不合理的现象甚多。以今日西方的合理与不合理的种种现象为圭臬,我在前文已有批评,比如以今日西方资本主义的情况而要求明末的社会。推而论之,黄先生的论述,其标准是今日西方之社会百态。
这就相当于指责老虎为什么不长厚厚的鬃毛,因为同为猫科动物,西方的狮子是长着鬃毛的,所以,老虎不长鬃毛肯定是一个大大的错误,而且其来有自。
“可是观光者看到这大批窑火烤成的像群也可能发生怀疑:既有如此的聪明才智、庞大的眼光和组织能力、详尽的企划工作,何以中国不能彻底利用这些长处作科技的大突破,有如文艺复兴之于西欧?这些艺术与技巧之所以不能持续,可以用缺乏社会的推动力来解释。”
“这些传说可能永远无法证实。可是仅以现今的资料,参观者也可以凭他们所见,在历史上作一肯切的断定。如果秦始皇完全相信超自然的力量,那么他为何不以大规模的人像代替数目众多的兵俑?为何不用超人的神像,每座几丈高,有如今日犹俯视阿斯旺水坝的努比亚大神像?或者制造出来三头六臂,有如印度教的传统?实际上陶塑兵俑大可以成批用翻砂的模式依样制成,有如大流士之听政所前的浮雕像,甚至如康士坦丁大帝凯旋门上个个千篇一律、生气全无的人像群”……
第三,选择性使用史料。
前文举例甚多,不必多说了吧。
至于黄先生用经济覆盖文化、政治、军事的毛病,也依然存在。
黄先生几乎在他所有的著作中都讲到,他曾经花大力气研究明朝的财政与税收,在《万历十五年》是花了多少时间,在《中国大历史》是用了多少种方志。我当然不怀疑黄先生的这一个说法,我怀疑的是何以花了这么多的功夫,却始终在歧路徘徊?
黄先生在国外之著名学府讲授中国历史多年。看看欧蒲台的《万历,漫长的怠政时代》,就知道,他完全接受了黄先生的错误观念。不知道还有多少黄先生在向金发碧眼的莘莘学子讲述一个与中国不相干的中国?
向黄先生学习,我也引用一句西方名言以为小结,保罗?萨缪尔森说:“你可以将一只鹦鹉训练成为经济学家,因为它所要学习的只有两个词:‘供给’与‘需求’”。 还好,保罗?萨缪尔森先生是经济学家,而不是历史学家。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