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宋——蒙宋金三国战记》
第7节

作者: 英雄旗主
收藏本书TXT下载
  公元1215年五月,金国尚书右丞相完颜承晖、左副元帅抹燃尽忠已在中都坚守了五、六个月了,其实在这段时间内,蒙军对攻城并不积极,金军防守不算吃力,可就是苦等援军却迟迟不到,蒙古又不肯撤军,让人看不到一点希望。此时,中都的另一守将抹燃尽忠已无心守城,便将心腹完颜师姑召来,密谋准备逃跑。完颜承晖闻讯大惊,急忙把完颜师姑召来质问道:“我和抹燃尽忠共守中都,对他推心置腹,把全部军队都交到他的手中,他也保证要与我同生共死,怎么现在又想逃跑呢?”完颜师姑答道:“皇上和太子都已经跑了,我们还留在这里做什么?”完颜承晖大怒道:“你们都跑了,江山社稷怎么办?”说完抬手一刀,将完颜师姑劈成两半。

  完颜承晖虽说杀了完颜师姑,但自知留不住抹燃尽忠。完颜承晖和抹燃尽忠一个管军、一个管民,军队都在抹燃尽忠手里,抹燃尽忠要是跑了,中都自然就难以守住。完颜承晖万念俱灰,当天就服毒自尽,抹燃尽忠也在这一天晚上,带着亲信开城逃往汴京,中都就这样沦陷了。
  金宣宗南迁,本是权宜之计,谁知却来惹了大麻烦。早在卫绍王时代,辽东就有契丹人耶律留哥起兵造反,短短几月之内就聚众十余万,辽东是金国的龙兴之地,不容有失,卫绍王急忙派大将完颜承裕、蒲鲜万奴带着号称六十万的大军过去征剿,这一仗打了好几年,不但没能平息叛乱,就连派出去的军队也成了肉包子打狗,到中都失守这一年,耶律留哥投降了蒙古,蒲鲜万奴也叛金自立,这样辽东已彻底与金国脱离了关系。而就在金宣宗南迁的同年,又有辽西汉人张鲸、张致兄弟聚众造反,木华黎攻克北京之后,张氏兄弟立即向蒙古投降,这样辽西也失去了控制。除此之外,河北一带土豪也纷纷划地自保,不再以金国臣民自居,只要蒙军一到,这些土豪便望风而降,金国南迁后还不到一年,河东、河北、辽东、辽西等地就已丧失殆尽了。

  然而问题还不仅于此,金宣宗南迁时,出于拱卫京师和避免资敌的目的,曾强行将河北军户百万余口迁到了河南,这些南迁户因数量庞大,一年就用去三百八十万余斛粮食,全部都要靠朝廷支出,给朝廷造成了极大的财政压力。金宣宗就想把河南的民田分一部分给河北过来的南迁户,这又使河南民间大为惊惧,尽管最终这项政策没能落实,但还是加剧了河南地区的社会矛盾,再加上当时战乱不断、吏治败坏,普通百姓难以生存,只得抛弃土地,沦为盗贼,使暂时还没有受到蒙军蹂躏的河南、山东等地也因此而动荡不安。

  金国的内忧外患,把金宣宗搞得焦头烂额、疲惫不堪,打仗接连败北,税赋又收不上来,就算家业再大,也不是长久之计啊!本来南宋每年要向金国输纳六十万银绢的岁币,现在也赖着不肯给,这不禁让金宣宗大为恼火,而此时又不断有大臣向他建议,称我国军队战胜北兵之力诚不足,但击败南兵之力尚有余(3),不如借口南宋不输岁币,出兵攻占宋属两淮之地,来个堤内损失堤外补。

  金宣宗胆小很小,生怕一旦大举伐宋,就要陷入两线作战的困境,只好自我解嘲地说道:“朕意不然,但能守祖宗所付足矣,安事外讨!”(4)话虽这么说,可是金国自打丢掉中都之后,所能控制的领土仅余河南、山东、陕西等地,地盘大幅缩水,手头也越来越紧,金国当了快一百年的地主老财,穷日子早就过不惯了,所以南下作战的呼声越来越高,金宣宗听得多了,慢慢地也就动了心,开始幻想着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把被蒙古人抢走的那部分利益从南宋那里找回来,再加上他接连派出几路使者去讨要岁币,南宋方面却始终不肯支付,于是金宣宗最终还是下定决心,要用武力逼迫南宋就范。

  (1)《续资治通鉴》第一百六十卷
  (2)《金史》列传第四十七《完颜素兰传》
  (3)《大金国志》卷二十四《宣宗皇帝上》
  (4)《金史》本纪第十五《宣宗中》
  日期:2010-05-19 07:20:33
  第二节 南拓之战

  金国与南宋的矛盾已经积累了很久,早在公元1211年,南宋派遣使臣给金国皇帝祝寿,恰逢蒙古大军南侵,将道路隔断,南宋使臣无法通过,只好半路返回,蛋糕也没有能够送出去。从那时起,南宋就已经感觉到金国的国势变得大不如前了。公元1213年,南宋又先后派董居谊、真德秀等人出使金国,但也因蒙古南侵和金国内乱而不能成行。在这种情况下,真德秀等人便建议朝廷停止向金国输纳岁币,并且得到很多人的支持。可是也有一部分大臣认为:“强鞑渐兴,其势足以亡金。金,昔吾之雠也,今吾之蔽也,宜故与币,使得据鞑。”(1)这两种意见针锋相对,相持不下,又都有一定的道理,究竟何去何从,确实令人难以抉择。

  此时在南宋主政的是宰相兼枢密使史弥远,此人虽以“反战”起家,但也看到了金国在蒙古的连续打击下,国力日渐衰落,所以也想利用这个机会,改变南宋的被动地位,好为自己谋得大功。在这种矛盾心理作用下,史弥远就采取了折中的策略,派人出使金国,要求减少岁币的数量,具体数字按照宋金隆兴和议后的每年银二十万两、绢二十万匹执行,也就是想把开禧北伐失败后新增的每年十万两、匹银绢去掉。这对于金国来说,也未尝不是一个可以接受的办法,谁知金国虽已深陷困境,却仍旧倒驴不倒架,一口就将南宋的要求拒绝,态度又十分生硬。史弥远一怒之下,就把输纳给金国的岁币彻底停了。

  这是发生在金国南迁那一年的事情,当时金国正忙于应付蒙军的疯狂进攻,根本就没有能力为掉转枪口对南宋开战,只得接二连三地派出使者催讨岁币,但南宋方面不但始终不肯支付,态度还日渐强硬,后来南宋的接伴使袁韶竟然说道:“昔日两国誓约,止令输于燕京,不闻在汴京。”(2)这句话说的能把人活活噎死,在当年的绍兴议和里,两国约好是在泗州(今江苏省盱眙县境内)交接岁币,然后运往燕京,这一条白纸黑字写在和议书里,双方都已签字画押盖章生效了,具有法律效力,可这时燕京已经落入了蒙古人手里,袁韶这句话就是在讽刺金使,大意就是说你们连老家都看不住,咱们两国已经是一个档次的了,怎么还好意思管我们要岁币,再说就算我们肯给,也只能送到蒙古人手里,跟你们金国有什么关系?

  自从金国兴起以来,宋朝就一直给金国称臣、称侄,南宋此时的态度,使金国君臣感到无法接受,所以尽管金宣宗天生胆小,但不免为此恼羞成怒,再加上术虎高琪等人一再撺掇,遂决定对南宋开战,用武力来解决问题。
  南宋嘉兴十年(1217年)四月,金宣宗以南宋不纳岁币为由,把大将乌古论庆寿从抗蒙前线、完颜赛不从西北前线调至河南,攻击信阳军、光州、光化军等处,另遣将领率军进攻川陕边境上的大散关,准备打开进入四川的通道,金国向南拓地之战由此全面打响。
  金国这次南征,是在一种多线作战的不利形势下强行发起的,当时蒙古对金国的进攻并未停止,只因受制于潼关和黄河天堑才没有能大举进入河南,而西夏也趁着金国祸乱之机,不断派兵进攻金国的陕西地区,使金国的陕西精兵不但不能入援京师,反要朝廷派兵去增援。即使是在金国的内部,也有杨安儿、李全等人发起了“红袄军”起义,参加者人数达到数十万之多,纵横于河北、山东等地,攻州掠县,声势浩大,给金国以沉重一击。

  在如此不利的形势下,金国入侵南宋的前景本来就已十分堪忧,谁知屋漏偏逢连夜雨,金军刚一出兵又中了宋军的埋伏。原来南宋京湖制置使赵方早已估计到金军将要南侵,便事先命人在襄阳城外设下了埋伏,金军刚到,就遭到宋军的三面埋伏,被杀得全线溃败,宋军又趁机进攻枣阳(今属湖北),击溃了围困枣阳的金军,而进攻光化军、随州(今属湖北)等地的金军也被宋军击退,致使金军的攻势全线受挫。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