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菜至尊大厨传奇--炉边镇守使》
第40节

作者: 何三刀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5-04-27 21:36:27
  (上接第四章 第4节《好事多磨》)
  这桩亲事,当事人愿意,双方家长同意,自然就转入了下一个环节:媒人提亲。要说这谢国治大人,与王景林的岳父谢勺子论起渊源来,还真是同出一脉,如今王景林上门请他保媒,他自然得给这个面子。于是择了一个良辰吉日,他备好六色礼,亲自到萨府拜见萨老爷和三姨太,正式为“贤外甥”王景林提亲。萨老爷与谢国治不熟,但也不能说“素未谋面”,总之官场上的人多多少少打过一些交道,双方相谈甚欢,决定先把亲事定下来,接下来各方找关系,争取尽快能拿到户部特批的执照,那就可以下聘了。

  就像现代人要合法结婚就必须要到民政部门打“营业执照”一样,那时的人结婚也是要合法手续的。民间男女双方在族长的见证下,所签字画押的“婚约”,即具法律效力,因此,要解除“婚约”,还得另写“休书”。然而,有官方身份的人必须经过户部审批,否则一经举报被查实,革职、革除功名,那还是最轻的处罚。
  没想到,这满汉贵族通婚,还真是一个“难”字了得!因为它牵涉到大清的“宪法”能不能变通的问题。刘公公原来所设想的两条路,即通过将萨格琪“过继”给他以削除旗籍,从而华丽转身洗白为“汉族”女子,或以从四品宫廷御厨身份,向皇上、太后申请特批,都先后受阻。很显然,户部是做不了这个主的,刘公公利用机会接触光绪帝,奏明了实情,皇上倒开明,有心做这个主,无奈老佛爷被李公公在人前乱怂恿,于是她抱着祖宗的先制不放,这事就成了悬案,拖了下来。

  这场婚事一拖就是一年半之久,萨格琪已经年满二十岁,她现在与王景林见面的机会倒是越来越多,可是对于未来的希望,反而越来越渺茫,眼见着一个开朗活泼的格格,硬是给“改造”得多愁善感起来。王景林常常宽慰她,“听闻婚禁将要解禁”,二人卿卿我我的机会常有,但那时的社会风气是不可能轻易上床的,所以接触越多,人越难受,眼看这相思之苦给酿成了毒药,蚀人心髓。
  事情到了1898年(光绪廿四年)夏季,他们所盼望的好消息果真传来了。
  原来,上一年德国强行割据胶州湾后,国内人心惶惶,知识分子趁机大肆鼓吹“革新”,整体舆论都是呼吁“变法、救亡”。康有为于是上书光绪帝,指出形势迫在眉睫,如果再不变法,不但国亡民危,就是皇帝想做老百姓都要做不成了。?后来,光绪帝接见了康有为,表示“决不做亡国之君”,让康有为全面筹划变法。
  真正的戊戌变法运动从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开始,那时慈禧搬到颐和园去住了。诏书宣布:废除科举,满汉通婚,裁撤冗员,鼓励工商,兴办洋务,实行立宪等等。一批思想守旧的官员被迅速革职,而一大批读书人被用到政治的关键岗位上。
  这场光绪帝与慈禧太后在台前幕后的PK,其实质不仅是改革派与保守派的攻防战,其实万古同源的一个道理是:“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却说能真正影响这段历史进程的人,并非光绪帝或慈禧太后,而是手握兵权的荣禄和袁世凯。荣禄是直隶总督,袁世凯是直隶按察使。事情到了9月20日,两派双方的斗争达到了白热化状态,太后密令荣禄软禁光绪,而光绪亦在密令袁世凯举兵勤王,软禁慈禧。
  这荣禄相当于京津地区总书记,党政军权一把抓。他说要保谁,那是一言九鼎的。而袁世凯相当于京津地区警备总司令,他说要保谁,可以在荣禄的九鼎之上,再加一鼎:把荣禄也给灭了。
  在这千钧一发的紧要关头,袁世凯从宫里回到天津军事基地后,寝食难安。他深知自己的功名利禄,表面上是皇上安排的,实际上都是因为太后的赏识。关键是皇上重用那一帮举人进士,都是文人,而靠文人要一举改变延续几千年的封建体制,他觉得不靠谱!再说,皇上毕竟年轻,势单力薄------想了一阵,他决定去见荣禄,汇报一下自己的思想心得。

  日期:2015-04-27 22:25:20
  荣禄虽然是袁世凯名义上的“领导”,在这个最关键的时刻见到袁世凯深夜来访,那真是给袁磕头、下跪、擦鞋、舔屁、眼的心都有了。“有实力才有魅力”,在此有了最生动的例证。这二人通过一番密谋,随即向所部签发了军令。于是21日凌晨,光绪帝正式被慈禧所制造的“戊戌政变”软禁在南海瀛台,从此他连自由性交权、豪华吃饭权也被剥夺了。
  至1898年9月28日,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等“六君子”在北京菜市口被斩杀,徐致靖处以永远监禁,张荫桓被遣戍新疆。“百日维新”期间光绪所有新政措施,除7月开办的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外,全部都被紧急废止。
  而王景林与萨格琪的婚事,在这戊戌变法期间,竟然有了实质性的进展。

  俗话说:近水楼台先得月。刘公公这边的人员,接触光绪帝的机会比较多,他们深知这位年轻的皇上,就如同“深海潜龙”,现在太后插不上手,他的气势就真像“下山猛虎”一样。看到《定国是诏》里有准予满汉通婚一条,于是皆大欢喜。经过一番操作,天随人愿,户部的特许结婚执照终于拿到手了。
  王景林权衡了一番,谢珍珠作为元配,当初王府定亲的聘礼是5000两银子,那么,出于对元配的感情也好,尊重也好,聘金都不宜于超过此数,否则,那就是长萨格琪的志气,灭谢珍珠的威风,遗患无穷。谢国治好歹算是谢家的代表,他自然也得考虑谢珍珠以后怎么与萨格琪相处的问题。所以综合平衡的结果,谢国治最后押着4500两现银,去到萨府正式下聘。
  萨格琪是萨尔玛和三姨太的小女儿,一直视作掌上明珠,他们对这个女儿是娇宠的。所以除了将这份聘金全部用来置办嫁妆之外,他们也按当初谢珍珠娘家的规格,给萨格琪另行准备了3000两现银,作为压箱底的“私房钱”。
  而根据民间风俗,王景林是不可能将新房安置在萨府的,那样他将被视为“倒插门”,作为男人天天生活在岳母的眼皮下,这完全不符合人之常情。因此王景林拿出1500两银子在皇城根买了个小四合院,并添置了必要的家具,一切收拾得整整齐齐,只等八月初一、初二(即公历9月16、17日)良辰佳期的到来。

  按旗人习俗,迎娶新娘时多用轿,但花轿是在马车上扎成的,先固定好四框,然后用红绫子围上,上面也用红绫拉成翼状轿顶,轿门有红绫档帘。所以他们的花轿不是用人抬的,而是用马拉的。迎娶时,大轿内要有两个八九岁的男孩,还要有一对娶亲婆“压轿”。迎亲时,新郎骑马,领花轿至女家,新娘上轿,新郎骑马绕院子一周,新娘乘轿缓缓随行,名曰“引轿”。;绕行一周后,新郎下马,进到屋中行跪拜礼。然后,骑马领轿返回,新娘身着红衣,头蒙红布,怀抱用红纸条捆成的二根麻秸杆端坐轿中。

  迎亲队伍中,打旗的、打灯笼的以及吹鼓手走在前面,后面跟着是12匹对子马,马上坐着年轻的伴郎。在伴郎的后面是披红戴花的新郎,再后面就是接新娘所用的花轿了。这娶亲的队伍沿途每到一个亲友家,亲友都要给新郎送礼披红。
  在轿子将至喜房门前时,新郎不待新娘下轿,须向新娘连“射”三箭,意为除新娘之“红煞”,但这箭为虚射,四川话是“假打”,因为箭只轻轻落至轿前即可。射毕,才许新娘下轿迈马鞍(取平安之意)。拜天地后,新郎须用所射之箭挑去新娘盖头,礼成。
  当王景林与萨格琪洞房花烛,苦尽甘来之际,那夜正是谭嗣同与袁世凯披肝沥胆谈心,要促使袁必要时紧急起兵勤王之时------
  人生啊,居庙堂之高,叱咤风云,创经天纬地之大业,这是多少豪情男儿的梦想与抱负?然而转眼间王后将相化为粪土,风云人物血荐轩辕,又有几人能先知先觉,看破玄机?
  自此,萨妹妹与“傻哥哥”耕云播雨,自得其乐,迨至慈禧太后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时,他们早已将生米煮成了熟饭,谁能奈之何哉------
  (第四章 第4节《好事多磨》完结)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