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论史——曾左胡洪杨》
第13节

作者: 阿a浪lang
收藏本书TXT下载
  杨秀清的生辰八字不全,出生日期也有两种说法,普遍采用的一个日期是:道光三年八月十九日。现将杨秀清的六字排出如下:
  乾造:

  癸未
  辛酉
  丙辰
  正财格,财旺生官,格局不错。按道理说,财格怕劫,但官星透出,已经成格,就不怕劫财了。这点跟杨秀清三十三岁凶死,对不上。
  岁运之外,命书里还有“限”的说法:年柱代表少年时的运程,月柱代表青年时的运程。杨秀清的年干是正官,月柱是正财,应该出身富贵之家,跟他父母早逝,幼年困苦的情况也不太符合。笔者估计,这个生日是杨秀清自己编排的,他四岁丧父,九岁丧母,生日未必弄得清楚。

  关于杨秀清的八字,如果没有确切资料,后文就不再讨论了。
  日期:2014-06-26 23:42:53
  道光十二年壬辰
  这一年曾国藩二十二岁,已经参加过六次童子试了。
  多次的考试落榜,曾家父子估计也找出了病根,那就是曾麟书的水平太村了。本来嘛,一个考了十几次秀才不中的老师,能培养出多好的学生来。
  曾国藩从二十岁开始四处求学,先在衡阳唐氏家塾念书,又转到涟滨书院。二十二岁这一年,曾国藩第七次参加童子试,终于考中了佾生。
  所谓佾生,也就是政府每年在文庙搞活动时的舞蹈队员。文佾生持羽箭,武佾生持干戚,配合着音乐前进后退。回旋作舞。曾国藩此时年轻,并且身材也不错,就当了个佾生。
  这个佾生也不是随便就能当的,按考试成绩选拔。秀才没录取,但成绩还不错。才有资格当佾生。
  佾生的资格相当于半个秀才,有的资料说,可以跳过县试,府试,直接参加院试。按照曾国藩的年谱记载,他又参加了一场科试就直接转为秀才了。

  科试估计就是科考,要是这样就比院试简单多了,科考和岁考是在院试之前,学政主持的考试,目的在于检查学生们的学习效果。院试是选拔性的,从高分到低分录取,科考是目标性的,只要及格就行。所以这个佾生的含金量也是很高的。
  在取得佾生资格的同时,曾国藩也被学政悬牌。说他的文理太浅。相当于当众点名批评。这件事被曾国藩视为奇耻大辱,几十年后还耿耿于怀。
  这一年,考了十七次秀才的曾麟书终于上榜,四十三岁了。
  曾国藩十七岁到二十七岁行丁酉大运,身弱的曾国藩并不喜丁火,要不然也不会考那么多次。因为丁火克他八字年干的辛金,这一年,丁火与太岁壬水合局,辛金得酉禄,所以中了佾生。

  前面说到,大运的看法有好几种,其中一种是天干地支各管五年,二十二岁这一年,曾国藩已经进入酉运。所以丁火的影响就不大了。
  日期:2014-06-27 23:36:06
  道光十二年壬辰 第二
  左宗棠二十一岁。
  左宗棠的父亲去世后,喜欢出风头的左宗棠便有点不安分了,听说善化人贺长岭在家丁忧,便前去干谒。

  贺家是当地的名门,一家出了两个进士,一个是贺长岭,嘉庆十三年进士,一个是贺熙龄,嘉庆十九年进士。此时的贺长龄五十八岁,官居二品。
  此时的左宗棠一矜未青,去拜见二品大员,要没有点高阳酒徒的狂劲还真顶不住。好在左宗棠肚子里面还是有点干货,再加上口才好,一场晤谈下来,贺长岭许他为国士。笔者觉得,这个国士有点水分,这里有贺熙龄的一付对联为证:开口能谈天下事,读书深得古人心。能谈而已哈。
  不过鉴于左宗棠这么年轻,见解已经不俗。贺长龄还是非常欣赏的,把家中的藏书借给他看,有时候,为了找书,搬梯子上楼好几次,不厌其烦。左宗棠每看完一本书,就跟贺长岭汇报一下自己的心得,互相考订一番。
  贺长龄的弟弟贺熙龄这时也在家丁忧,并在城南书院主讲。可能是因为这种关系,左宗棠也进了城南书院。
  湖南巡抚吴荣光开办湘水校经堂,供士子们攻习经书,左宗棠在一年内考了七次第一,才名为吴荣光所闻。
  道光十二年,壬辰,左宗棠服丧期满,捐了个监生,参加本省乡试。按说左宗棠服丧还不到三年哈。
  这件事很能看出左宗棠的个性,有点象小孩子脾气,该给我时不给,再给也不要了。按说左家本来就不富裕,又连遭丧事。再捐监生,估计要砸锅卖铁了。
  这一年,主持湖南乡试的正考官为徐法绩,副考官为胡鉴。巡抚吴荣光监考。

  为了防止作弊,乡试有一套严格的程序,考生交卷以后,要把名字密封起来,然后由誊抄人员,用朱笔把卷子抄一遍,防止比对笔迹。改卷子的叫房官,有十来个人,如果是在长沙乡试,这十来个房官都是长沙三百里以外请到进士,举人。房官认为文章还可以的,就选出来,估计是在卷上写一个“荐”字,签名,然后送给正副主考官再审核一遍,正副主考官通过的,基本就算录取了。在房官和主考官没通过的,都叫落卷。左宗棠的文章,在房官那就没通过,落卷了。

  估计名次都排好了,突然来了一道圣旨,命主考官搜阅遗卷。这年是道光帝的五十寿辰,皇家格外开恩。这个时候,副考官胡鉴突然死了。剩下徐法绩一个人,看了五千多套遗卷。又选出六个人来。
  当然了,程序还得走,徐法绩就让房官补写“荐”字,房官们都不同意。这个道理很明显,如果房官同意了,就说明自己工作没到位。徐法绩只好祭出圣旨来。房官没办法,只好补办手续。
  当然,这些房官心里肯定很不乐意,就连监考官吴荣光,都觉得这里面有猫腻,肯定是“温卷”。
  日期:2014-06-29 00:19:42

  道光十二年 第三
  “温卷”这个词,是唐朝人发明的。科举制度在唐朝还不算很完善,但有一点却相同,都得写文章,并且不是八股文。
  文章和数学题不一样,没有标准答案,要评判一篇文章的高下,特别是高手们的文章,那就有相当的难度。所以一个人的名气相当重要。
  士子们为了雁塔题名,就把自己得意的诗文投献与名公巨卿,以求延誉。这种行为叫“温卷”。温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不致于因为主考官的一时疏忽而埋没人才。但发展到后来,就有人借此机会行贿考官了。
  徐法绩作为一个主考,为了一套卷子,不惜得罪房官们,大家难免会这么认为。但徐法纪是主考官,身份跟钦差差不多,又有圣旨在。各人也不敢违拗。当下补荐了六分遗卷。
  放榜之日,要按朱卷评定的名次,与考生原来的卷子进行比对。打开墨卷的密封,六份遗卷的第一份,就是湘阴考生:左宗棠。
  对于左宗棠,监考官吴荣光是比较了解的,见此情况,连忙给徐法绩作揖,贺徐公得人。估计也有道歉的意思。
  龙虎榜上,左宗棠中了第十八名举人,他二哥更厉害,高居榜首,也就是“解元”。
  捐个监生让左宗棠把家业吃尽荡光,生计上也难以维持。好在左宗棠另有妙招:出嫁。考试一结束,左宗棠就入赘到周家去了。周家是本地望族,养活一个闲人也不在话下,但一个大好男儿去当上门女婿,面子上总有点挂不住,好在一个月后左宗棠中举,总算是找回一点场子。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