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辽金夏———刀笔间的抗争》
第12节

作者: 风潇晓客
收藏本书TXT下载

  但是,这种严刑峻法并不能从根本上杜绝走私的盛行。唐政府打击走私的政策只是针对那些体制外的中小型私盐贩,并未影响到那些在各种政治势力庇护下参与走私的富商大贾。
  在严厉的打击下,中小型私盐贩们便走上了武装走私的道路,这其中便有黄巢。
  日期:2014-06-16 21:45:27
  个人简介:
  姓名:黄巢
  性别:男

  民族:汉
  血型:?
  户籍:曹州
  家庭背景:
  父亲:?
  母亲:?
  生卒:公元820年——公元884年
  个人履历:公元820年——公元874年(私盐贩)
  公元874年——公元881年(造反)
  公元881年——公元884年(皇帝)
  日期:2014-06-16 21:55:52
  唐宪宗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此时的唐王朝已在安史之乱后度过了五十八个春秋。这五十八年间,唐王朝历经了五朝(肃宗、代宗、德宗、顺宗、宪宗),虽然在宪宗朝时出现过短暂的繁荣,但从肃宗朝时宦官集团开始影响到朝廷的政治后,也就注定了唐王朝日后政治的黑暗。
  时间还是元和十五年,这年正月,有着“中兴之主”之称的唐宪宗因服用“仙丹”驾鹤西去。同年,唐穆宗即位,但这一年在后人的历史中注定将不会是单单属于他的,因为同样在这一年,一个日后将会是唐王朝恶梦的人出生了,他就是黄巢。
  黄巢的出生是非常平凡的,因为他本身就是一个平凡的人,他的父、祖辈都是干贩私盐的,也就是说,平凡的黄巢出身甚至都是带有污点的。
  出生在这样一个中小型盐贩家庭里,相对殷实的家底使得黄巢自小就有条件苦读诗书,以求晋身官场。万一祖坟上冒了青烟,混个进士及第,可比整天提心吊胆的贩私盐光彩的多?更难能可贵的是黄巢自小就很爱读书。
  史籍称黄巢“稍通书记”,意思就是半瓶醋,本人在此稍微质疑一下,可能是史籍故意丑化于他。因为中国古代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资格进长安考试,海选、初赛、附加赛,是要通过层层筛选的。而且通过黄巢的诗也能看出来,黄巢在文化造诣方面还是有一定水平的。
  日期:2014-06-16 22:00:27
  据说,有一次,黄巢的爷爷在园中设宴,召集子侄孙辈赏菊。喝了一会酒,老爷子乘兴命大家联句咏菊。那时的黄巢只有八岁,站起来说:“堪与百花为总首,自然天赐赭黄衣。”
  哪知黄巢的父亲听了,急得怒骂道:“你这小子胡说八道什么!赭黄衣是只有皇帝才能穿的,这两句诗倘若传了出去,你小子有几个脑袋也不够砍!”
  黄巢心想,我不过说菊花能成为百花的首领,有什么不对!这样一闹,联句就停了。爷爷也打圆场说:“联句不联了,还是罚这孩子做一首诗吧。”黄巢便从眼前景像起句,吟道: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这段记载是据说,这样的诗也是八岁的黄巢写不出来的,但我希望这是真的,因为梦想,一个八岁孩子的梦想!
  日期:2014-06-17 22:18:33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科举制自隋朝建立,到唐朝经过唐太宗、武则天等人大力提倡和改善后,已经成为了控制人们思想的重要利器。
  因为有了这个制度,人人都有成为大地主的可能性,只要你学习棒,有能力,想成为多大的地主都没问题(当然,最大的地主皇帝要除外。),尤其到了宋朝后,更是英雄不问出身低,人人都有考科举的资格。
  人们为了成为地主争先恐后的去读书,这样造反的人就大大的减少了,有正当途径谁还干那些随时掉脑袋的勾当,除非到了官逼民反,活不下去的地步。
  而且读了四书五经,变成了文化人,懂了礼仪廉耻,就更不可能去造反,所以自科举制建立后,所有的起义都不是文化人发动的,宋末的方腊(农民);元末的朱元璋(农民+乞丐)、陈友谅(渔民);明末的李自成(驿卒)、张献忠(流氓);清末的洪秀全(流氓+邪教创建者)。
  可能是运气的问题,虽然从小就天赋异禀,读书也很努力,但黄巢一连考了几次,均是以失败告终。
  日期:2014-06-17 22:23:57

  影响考试的因素是很多的,黄巢同学可能运气不咋地,心灰意冷之余,在长安城外留下那首流传千古的《咏菊》后,又回去干起了自己的老本行—贩私盐。
  丢弃了诗书,黄巢的爱好也发生了彻底的转变,也或许是露出了本性,文人和流氓只在一念之间,他更喜欢积财聚众,并爱好起了赌博,还好收留一些亡命之徒,从而进行武装走私。
  其实,一切都是为了利益,这也怪不得黄巢。
  按说从唐代宗开始,贩私盐便成了一份很有前途的职业。黄巢干回了老本行,又有武装部队,小资生活还是很有保障的,过得也有滋有味。虽然经常被官府找茬,但怎么也不会走上造反的道路。不过,人生总是充满戏剧性的。
  中庸有云:国之将兴,必有祯祥;国之将亡,必有妖孽。
  大唐王朝在这一刻,将遇到妖孽。
  日期:2014-06-17 22:32:11
  其实遇到妖孽也没什么大不了,找人灭了他也就是了,但大唐王朝遇到的是妖孽加上蝗灾。
  一切还要从大唐乾符二年(公元875年)开始说起,因为这一年的关东地区蝗虫漫天飞舞。它们见什么吃什么,丝毫不会留情面。
  本来大唐王朝这么大,哪年不得闹点灾,闹点难,就是再大的蝗灾,只要政府处理得当也没什么大不了。
  可如果政府处理得不得当呢?

  中国历史上有三个朝代,阉宦为祸最为严重,东汉、唐、明。其中,明朝的宦官数量最为庞大,权力却最小。东汉和唐的宦官权力很大,而且够狠!弄死皇帝都是在眨眼之间,更别说其他人了。
  唐肃宗后唐王朝阉宦为祸,到了唐穆宗时期又爆发“牛李党争”,朝廷管事的一个没有,争权夺利的倒是成把抓,就这么一帮子人,他们有可能管他百姓的死活吗?
  死去吧,管我什么事。
  据说,当无数的蝗虫遮天蔽日,从中原向西蔓延至关中之时,京兆尹杨知至居然上奏皇帝说:“蝗虫飞临京城后,从不吃田中庄稼,全都自动饿死了。”
  宰相随即率领文武百官,上殿拜贺,歌颂皇帝陛下英明圣德,千秋万代。
  日期:2014-06-17 22:43:17
  朝廷没人管,地方上没能力管,这样也就算了。不管就不管吧,毕竟有手有脚,饿死的只是少数。实在不行逮俩蝗虫吃,总行了吧。关键是朝廷的政治方针是既然饿不死那么多人,证明老百姓还是不够惨的嘛。
  加税!
  安史之乱后,为了节制各大节度使和藩镇们,朝廷每年都要加税。
  蝗灾之年,田没法种,百姓哪能交得起逐年增长的赋税?眼瞅着走投无路,饿死的饿死,逃难的逃难,流民到处都是,关中地区简直就是人间地狱。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