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免——一个老总二十年的感悟》
第29节

作者: 奔石周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4-07-24 09:16:00
  第四章 好心人,荐小人,叶舟稚,狼入室
  (12)
  早晨,叶舟穿了件T恤准备出门,三颗领扣全扣着,妻子连忙喊住他,替他解开两颗钮扣,说“那么拘谨干什么?”
  叶舟大步往楼下走,结果发现领口敞开直晃荡,不自在,于是放慢脚步,将钮扣重新扣上,走了几步又觉得有点勒脖子,于是再次放慢脚步,将最上面一粒松开来。
  叶舟的个性很难用一句话概括,比如,他在为人上很拘泥,一本正经,但思考问题思想却很活跃,思路异常开阔,从不受成法束缚,新点子层出不穷。他甚至刻意挑战陈规陋习,喜欢除旧布新。
  凌委员究竟什么事找我?叶舟对此有多种估计,最大的可能性就是财办派他来调查自己殴打贺满保的事。这件事有点麻烦,尽管叶舟理由充足,但动手打人总归不对。当然,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最严重无非是批评我工作方法不对,撤职查办还不至于。
  问题是昨天的事没几个人知道呀,风是怎么透出去的呢?难道管理人员中有我不知道的直通上级的管道?这就是个问题了。这个人是谁?穆书记?完全可能。培哥?也有可能。邹科长?可能性不大。尹科长?岳东?应该跟他们无关。管理团队中藏着一个密探,这是个祸根啊!假如今后我在下面的一举一动都有人暗中向上汇报,好事不出门,丑事传千里,那将如何自处?这件事一定要查个水落石出。总共就这么几个人,不信查不出来!

  叶舟一路走一路想,思绪万千。他最没想到的一点,就是凌委员此行的目的是私事,可答案却恰恰如此,可见人们很多时候思前想后,不过是在庸人自扰!
  正是通过这件事,叶舟发现人的好奇心是不能被利用的,否则很容易变成精神折磨。因为人们普遍信奉“预则立,不预则废”的处世原则,推崇未雨绸缪,喜欢事前凭一星半点已知条件去揣度事情的各种可能性,这种习惯一旦前提错误,思虑起来就会离题万里,无异于自寻烦恼。
  叶舟并不多疑,只不过凌委员对他用了一招“藏头露尾计”,他道行浅,跌进去了。
  藏头露尾就是人们常说的说半截话。话说半截是利用他人好奇心的一种策略,在有些领域已经发展成了成熟的心理战术,比如搞预审的警察和检察官就是个中高手。他们通常会在一轮审讯结束时对嫌疑人说,“你的问题还有很多,不是一点两点,我们下次接着谈!”暗示对方我们已经掌握了大量证据。于是那些做了亏心事的嫌疑人便会通宵辗转反侧,寻思执法机关到底掌握了我哪些犯罪事实,其中一部分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人,第二天只要轻轻敲打几下,“怎么样?都想清楚了吗?是你主动谈还是我们一条一条对?你是准备争取宽大处理,还是负隅顽抗?两种情况性质可不一样!”嫌疑人便开始竹筒倒豆子,一古脑连那些神不知鬼不觉的事都说了出来——审讯的拓展价值也正在这里。

  日期:2014-07-24 09:17:25
  叶舟到办公室不久,凌委员就来了,这时八点半都不到——城市的时间节奏,小城市与大都市不同,小城上班时间比大都市早,大都市是朝九晚五,山阳却是朝八晚五;午休形式也不同,大都市中午普遍是在工作地就餐和休息,山阳的上班族却习惯中午回家做饭和午休。
  凌委员进门时满面春风,看不出一丝凶兆,但叶舟悬着的心并没因此放下。人事干部都有笑里藏刀的本事,态度和蔼并不说明问题。人和人是不同的,有的人如果心中有刀,脸色就会现杀气,话中就会见刀光,而有的人心中明明有刀,脸上却挂着笑,嘴上象抹了蜜,甚至刀上还涂了麻醉剂,让你事前感觉不到危险,事后感觉不到痛。
  “太简陋了!”凌委员看了看叶舟的办公室说。坐下后接着问,“怎么样?情况还好吗?”
  开门就问工作情况,印证了我的估计,是来搞调查的,叶舟想。他决定先发制人——叶舟个性强,头脑反应快,因此特别喜欢在临阵交锋中先声夺人——“唉呀,你是不知道,这个公司简直太乱了!职工一个个“光头打伞,无法(发)无天”,根本不把老总放在眼里!”
  叶舟哭难的目的是预埋伏笔,为后面解释采用粗暴手段情非得已作铺垫。也不知凌委员听没听懂他的意思,只见他笑了笑说,“你怎么单枪匹马就走马上任了?”

  叶舟有点意外,如果凌委员是为纠正自己的工作编差而来,话不应该这么接呀!按道理,叶舟说工作不好搞,凌委员委婉点可以说,“有困难是正常的,哪里都不好搞!”以此说明有困难并不能成为你乱来的借口。倘若再强势一点,凌委员就该说,“越是困难的地方,工作越要讲方法嘛!”那样批评的味道就出来了。
  凌委员的话让叶舟摸不着头脑,只好静观其变。他顺着凌委员“怎么一个人来了”的话头,沿着既定思路继续强调难处,‘“唉,宏安公司规模又小,资产又少,困难又大,谁愿意到这种地方来?”
  “可以立足于内部挖掘嘛!”凌委员开始循循善诱了。
  人事科长,接连三句话谈的都是人事问题,莫非凌委员不是为了我与贺满保冲突的事而来?莫非是郝主任关心我引进帮手的事,派凌委员来了解情况?叶舟仍然有些迷糊,决定调整一下策略试试。

  “宏安公司的情况我不熟,领导有什么人选没有?”他心中空落落的,思路还不连贯,于是决定以退为进,摸一摸对方的底牌。
  “我今天来就为这个事!”凌委员见时机成熟,表明了来意——自己的目的有本事让别人主动请出来,这是凌委员的道行。
  刚才叶舟和凌委员之间虽然只有简短的几句对话,但足以看出在叶舟在人情世故方面根本不是凌委员的对手。凌委员从昨晚电话中话说半截,就已经开始了对叶舟的心理高压。如果他在电话中说“明天我有个事请你帮忙”,那他今天就不得不主动迎合叶舟了。凌委员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有办法反客为主,让叶舟主动伸手向他要人。
  日期:2014-07-24 09:18:35
  要说叶舟也真幼稚,事到如今他仍然继续沿着“组织上派凌委员来调查处理”这个预判去理解这场对话:凌委员是政工科长,今天特意为人事问题而来,又特别提到“可以内部提拔”,显然组织上对自己不大满意,认为宏安公司的力量需要加强,觉得我一个人干不好,所以准备任命其他人来协助工作。“内部提拔”,看来多半是穆书记从副书记转正当书记了,这样总经理和书记两权分立,可以相互制衡。假如真是这样,那就印证了昨天的事是老穆告的密。这样一来,凌委员说的第一句话“你怎么单枪匹马就走马上任了?”也好解释了,也许凌委员认为这种安排对叶舟不是很有利,出于关心表示惋惜,潜台词是,“要是你自己带个人来就好了,总比跟穆书记平起平坐强!”

  叶舟完全误解了凌委员的意思,他也不知凌委员要宣布的是什么人,他本来想问“组织上准备安排谁?”的,因为综合分析不是什么好事,心情郁闷,所以只说了一句客套话,“感谢组织关心!”
  这句举棋不定的话成了叶舟今天最高明的一句说辞,因为他恰好没顺着踢凌委员故意摆在他面前的球。可见在人际关系中,清晰表达并不一定是优点,含糊其辞并不一定是缺点。遗憾的是,叶舟平常说话偏喜欢追求词到意到。这个特点让他在人际交往中显得很“直”——直来直去,直肠子通屁眼!
  凌委员见发出去的球叶舟没有推回来,不得不挑明了说,“我可以给你推荐一个人!”表情笑咪咪的。
  其实凌委员完全可以将这句话和上一句合并,直接说“我今天来就为这个事,我可以给你推荐一个人!”如果他这么说,叶舟就不至于想得山高水长了,省了多少事!换成叶舟,他一定会这么说。可谁让人家是人事科长呢,这两句话合并说那是拙,拆开说那才叫巧!
  推荐?这个词含义明确,叶舟听清楚了。如果是组织意图,再委婉也不会说推荐。回头一想,凌委员今天的态度不是一般的和善,难道是私事?
  “谁呀?”叶舟心中一松,话又脱口而出。这句话真多余,完全是被人牵着鼻子走。假如叶舟年长十岁,他会用语气词“哦?”来打马虎眼,逼着对方主动和盘托出。因为既然探明了对方是私事,你还急吼吼地问什么?你挺直腰板坐稳了,等人来求啊!
  唉,谁让叶舟只有三十二岁呢?三十二岁的人跟五十二岁的人过招,中间差着二十年呢,能没区别吗?
  “这个人叫黄剑,三十多岁,电大毕业的。写公文,搞交际,各方面素质都不错,放在办公室很合适。我跟你说,办公室是个很关键的岗位,领导的左右手,必须有个可靠的人才行!”
  凌委员这次说的话比进门之后说的总和还多,强调了黄剑的能干、可靠,正是领导选人最看重的两条。叶舟长于写作,知道写文章简时要惜墨如金,繁时要用墨如泼,看来这句评语不仅适用于书面表达,也适用于口头表达。凌委员今天就繁简得宜,深得口语运用之妙。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