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饕餮东汉史》
第18节

作者: 阳光明媚BO
收藏本书TXT下载
  到了洛阳之后,据《后汉书》记载,刘秀“置僚属,作文移,从事司察,一如旧章”。各个衙门的事务、档案都被刘秀整理得井井有条,恢复了被王莽废弃的汉法。作为这次装修队队长,刘秀不光装修好了洛阳的建筑,更重要的是,他重建了洛阳的秩序。
  很快,刘秀就收拾好了一切,回宛城报告刘玄,可以正式迁都了。
  刘玄下令,迁都。
  日期:2014-05-11 09:29:48
  对于很多长安地区的三辅遗老而言,在一年前,大汉复兴似乎遥不可及,可是仅仅一年之内,起义军就干掉了王莽,光复了大汉王朝。

  为了一睹新政权的开创者,他们不远千里来到洛阳,排着长队,顶着寒风,等待着更始帝的到来。
  在他们的心里,刘玄的车架一定是十分威严,刘玄的官员一定是身着正装,而那个传说中的刘玄,一定是天子化身,亮瞎他们这群人的眼。
  不过,等到更始帝刘玄的人马大摇大摆走进洛阳时,这些三辅遗老激动的心情突然化作乌有。
  跟着更始帝的那些高官和将军大多是低微出身,对汉朝的礼仪、着装根本就不了解,根本不知道这么隆重的场合应该穿什么衣服。
  汉朝的官服,非常讲究。什么身份的人,就应该穿什么样的衣服,不能乱穿。因为要顺着“礼”穿衣服,所以汉朝光礼服就很很多种,不同的场合,应该穿不同的礼服。规矩非常复杂,就是帽子,也很有多种。
  比如说长冠,相传是刘邦当初身份卑微时,用竹子削成的,又称刘氏冠,民间根据其形状,称之为鹊尾冠。文臣儒者戴的进贤冠,用布做成,前面高七寸,后面高三寸,长七寸,帽子中间鼓起的褶皱叫做“梁”,公侯这个级别的有三条“梁”,二千石以下至博士级别的只能有两“梁”,“博士以下至小史私学弟子,皆一梁”。刘汉宗室成员,戴“两梁”冠。
  执法的御史以及廷尉,要戴法冠,又称獬豸冠,獬豸是传说中的神羊,据说能辩曲直。武官要戴武冠,也叫武弁大冠,侍中和中常侍,还要在帽子上加上黄金珰的装饰。
  这些规矩,三辅遗老都很清楚,刘玄的手下却一塌糊涂。
  三辅遗老们发现,从自己面前走过的这些人,大多都穿着西汉时下等人或者只有奴仆才会穿的“冠帻”,甚至还有人身披女人的衣服,脚踏“绣镼”走路。

  这哪是什么大汉的高官,简直是一群时髦青年。
  所以有的人感觉不吉利,便离开了迎接的人群。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更始官员都这样。
  当刘秀率领着自己的部下走进洛阳时,刚刚被前面那些造型奇特的高官和将军笑得肚子疼的三辅遗老们,一下子就肃然起敬了。
  他们衣着得体,举止风度翩翩,一看就是大官。
  按照刘秀当时的身份,他应该头戴一顶象征着刘汉宗室的两梁冠,佩长两寸方六分的白玉双印,微风吹动着他绣着精美图案的绛红色长袍,他扬起宽大的衣袖,翘起微笑的嘴角,向路边的三辅遗老频频施礼。
  《后汉书》记载,那些曾为刘汉王朝效力一生的老吏喜极而泣,说:“不图今日复见汉官威仪!”(《后汉书?光武帝记》)
  刘秀的所作所为,身在皇位上的刘玄不可能不知道,因此刘玄和绿林军的大佬们更不敢使用刘秀为他们做事。
  迁都洛阳之后,刘玄派了很多自己信任的人,作为更始政权的使者,到各地招抚,希望当地政府承认他这个大汉皇帝。

  但是刘玄忌惮刘秀的才能,并没有派刘秀前去招抚。
  招抚工作其实并不难。此时的更始政权在诸路势力中最强大,又率先攻破长安,首先杀掉了王莽,而且还迁都到中原的中心洛阳。
  并且,从“天下人思汉久矣”的角度来说,刘玄这个皇帝当得最名正言顺,只要有优惠的政策,也许用不了多少兵卒,只要使者拿着符节(牛尾巴)就可以统一全国。
  另外,刘玄宣布只要主动向更始政权投降,原来是什么官爵,现在还是什么官爵,改旗易帜就可以。
  尽管刘玄的想法很好,但是问题出却在他派出去招抚的使者身上。
  《资治通鉴》上记载了这么一件事:
  刘玄派出的使者到上谷招抚,上谷太守耿况赶紧迎接,一番款待之后,交出了自己的印绶。按照事先说好的政策,使者应该在检验了印绶之后,及时还给耿况才对。可是,使者拿了印绶一个晚上,也没提交还的事。
  使者之所以没有按政策办,并不是一点没有理由,这里面肯定是有潜规则。
  使者想要点好处而已。
  可能使者一路都是这么走下来的,只不过有些地方的太守深谙此道,在交给使者验印绶的时候同时就交出了红包,甚至有的地方连印绶也不用验,直接塞给使者一个红包,就过关了。印绶有什么好验的,只不过是一个形式,使者又不是鉴宝专家,真品赝品都无所谓,只要你确实有势力,又愿意被招抚,完全就可以了。
  使者自己也没想到,会遇上耿况这样一个不识时务的,所以,他才把印绶拿回去,扣了一晚上。这也是给耿况提醒。
  结果,到了第二天,耿况这边也没有拿红包的意思。当然,耿况这边也没有看出使者要还印绶的意思。
  终于,有人耐不住性子了。

  这个人叫寇恂,是上谷的一名功曹,属于耿况的手下。他带着兵包围了使者的住处。逼着使者把印绶交出来。
  使者嗤笑寇恂:“你一个小小的功曹,也敢威胁皇帝的使者吗?”
  寇恂苦笑了一下:“我哪敢威胁皇帝的使者,只是觉得你这样做不妥,今天下初定,皇上派你四处招抚,各地都伸着脖子等着听你宣读圣谕,你刚到了上谷,就这样言而无信,再到别的地方去,谁还敢相信你?”
  使者没有理会寇恂。
  寇恂没办法了,就回去禀报耿况。
  耿况一听,更火了。
  使者还想笑,看见耿况怒火中烧的样子,不敢笑了,乖乖地把印绶拿出来,还给耿况,“耿太守,我就是给你开一个玩笑而已,你怎么这么没有幽默感呢?”

  有这样的使者,可见更始帝刘玄的招抚工作并非太得人心。不过,表面上看,还算顺利,也招抚到一些难得的人才。就连活跃在青州、徐州一带的赤眉军此时也接受了刘玄的招抚。
  日期:2014-05-12 21:51:01
  考虑到赤眉军的实力非同一般,刘玄派使者给赤眉军的老大樊崇发出一份正式邀请,请樊崇来洛阳洽谈。
  在那个年代,南方有一句童谣(童谣基本属于政治预言)说道:“谐不谐,在赤眉,得不得,在河北。”
  大意就是,你刘玄要想天下太平,建立和谐社会,就必须安抚赤眉,要想得到天下,河北是重中之重。

  刘玄大概也知道这句话,所以派出使者招降赤眉军。
  樊崇认为刘玄拥有洛阳,又杀了王莽,势力很大,要是自己不归降刘玄,很可能就会成为下一个目标。
  既然刘玄发出邀请,樊崇便觉得应该去一趟洛阳探个虚实。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