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在1990年,崔健以为北京亚运会筹集资金为名义在全国八个城市进行巡演,那届亚运会资金需求在25亿元左右,而北京当时各项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又很薄弱,这时崔健就找到了主管部门说这样,我去巡演,赚的钱给你们,你们给我开路条,也就是演出许可证,主管部门一听还有这好事,就同意了。演唱会名字依旧很高大上,就像现在,一个办公室的人要出去下顿管子,总得有个名目,比如说小刘考驾照科目二顺利通过要出去吃,小李新租了个房子,带暖气且房租还比原来要便宜也要去吃,再比如小张喜得千金更要去吃,虽然以为会生个男孩。终极目的就是吃一顿,但形势上还得有个名目,不然吃喝无名,不但浪费了钞票,报销也成了问题。崔健的为亚运募捐巡演就是这样,唱的歌跟亚运没一点关系,崔健唱到动情时依旧号召台下的人站起来听,但是演到第四个城市武汉时出了问题,那时候每一个城市至少要演上两场的,有的还是三场,在武汉的第三次演出时,票都售罄了,临到开演了,突然接到通知说不让演了,当然对观众不能这么解释,只能说什么天气原因啊、设备故障啊之类的。当然票是一定要如数退还的。在中国这个地界,一旦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那是相当严重的事,首先主动注意你了,然后再强势介入,简单的问题就复杂了,崔健一行人回到北京,有人告诉他上面不让演了,然后又神秘兮兮的走了,连赚了多少钱的事都没问,后来还是崔健他们自觉,主动把演出所得的30来万上交了,更诡异的是,这30来万被当做税费给收缴了,既然都是税,那么收入哪里去了?崔健后来自己都觉得很诡异,说起来都十分好笑。以后时局更加艰难了,演出许可十分难以申请,很多次都是‘今不能详说的原因’才申请成功。其实也很好理解写那些回忆文章的乐评人,如果要详说,必然涉及到当事人,这些当事人里定然有那些拍板决策的吃皇粮的,既然要求人办事免不了迎来送往,也免不了吃拿卡要,虽然事办成了,其中的曲折、辛酸,恐怕也只有那些当事人才说得清楚,既然人家帮忙了,你也总不能过河拆桥,反咬一口,更不能把细节公诸于众,你不要影响,人家还怕影响呢,这样以后办事谁还敢帮你?国人的人情世故可窥一斑啊。连向来以独立、敢于向一切事物死磕的摇滚圈也不能免俗。所以当有朋友说国内的摇滚跟国外的没法比时,我是坚决反对的,固然国内的摇滚乐队的水平、造诣、影响力、商业化跟国外一些有名气的乐队有一定的差距,但是你要看它的生存土壤,新中国是建立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的,那么摇滚乐队何尝不是?他们的师承很大一部分程度是受国外各种音乐流派影响,国内在这之前有什么现代音乐吗?似乎只有歌剧白毛女和各地方戏曲吧。再往前推似乎也只有那些如周璇、阮玲玉、上官云珠之流的影视歌三栖明星吧。80年代中期,国内能接触到国外摇滚乐、爵士乐、流行音乐的也就曹钧、曹平兄弟俩、栾树几个人,能拿到国外原版的唱片、磁带、音乐书刊,都不是一般人家,那时候北京的曹氏兄弟那都是第一手的音乐资讯集散地,因为没别的地方能搞到这东西。栾树也是在初中的时候就能接触到这些东西,关于他的故事我会在后篇讲到。也就是说,能得到这些资讯的人家都是不简单的,至少都有点海外背景或者亲戚啥的。在这么贫瘠的音乐土壤里成长起来的乐队,其艰难情况可想而知,除了自身的音乐信仰、过硬的的专业素质、个人对音乐的不同理解和解读,在严重缺乏资讯、主流社会的不认可、群众土壤并不深厚的当时,一直发展到94香港红勘中国摇滚新势力演唱会这个里程碑为止,说句老实话,已经做得很不错了,多少乐手在那个阶段都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去参加个演出只能借两块钱连吃饭带坐公交竟然够了,钱还不能多借,多借人家不一定同意,自己能也不一定有偿还能力,少借就不用还了。管谁借呢?管那些粉丝借,一者那时候粉丝很多是学生,有点生活费,二者,他们也乐于借给乐手点钱拉近关系。所以当年摇滚圈里借钱基本都是这样的,都穷成这样了,还能再去要求他们点什么?
所以我们要有一颗包容的心,即便再不入您法眼,他也是土生土长的本土音乐,虽然成长得不那么规范,但是那股子顽强生长的韧劲儿着实让人钦佩。
曾有记者问崔健是否是这种禁演才成就了他今天摇滚音乐教父的地位,崔健说他从未收到过任何形式的禁令,也否认了是被禁导致他的大红大紫。个中因由,恐怕也只有崔健自己才能体会出来。但是作为观众或者听众,这个记者所问的问题,往往又是第一手印象,或许崔健的否认是一种世俗的妥协,又或者是因为别的什么原因。作为从部队大院里成长起来的孩子,一如和王朔、姜文、冯小刚等人一样最终都走到了从事文艺创作这个道路上来,而他的歌从80年代末一直到现在,影响了几代人。
日期:2014-12-08 14:53:56
崔健最早的乐队是七合板乐队,那是在84年11月正式成立的,最初其名成员均是北京交响乐团的成员,成员也从三人发展到七人,当然全部是乐团的人,后加入那几个大部分是搞民乐的。如果去考证崔健何时开始在交响乐团供职的话,还可以发现其他一些信息,比如,在七合板成立前的1984年春,崔健就发了一盘专辑了,那盘磁带完全跟摇滚乐没一点关系,用当时他的制作人的话来说就是扒磁带。在当时的北京交响乐团的崔健是乐团里吹小号的,所以我们有时看崔健的演出视频,经常会出现他眼罩红布,手拿小号站着鼓着腮帮子吹号,这几乎是他的标志性动作。弹吉他应该是自学的,技术咋样,因为非专业人士,笔者不予置评。不同于其他接地气自然生长出来的乐队,崔健一开始的音乐道路,充满了体制的味道,七合板乐队的七名成员都是交响乐团的成员,乐团搞器乐的人才最不缺。一般来讲,一个乐队起码要有主唱、吉他、鼓。规模更小的主唱兼吉他,然后一个鼓手就俩人就能组个乐队,没有鼓手的那叫组合,比如羽泉、水木年华、动力火车等等。键盘、贝斯、辅音吉他、单簧管、萨克斯风、长笛、民乐都不是必要充分条件。从此这七个人,各司其职,就开始了演出生涯,当初都是以翻唱为主,原创的作品很少,而且乐队风格也不是摇滚乐,基本是翻唱流行乐、奥斯卡金曲什么的,乐队没有统一稳定的风格,完全是市场自由导向,哪首歌好听就翻唱那首。期间崔健又出了第二盘专辑《浪子归》就是这个类型的。后来乐队的演出多了,有了一点影响,几个人在工作上也出了点问题,起码考勤就不行了。有时候排练晚了或者演出超时了就会影响休息,影响休息就影响上班了,然后领到就不愿意了,当然更重要的是几位体制内成员,整天放着班不好好上外出去搞三产这在当时是不允许的,那个年代还不是停薪留职的高『潮』,住个宾馆都要开介绍信,偶尔出现个别现象都是有着极大的私人原因的。后来领导发话了,要么好好上班,要么失业,几个人妥协了,崔健选择了不妥协,当然后面的事有很多版本,有的说崔健是被开除的,崔健后来承认自己是被劝退的,也就是名义上比开出的好听点。总之崔健离开了他赖以生存的交响乐团,1986年夏,他和几个同事的七合板乐队也寿终正寝了,整个乐队的存在时间只有两年半多的时间,但是还是出了一盘专辑,这也是崔健承认的自己的第一盘专辑,以前的都不算。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