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第二部 中原大战 公元197——207年》
第37节作者:
宿巍 日期:2014-07-22 14:33:22
临终之前,孙策叫来了长史张昭,还有二弟孙权。当着孙权的面,孙策把张昭叫到床前,说出了自己的政治遗嘱也是临终遗言:“如今天下大乱,我们孙家占据江东六郡,兵精粮足,凭着这些足以成就大事,还请您与诸公尽心辅佐二弟。”接着,孙策又把孙权叫到床前:“统帅三军,征战沙场,你不如我;举贤任能,使人尽其才,光大江东,我不如你。我死之后,由你接管六郡。一定要励志图强,不要忘记父兄创业的艰难。”说到这里,孙策缓缓地闭上了双眼,走完了他波澜壮阔而又短暂的一生,死时年仅二十六岁。
孙策死后,二弟孙权接管大权,成为江东六郡的新主人。
孙权,(公元182年12月22日-252年5月21日),字仲谋,扬州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后来的东吴大帝。孙权是孙坚的第二个儿子,如果不是长兄孙策遇刺身亡,这个位置是轮不到他的,但孙权也的确很能干,在乱世中,不仅守住了父兄传下的基业,还发展壮大,占据东南,成为东吴帝国的开国皇帝。与同时代的另外两位英雄曹操、刘备一起演绎了一场三国大戏,青史留名。
人,能活到这个份上也算不枉此生了。
日期:2014-07-23 10:01:12
不过,这时的孙权也才19岁,这么小的年纪担起这么重的担子也的确有点难为他。自从哥哥死后,孙权整天哭个不停,也不管事,就是一个哭,哭除了悲伤,应该还有些别的什么,没错是害怕。一下去失去擎天柱,没有了哥哥的庇护,一切都要自己担当,孙权有点不知所措。
这时一个人来到了孙权身边,说到:“孝廉,现在是哭的时候吗?”
说话的人是孙策指定的托孤大臣——长史张昭。张昭接着说:“如今盗贼横行,到处都是敌人,就算难过也要把悲伤藏在心底,这个时候只是一味悲伤,不理军政,那就好比打开大门欢迎敌人进来,如果你哥哥活着也不愿看到你现在这个样子。”孙权这才擦干眼泪,穿上盔甲,骑马到各处军营巡视,安抚人心。
孙权接手的江东并不太平,用危机四伏来形容或许更合适。孙策从195年12月渡江到199年12月占领豫章,四年的征战,杀人无数,结怨无数。特别是江东的世家大族之所以屈服,那全是靠孙策用武力镇压的结果。如今,孙策一死,这帮人一个个蠢蠢欲动,很有“想法”。而且,孙策虽然接连占领会稽、吴郡、丹阳、豫章、庐陵,但也仅仅占据了几个大城市,偌大个江东,地域广大,孙家兄弟充其量也只占领了点和线,广大的深山偏僻之处,敌对势力依然存在。
特别是山越人,一直与孙家为仇作对,不服管。这个问题困扰孙权多年,直到孙权驾鹤去西天,山越也没有彻底解决。
日期:2014-07-25 11:48:38
那些从北方避难来的士大夫也仅仅是以宾客的身份在这里客居,跟孙氏兄弟并不是一条心,从见面的礼节上,就看得出来,这些人一直以宾客对主人的礼节而不是君臣的礼节与孙策兄弟往来。危急时刻是指望不上这些人的。
只有孙策指定的两个顾命大臣张昭与周瑜,对于孙策指定的接班人孙权毕恭毕敬,以君臣的礼节尽心辅佐。
曹操在得知孙策的死讯后,很快以朝廷的名义任命孙权为讨虏将军,会稽太守,这是孙权获得的第一个朝廷任命的正式职务。
日期:2014-07-25 15:07:46
孙策留下的文臣武将
孙策留给弟弟孙权一个危机四伏的烂摊子,但与此同时,孙策也给孙权留下了一批“丰厚的政治遗产”。
首先就是两个忠心耿耿能力出众威望超高的辅政大臣,长史张昭,中护军周瑜。这两人一个主内管民政,一个主外管军事,一内一外,配合默契,相得益彰。
这对黄金搭档也是孙策政治智慧的最后体现,虽然这位兄弟一生主要在外拼杀,但这个最后的辅政班子显然是孙策精心安排深思熟虑的结果,不得不承认,这个安排很有水平,这个组合确保了政治交接班的敏感时刻,江东的安定。
张昭(公元156年-236年),字子布,徐州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儒学世家出身,从小就勤奋好学,属于刻苦用功型,张昭的书法特别好,擅长隶书曾师从名师学习《左氏春秋》。张昭与东海王朗、琅琊赵昱都是徐州名士也是志同道合的好友。
徐州刺史陶谦到任,聘请当地名士到政府做官,张昭不去。陶谦小肚鸡肠认为张昭看不起自己,一怒之下,派人把张昭抓了起来,幸好老朋友赵昱多方奔走才大事化小,不了了之。
关东兵起,天下大乱,徐州也卷入战火,张昭也跟许多徐州人一样,渡江到江东避难。
孙策到了江东,结识了张昭,“一见倾心”,孙策看人还是很准的,两人在促膝长谈之后,孙策就认定这是一个可以辅佐自己成就大业的股肱之臣。孙策当即任命张昭做了自己的长史,还升堂拜母,君臣之间的关系更进一层。
孙策长期在外打仗,后方的事没时间管,就统统交给张昭,自己做了甩手掌柜。这也足见孙策对张昭的信任。
张昭成了孙策之下的二号人物,大权在握,但有时候,一号人物跟二号人物的关系是很微妙的。就说有些事,可大可小,你说请示不请示,请示了,一号首长就不耐烦,不是都交给你了,让你放手去干,还请示我干嘛。我哪有那么多时间处理这些小事,要是都要我管,还要你做什么。可不请示,一旦出了事,一号首长又会发脾气,这么大的事,事前怎么不向我汇报,你就敢自己做主,你小子是不是也想做我的位置了。
总之,二号人物有时候很尴尬。在孙策这,张昭就是二号人物。
张昭同样遇到了棘手的问题。当时许多北方的士大夫都跟张昭有交情,随着中原局势日趋稳定,这种联系日渐增多。这些人都是张昭的好友,每次来信都把张昭吹捧一番,把孙策的业绩也毫不客气地算在了张昭的账上。这就让张昭挺为难。主公孙策在前方浴血奋战,要是让孙策知道了,还以为是自己在表功。
张昭很困扰,如果把这些信件如实上报,自己就有贪功揽权之嫌,如果压着不报,以后让孙策知道了,更是个事。张昭左右为难。后来孙策知道了,孙策反倒很大度,笑着对众人说:“当年管仲辅佐齐桓公,国中大政都是管仲一手制定,齐国人有什么事都推尊管仲,齐桓公也放手让管仲大胆去干,齐国这才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如今,子布贤德名声享誉海内,而能为我所用,这难道不是我的功劳吗!子布的声名也有我的一份嘛。”
领导如此善解人意,张昭当然要拼命干活,报答主公。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